最近,北京海淀跑出一個超級獨角獸:滴普科技,沖刺港交所 IPO。若成功上市,它將成為港股首家人工智能企業服務上市公司。
這個賽道,和當年的互聯網 + 很像,屬于數智 +,即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智能化。
自 2018 年成立以來,滴普科技累計完成 9 輪融資,總額約 20 億元人。早在 2021 年,估值就突破 10 億美元,躋身國內數據智能領域獨角獸行列。
其核心產品包括:FastData 企業級數據智能平臺、FastAGI 企業級生成式 AI 解決方案。主要客戶是消費零售、制造、醫療等企業。
滴普科技所屬的賽道是:AI 企業服務。我們來看看,這個賽道是否真的到收獲期了?未來還有哪些增量機會?
01
滴普創始人叫趙杰輝,職業生涯貫穿華為核心路由器研發與阿里云企業級架構設計。
他切入的痛點是: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難,數據孤島林立、系統響應遲緩、業務創新成本高昂。
滴普成立初期(2018-2019 年),想用 " 數據中臺 " 的方案解決該痛點,期間服務了 OPPO、吉利汽車等首批客戶,完成天使輪至 B 輪融資。
什么是數據中臺?它如同企業的 " 數據廚房 " ——將原材料(原始數據)加工成半成品(標準數據模型)和即食菜品(API 服務),讓業務部門能隨時取用,無需重復 " 備菜 "。
2020-2022 年,滴普發布智能湖倉平臺 FastData。用大白話說,它是一個類似企業級數據智能操作系統,幫企業把散落在各個部門、系統中的數據 " 擰成一股繩 ",再通過 AI 加工成直接能用的決策工具。期間,客戶數量突破 129 家,但研發投入大,虧損嚴重。
2023 年,大模型火熱后,滴普戰略轉向大模型 AI,推出 FastAGI 解決方案。這是一個企業級 AI 智能體平臺,類似給企業裝了一個會思考、能執行的數字員工團隊。
去年,滴普大客戶年均貢獻收入提升至 480 萬元,復購率約 33.1%,毛利率躍升至 51.9%。
02
AI 企業服務是一個比較古老的賽道,興起于 2015 年,2025 年跑出 IPO 公司,收獲周期約 10 年,處于中等偏快水平。
這個賽道的商業化情況如何?都寫在滴普的財報里。
它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兩個。
一個是 FastData(企業級數據智能解決方案),2024 年收入為 1.52 億元,占比 62.8%。
第二個是 FastAGI,即前文提到的 " 企業級 AI 智能體平臺 ",為企業提供數字員工方案。
該業務 2024 年收入為 9039 萬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 37.2%。
整個 2024 年,滴普的總收入為 2.43 億元。從該數字看,滴普的業務是有需求的,是被市場所接受的。
但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這個賽道的商業化并不成熟:有收入,但虧損嚴重。
2022 年,滴普科技實現收入約為 1 億元,然而年內虧損卻達到約 6.55 億元;2023 年,公司收入增長至 1.29 億元 ,但年內虧損仍有約 5.03 億元。
2024 年,滴普科技的收入進一步提升至 2.43 億元人民幣 ,但虧損進一步擴大,年內虧損約為 12.55 億元。
虧損的原因,和大多數科技行業一樣:因為研發投入。
滴普的毛利率為 51.9%,但 2024 年的研發投入占比為 33.5%(8140 萬元)。這說明什么?毛利的六成用于研發,比例非常高。
03
AI 企業服務賽道,經歷了三階段變革。
萌芽期(2010-2018):數據中臺主導,解決系統孤島但缺乏實時性;
興起期(2019-2022):湖倉一體技術普及,非結構化數據處理能力突破;
崛起期(2023- 至今):大模型驅動 Agentic AI(自主智能體)應用爆發。
過去 5 年,該賽道增速中等偏上,復合年增長率(CAGR)達 37.8%。2020 年市場規模為人民幣 107 億元,到 2024 年增長至人民幣 386 億元。
從競爭看,已經進入成熟早期。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4 年行業前五名企業占據 39.1% 市場份額,滴普科技以 4.2% 位列第五。
百度、阿里等科技巨頭,盡管憑借生態優勢搶占通用模型市場,但垂直領域仍存在供給缺口——僅 0.5% 企業實現 AI 利潤貢獻超 20%。這給垂直玩家留下窗口期,而滴普在制造、醫療等領域形成了部分先發優勢。
從整個行業看,AI 企業服務賽道,未來有幾個行業值得關注。
1、AI 在交易領域的應用拓展。
比如在金融行業,可用于金融數據分析、市場趨勢預測和自動化交易,為交易人員提供建議并執行交易,其處理速度快且準確性高。
比如在電力能源行業,司普科技推出的 AI 電力交易員,具備行業研究、市場監測、價格研判等多種能力,能提升場站交易效率和經濟效益。
AI 助力營銷的創新發展。
根據 Gartner 發布的行業報告,到 2025 年,生成式 AI 將用于創建 30% 的對外營銷內容。AI 在營銷領域的應用正不斷創新,比如通過引導式多輪對話識別客戶需求,進行針對性產品推介和個性化營銷服務。
來源:鉛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