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5 日,海辰儲能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擬登陸港交所主板,聯席保薦人為華泰國際、中信證券、農銀國際及中銀國際。
海辰儲能的創(chuàng)始團隊具有寧德時代背景,2022 年到 2024 年,海辰儲能收入從 36.2 億元增長至 129.2 億元。但 2024 年,海辰儲能國內收入和毛利率雙下滑頗值得警惕。
創(chuàng)始團隊具有寧德時代背景
簡稱海辰儲能 2019 年 12 月在廈門成立,是一家新興的儲能企業(yè)。公司主營業(yè)務包括鋰電池核心材料、磷酸鐵鋰儲能電池及系統(tǒng)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覆蓋發(fā)電側、電網側和用戶側的全場景儲能解決方案。
海辰儲能產品線包括 280Ah、314Ah、1130Ah 等大容量儲能專用電池,以及戶用儲能電池和液冷儲能系統(tǒng)等,廣泛應用于電力儲能、工商業(yè)儲能及戶用儲能等領域。
海辰儲能從成立到實現大規(guī)模量產僅用了不到三年時間。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顯示,以鋰離子儲能電池出貨量計算,海辰儲能于 2024 年全球儲能市場排名第三。2024 年,海辰儲能的儲能電池出貨量為 35.1GWh,2022 年至 2024 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 167%。
海辰儲能快速發(fā)展的背后,與創(chuàng)始團隊背景不無關系。
2019 年,寧德時代前工程師吳祖鈺離職創(chuàng)業(yè),并帶走了多名核心同事,組建了海辰儲能的初始團隊。目前,吳祖鈺為海辰儲能的董事長兼執(zhí)行董事。
此外,寧德時代前工程師易梓琦及龐文杰均在海辰儲能擔任要職,前者為公司執(zhí)行董事兼副總經理及全球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后者為執(zhí)行董事兼副總經理。
具有寧德時代背景的海辰儲能在融資方面頗為順利。
成立至今,海辰儲能累計完成 4 輪融資,總融資規(guī)模 80 億元,投資方包括峰和資本、朝希資本、農銀國際、眾遠投資、經緯創(chuàng)投等數十家機構。
根據胡潤研究院發(fā)布的《2024 全球獨角獸榜》,海辰儲能以 250 億元的估值排名第 270 位。
2023 年 7 月,海辰儲能就曾與華泰聯合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并向廈門證監(jiān)局提交 A 股上市輔導備案?;蛟S因為 A 股 IPO 收緊,海辰儲能最終選擇在香港上市。
2024 年國內收入、毛利率雙下滑
業(yè)績表現上,近三年海辰儲能收入、毛利率、利潤都在提升。
2022 年至 2024 年,海辰儲能的營收分別為 36.15 億元、102.02 億元和 129.17 億元,毛利率則分別為 11.3%、12.1% 和 17.9%,年內盈利分別為 -17.77 億元、-19.75 億元、2.88 億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2024 年公司收入增速僅為 26.6%,較 2023 年大幅放緩。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內產能過剩,競爭加劇導致。
根據招股書,海辰儲能的儲能電池平均售價從 2022 年的 0.8 元 /Wh 降至 2024 年的 0.3 元 /Wh。對于售價下降的原因,海辰儲能表示:儲能電池的平均售價與以往相比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價格下降和市場競爭。
而在海辰儲能的收入結構中,儲能電池占據 60% 以上收入。2024 年,儲能電池收入為 79.60 億元,而 2023 年該業(yè)務收入為 79.57 億元,收入增長近乎為 0。
此外,從區(qū)域來看,由于國內產能過剩,海辰儲能國內收入出現下滑。2024 年,國內收入為 92.2 億元,較 2023 年下滑 8.8%;毛利率為 8.1%,較 2023 年減少 3.8 個百分點。
2024 年,海外市場成為海辰儲能主要增長點,收入 37.0 億元,約是 2023 年的 36.6 倍;毛利率為 42.3%,同比增加 10.4 個百分點。
本次 IPO,海辰儲能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于提升儲能電池的產能以解決下游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研發(fā),以進一步提升在儲能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搭建全球銷售與服務網絡,以支持海外擴張戰(zhàn)略;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來源:公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