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細分市場跑出來了一位隱形冠軍。
近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準影石創新(Insta360)科創板 IPO 注冊,這家成立僅 10 年的深圳科技企業,以 " 科創板 2025 年首家獲批企業 " 的身份,終于完成了資本市場的關鍵一躍。
影石創新創立于 2015 年,創始人劉靖康很早就盯上了當時較為空白的全景相機領域,但一直因為是新興產品,市場接受度較低,所以公司也在研發與教育市場中,蟄伏了數年。
到了 2018 年前后,隨著戶外運動以及短視頻的持續爆火,影石創新的產品進入更多個人消費場景,并成為越來越多博主的必備相機,助力份額持續提升。
到 2024 年上半年,其營收已經超過老牌運動相機廠商 GoPro,旗下 20 余款產品覆蓋大眾日常記錄、戶外運動、旅游出行、影像創作、視頻會議等多種影像場景,在全球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數百萬硬件用戶。
不過,其上市之路并不順,從 2019 年提出 IPO 計劃,經歷了多次的審核和調整,如今才得償所愿。
但當下,影石創新還有很多新的關卡要邁。影像市場已經成熟,不少大廠都趕來分羹,影石創新需要繼續洞察用戶需求,抓住當下 AI 浪潮帶來的機遇,推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完成生態上的布局,才能有機會贏得下一階段的競爭。
隱形冠軍
要說影石創新,就得先從創始人劉靖康講起。
別看劉靖康是個年輕的 90 后,但已經是一位擁有多次創業經歷的連續創業者。從其在南京大學軟件工程專業就讀之時,很快就展現出了 90 后極客的 " 技術 + 商業 " 雙螺旋的氣質。
在大學時,劉靖康就酷愛 " 折騰 ",和同學們一起,搞過幾個創業項目。
大二時,劉靖康創建了一款針對校內聊天交友網站 " 榻榻米 ",上線僅一周,注冊用戶覆蓋南大軟件學院近 50% 的學生,并促成多對校園情侶。
之后,又發生了讓劉靖康迅速被貼上 " 技術帝 " 標簽的一件事。2012 年,他僅憑一段采訪視頻中 2 秒的按鍵音,反向破解了 360 創始人周鴻祎的手機號碼。
后來,周鴻祎當時還在微博上證實了此事:" 這位同學確實能干,各位就不用驗證了,也請大家別在晚上十一點后打電話。" 隨后,創新工場李開復轉發周鴻祎微博并邀請劉靖康加入,周鴻祎本人也喊話劉靖康來 360 實習。
但劉靖康沒有接受李開復和周鴻祎的橄欖枝,而是繼續開始自己的創業。
緊接著就和同學們一起搞出來了 " 名校直播 " 軟件,該軟件主要針對清華、南大等重點高校進行視頻直播,并帶領團隊積累了 30 多項自主研發技術,成功獲得天使輪融資。
如果說前期的都是小打小鬧,那 2015 年開啟的影石創新,便是劉靖康當前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創業。
當時,在上一段創業中與拍攝設備接觸的劉靖康,了解到全景相機這一當時的 " 新物種 "。又因為彼時海內外 VR 還在研究的早期階段,全景相機更是少數極客才感興趣的產品,劉靖康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相對空白的市場,于是決定開啟新的創業。
2016 年推出的首款產品 Nano,這款被蘋果聯合創始人沃茲尼亞克譽為 " 了不起的產品 ",擁有即拍即享、實時拼接等創新功能,讓 VR 全景拍攝大眾化成為可能,外媒評價其開創了 " 人人都是 VR 攝影師 " 的時代。
這一產品還獲得了 CES 2017 創新大獎,也讓影石創新在海外獲得更多知名度。
不過,剛開始時,新鮮的技術還只是在前沿的科技展會上,影石創新還需要通過一系列的用戶教育,讓產品走進更多的個人消費者。
當時,影石創新設立了 "Think Bold 挑戰基金 ",激勵用戶創作創意內容,進而讓產品在滑雪、騎行、沖浪等戶外運動中常被使用,不僅突破了 GoPro 主導的運動影像市場,更助力影石首奪全球消費級全景相機出貨量冠軍。
來自全球 KOL 不僅讓影石的產品在全球各地迅速觸達各自本土用戶,并且海量的用戶使用反饋也讓其在產品迭代方面有更多思考。
后來,影石創新自主研發的旗艦全景相機 X 系列,結合 " 先拍攝后取景 " 的創新方案,通過 AI 剪輯與自拍桿智能隱藏技術的協同,實現了 " 自拍如跟拍 " 的革新性體驗。
如今,影石創新構建了覆蓋消費級、專業級、行業解決方案的三層產品體系。消費級有 X 系列全景相機、GO 系列運動相機、Flow 手機穩定器,貢獻 70% 以上營收。專業級的有 TITAN 系列 11K VR 相機,應用于電影工業、新聞直播及太空拍攝等。行業方案方面,代表性的有 VR 看房、遠程工程監控、全景街景地圖等。
到如今,影石創新在全景相機領域已連續六年霸榜全球第一,市占率達到 67.2%,2024 年上半年營收超越美國老牌廠商 GoPro。影石創新的成功,也折射出中國智造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硬實力。
坎坷上市路
盡管影石創新在產品、營銷、全球化方面都可圈可點,但上市之路并不容易,持續四年之久,中間還經歷三次問詢。
不過上市過程之難是初創始人和投資人們都沒有料想到的,畢竟從該項目創業開始,影石創新就是一眾資本的寵兒。
2014 年時,還在讀大四的劉靖康就獲得 IDG 資本和創業邦天使基金 100 萬美元天使輪投資。次年,這家公司完成 800 萬美元 A 輪融資,投資方為 IDG 資本和啟明創投。2016 年 4 月,他們又完成迅雷、啟明創投、IDG 資本等投資的數億元 B 輪融資。
隨著產品在海外市場迅速走紅,影石創新的融資也在一輪輪遞進。
到 2020 年,其在中信證券投資、金石資本、招商局伊敦基金、招商局中國基金、基石資本與利得資本等支持下又完成數千萬美元 D 輪融資。
之后,正式開啟了沖擊 IPO 之路。
2020 年 10 月,影石創新首次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計劃募資用于技術研發與全球市場拓展。彼時,其作為全球全景相機市場占有率超 50% 的龍頭企業,備受資本市場關注。
然而到了 2021 年 7 月,影石創新首次上會遭暫緩,監管關注點集中于公司治理風險(如董事會結構不合理)、員工社保繳納比例低等問題。
對此,影石創新立馬展開調整,并回復問詢函稱,董事會成員減少為 9 人,其中獨立董事 3 名;并自 2021 年 8 月起以員工工資總額為基數為全員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同年 9 月二次上會,上市委現場 " 無問詢 " 放行,也算是比較少見的情形。
2022 年 1 月,影石創新因財務資料多次過期被中止程序。
更關鍵的是,其間接股東陳斌(前深交所離職人員)的入股問題成為監管重點。根據 2021 年證監會《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發行類第 2 號》規定,離職人員入股需嚴格核查并提交專項說明,但影石創新未在申報材料中充分披露陳斌的關聯信息,引發證監會多次問詢。
幾年下來,因為在 A 股科創板過于坎坷,2024 年 8 月,劉靖康公開表示考慮撤回 IPO 或轉戰港股,稱 " 不求批文,只求公道定性 ",并透露已清理敏感股東股權。此后,公司一度考慮轉戰港股,但最終仍選擇繼續推進科創板進程,并于 2024 年 12 月更新財務資料。
如今,隨著證監會正式批準其注冊,標志著這場歷時五年的 IPO 長跑終告段落。
新機會
盡管影石已經穩坐 " 隱形冠軍 " 之位,但面對 AI 技術爆發與行業增長趨緩的雙重挑戰,其未來戰略的核心在于如何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生態壁壘。
并且,從硬件角度,行業整體的增速亦有所降低。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發布的《2024 年全球智能手持影像設備市場發展白皮書》,消費級手持智能影像設備全球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從 2017 年的 164.3 億元增長到 2023 年的 364.7 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 14.2%。
而該機構預測預測,2023 至 2027 年該市場仍將保持 11.6% 的整體增長率,也就是說未來增長將放緩。
未來,影石創新的核心競爭力不僅是硬件產品,更需要硬件性能轉向 AI 驅動的全鏈路創新。
影石創新也已經在旗下多款產品上試水人工智能。2024 年 10 月,影石創新推出的 Ace Pro 2 運動相機搭載 5nm AI 芯片與專業影像雙芯,算力提升 100%,支持 AI 自動剪輯、手勢識別、高光瞬間捕捉等功能,徹底改變了傳統影像創作流程。
有意思的是,影石創新也在研究 "AI 風格遷移 " 技術,比如用戶拍攝后輸入 " 王家衛風格 " 等指令,AI 即可自動匹配剪輯手法與配樂,將創作門檻從專業級降至大眾級,這將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應用場景。
另外,影石的產品在其他行業的應用可能隨著這些行業的崛起而產生新的增長空間。據預測,2025 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將達 1.5 萬億元,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突破 2.3 萬億元,影石的技術先發優勢或成關鍵增量。
隨著 2024 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 " 低空經濟 " 與 " 商業航天 ",影石迅速響應,推出無人機外掛全景相機 " 瞳 Sphere",實現 5.7K 拍攝且機身 " 隱形 ",適配低空物流、巡檢等場景。畢竟,2023 年搭載長征火箭的影石全景相機完成太空拍攝,驗證極端環境技術可靠性,為商業航天影像需求鋪路。
據預測,2025 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將達 1.5 萬億元,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突破 2.3 萬億元。這意味著,影石的技術先發優勢或成關鍵增量。
不過,行業的競爭依舊是激烈的。同在深圳的大疆也在運動相機市場產品不少,在畫質、易用性等方面全面進化,并且在航拍等方面,大疆也更知名,對影石創新來說,都是不小的威脅。
影石創新的未來,不再局限于 " 超越 GoPro",而在于能否以 AI 為支點,撬動智能影像、低空經濟融合革命。
影石的挑戰亦折射出中國科技企業的共性命題:如何在技術自主性、生態構建力與全球化運營之間找到平衡。
若影石能持續以高研發投入占比深耕核心技術,同時以開放生態激活產業鏈協同,或將成為中國智造從 " 單品突圍 " 到 " 系統創新 " 的又一范本。
來源:全天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