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FancyTech CEO 空界:這家 AIGC 公司如何把 To B 生意做到年收入過億 ?

創投圈
2025
02/19
21:40
分享
評論

 

      AI大模型浪潮下,怎么把AI To B生意做的"很性感"?

AIGC公司FancyTech的商業化實績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2024年,FancyTech營收突破1億人民幣,同比2023年增長100%。客戶數量超過1000家,其中KA級別客戶占比過半。在中國AIGC創業公司中,這種商業化表現并不多見。

FancyTech成立于2020年,主要利用其自研的圖像和視頻模型,為快消和零售行業的KA品牌客戶提供AI生成的商品圖片、視頻等營銷素材,助力品牌客戶實現營銷內容的智能化生產和升級。

公司近日也完成千萬美元B+輪融資,由至臨資本、老股東金沙江創投聯合領投,光源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朱嘯虎也曾多次公開贊揚這家公司,并連續三次參與投資

創立四年間,恰逢大模型技術風起云涌,FancyTech歷經三次轉型,在AI To B商業化道路上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徑。

與眾多AI模型公司"先打磨技術再找場景"的選擇不同,FancyTech另辟蹊徑,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商業化路徑。

"先深入打磨技術,然后再尋找商業場景,這種策略可能導致方向錯誤。" FancyTech CEO空界向藍鯨新聞談到。在這波大模型創業潮中,技術先行論一度盛行,但FancyTech卻選擇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道路。

在To B商業化過程中,FancyTech面向的主要是KA(大客戶邏輯)用戶——這也是過去十年中國To B公司們的普遍認知:相對于SMB(中小客戶),KA客戶對數字化管理的需求更旺盛,他們使用工具的出發點是需求導向,而非技術升級,這也增強了工具和使用企業之間的粘性,帶來了更多可持續的收入。

但在具體路徑上,FancyTech的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FancyTech摒棄了自己下場做"又累又重且利潤率不高"的項目制模式,探索出了一條"標準化"程度更高的道路——用AIgc內容生產的供應鏈搭建了一個平臺:

· 需求側由公司控制,所有商家都直接與FancyTech對接;

· 平臺上供給側有兩類角色,一類是提供技術能力的工作流模型,另一類是實際制作內容的技能人才。

· 最終商家只看效果,平臺會基于任務拆解,分層給制作者和提供者。

圖為FancyTech操作后臺

如何讓這種平臺模式真正流轉?

面向用戶,一方面,FancyTech通過平臺為商家帶來新的內容效果,吸引更多商家加入,從而吸引更多模型提供者入駐;面向平臺參與者,FancyTech通過商業團隊驅動,快速測試市場需求,并推動供給側響應,實現規模復制,確保了技術提供者能夠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從而開發出更符合商家需求的技術和模型。

"類似于實物供應鏈,FancyTech專注于‘內容創意供應鏈’,通過AI技術提升效率,服務全球商家。"空界告訴藍鯨新聞,這種模式能為平臺源源不斷地帶來新的效果,吸引更多商家,并促使更多模型提供者愿意加入平臺。

FancyTech在試圖構建一個AI內容生態系統,連接技術提供者和內容創作者,通過商業團隊驅動,滿足全球KA商家多樣化的內容需求。這不僅能應對不斷變化的需求,也是實現規模化的必然選擇。

此次,藍鯨科技對話了FancyTech CEO空界,聊了聊他們對AIGC產品如何找到PMF并走向規模化的思考和實踐。

空界畢業于英國諾丁漢大學和法國巴黎商學院MBA,曾任阿里巴巴天貓服飾內容營銷負責人,天貓奢侈品Luxury Pavilion創始負責人。

以下是對話實錄,經編輯修改:

一、 重新定義內容生產,打造AI內容生成的"內容供應鏈"

藍鯨科技:FancyTech成立于 2020 年 4 月,最初業務是幫助品牌搭建大數據智能應用管理體系,公司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進行了幾次轉型?

空界:公司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20年到2022年,AIGC尚未興起,做的是聚合內容方向

2020年創業早期,當時看到的機會是,海外的一些平臺比如Shopify,它們能提供組件,讓用戶直接在平臺上看到商品在Instagram或TikTok的相關內容,無需跳轉。我們認為中國也有這樣的需求,比如在淘寶店或商家的微信小店上,能直接展示小紅書或抖音的內容。

第二階段,2022年,適逢AIGC開始興起,我們發現,過去積累的很多商家熱門內容非常有價值,可以對其進行拆解,做數據標注,然后用這些數據來訓練模型,來產生更好的效果。之后,我們自己訓練模型。

現在已經進入了第三階段。目前市面上的模型,尤其是開源模型,已經非常豐富,這個機會下,我們已經轉型為一個AI內容平臺,平臺上擁有適合不同類型和風格的各式模型,為商家提供綜合的服務。

藍鯨科技:為什么會選擇做一個"平臺"?

空界:打造平臺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商業化過程中,團隊發現,隨著商家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僅依靠自身力量過于局限,所以就在平臺引入了其他角色,滿足商家各種不同的需求。

藍鯨科技:模型是自研嗎?

空界:2023年到2024年期間,團隊自己訓練模型,在國家大模型算法庫中備案,同時在美國獲得了專利,并在歐洲符合ISO標準。這是第二階段一直在做的。

隨著積累了優質的客戶群體,商業團隊也逐漸成熟,進入第三階段后,我們開始做平臺化。這個平臺上,不僅有自研模型,還引入了外部模型,包括我們采購的及第三方可以接入的模型。

用戶可能會在平臺上使用5個模型或6個工作流,他們提出需求,我們根據平臺上的任務進行拆解和分層,將這些任務分配給相應的內容制作者和服務提供者。

藍鯨科技:怎么理解我們的這種"平臺"的生意模式?

空界:可以概括為:一,專注于To B領域的KA商家,客戶有國內外各個品牌;二,我們不做工具銷售,而是直接提供最終的內容服務,三,平臺化,平臺上有模型的提供者,也有需求方。

目前各類的視頻模型,無論是美國的還是中國的各大公司,如字節、快手等,大多從To C(面向消費者)切入,提供模型或工具,讓消費者直接生成內容。我們聚焦于To B,主要服務商家的內容需求。有商家需要照片展示產品,賣貨,有的需要制作宣傳片,投放社交媒體或線下渠道。這些都屬于To B的專業內容。

不以銷售工具為核心是我們和那些提供工具或SaaS服務公司的本質不同。我們平臺可以替代攝影師、攝影棚或工作室,用AI直接向商家交付最終內容,商家也無需自行編輯。

圖為FancyTech客戶后臺

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AI服務。如果僅提供一個工具,而商家內部人員還需要進行編輯,那么內容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操作的人,這就不夠AI化。因此,我們直接交付結果。

如何實現這一過程?方式就是平臺化。

我們的AI平臺,有兩類角色,一類是我們邀請的服務商,他們在平臺上基于模型進行內容生成和組合,負責實際內容交付。另一類是各種模型的訓練者和提供者,他們會根據客戶的需求,在平臺上不斷調優和訓練模型。

平臺化很重要,像迪士尼,也是內容輸出方,卻能成為一家大公司。每年甚至每個季度都有熱門IP,其實這些IP大多都不是他們原創,而購買的,本質就是他們實現了平臺化,與許多工作室合作。爆款IP有時不可預測,最開始可能只是小熱門,他們買下,定制電影,然后通過流媒體和影院推廣。接著,在迪士尼商城里測試哪款商品更受歡迎,再將這些商品授權給全球的代理商銷售。所以,迪士尼最終賺的是全球銷售額與初始購買IP價格之間的差價。這樣,他們也能源源不斷地推出熱門內容。

我們也是一樣,結合公司在全球的商業能力和商務渠道,迅速進行測試,如果商家對效果滿意,就迅速推廣。這樣,平臺就能源源不斷地為商家帶來更好的內容,而好的內容效果又會吸引更多商家。同時,更多商家加入,也會有更多的模型提供者愿意入駐。

藍鯨科技:大模型發展的早期階段,一些大廠也聲稱要打造大模型平臺,但有的只是搭了一個臺子讓大家都接入。平臺化方面,FancyTech如何做得更深入?對需求端或對于技術提供者來說,能夠提供哪些更多元化的服務和支持?

空界:我們不僅僅搭了一個平臺。FancyTech之所能進一步實現商業化,是因為構建了"半平臺模式",即需求側由我們來把控,所有的商家是和我們合作,公司在國內外都擁有直客渠道,有商務團隊能快速收集商家需求并進行測試。

這是一種"內容供應鏈"的模式,以前,大家經常聊實物供應鏈,有的通過柔性供應鏈實現快速返單,比如,SHEIN的模式就是,一開始洞察流行的服裝風格,看到某種風格有可能火,就找廣州的小工廠快速生產樣品,并上線產品,一旦看到海外的消費者對某一款樣本大量下單,他們就會馬上讓國內工廠加速生產這款商品,大大提高了制造爆品的效率。

我們也采用類似的這種模式,通過把控海內外商家的需求,洞察到某個功能有可能受歡迎,就會去尋找國內能做出來的模型或工作流,制作Demo,然后通過全球商務團隊與當地客戶溝通,一旦客戶下單,國內團隊就會快速制作。如果有更多商家感興趣,就迅速批量復制。

這種模式的關鍵在對需求的把控。需求必須足夠大,能支撐起相應的體量,平臺才能真正地運轉起來。所以,我們需要與足夠多的商家合作,迅速測試市場需求。一旦需求明確,供給側就快速供給,這樣整個流程就能持續滾動起來。

模型開發者愿意與我們合作,是因為合作需要有一個有力的支點。如果僅僅將產品放上去,但沒有流量和用戶,那么合作伙伴看不到好處,自然不愿意加入。

在FancyTech平臺,你將產品上線,我們就能幫助你銷售,甚至可以說,只有當你看到我們成功銷售后,才會更愿意與我們合作。所以商家更愿意與我們攜手。這樣,雙方就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過去我們確實投入了大量精力來建設商務團隊。

藍鯨科技:SHEIN最大的優勢是中國服裝產業鏈的制造優勢。類比一下,FancyTech在做的內容供應鏈平臺,供給端中國有哪些技術和產品優勢?

空界:以前,中國在實物生產方面擁有眾多具有優勢的工廠。同樣,現在內容創作領域也存在新機會。中國有全球最大的人才市場,他們面臨著多種職業選擇,比如傳統的朝九晚五工作,或是開滴滴、送外賣等。但在我們平臺,他們有機會從事創意工作。

過去,各種軟件工具門檻很高,現在,他們可以直接利用平臺上的AI模型,不需要學習攝影、攝像或復雜的編輯技能。比如之前個人創作者不了解中東阿拉伯文化,就無法服務當地用戶。現在,我們對不同地區收集數據并進行進一步訓練,掌握了阿拉伯地區的內容風格、濾鏡顏色喜好,以及宗教習俗等,這些是的系統優勢。

此外,技術上,目前AI領域的兩大強國是美國和中國。美國可能在AI技術的前沿探索上更為領先,而中國則在AI應用方面表現出色。單個大型模型無法涵蓋所有需求,特別是面向企業場景,每個細節都需要精準處理。例如,一個模特換衣服時,衣服上的花紋、logo,以及搭配的珠寶、戒指等,都需要單獨控制。這些都無法通過一個大模型實現,而需要在上層進行工作流調整。

這方面,中國擁有出色的技術,尤其是眾多小型個人工作室能夠實現這些精細調整。我們將這些資源引入,形成了內容創意供應鏈。

二、別讓技術"跑偏":AI To B 商業化要找對場景,技術先行是誤區

藍鯨科技:商業化層面,國內視頻模型領域的公司,有像快手這樣的平臺型企業,它們擁有自己的平臺并能輔助創作者,還有一些創業公司,有的考慮拓展To B(面向企業)的應用場景;有的則瞄準ToC(面向消費者)市場,比如專注于影視內容的生成,這些公司所做的視頻模型業務與我們正在做的有什么本質區別?

空界:首先,從結果上看,我們幾乎是這一輪AI視頻創業公司中商業化做得最好的之一。

公司2023年相比2022年實現了大約4到5倍的增長,2024年收入是2023年的兩倍,達到了1500萬美金(超1億人民幣),這在中國AI視頻創業公司中幾乎是最高的。2025年,我們預計收入再實現翻倍,達到3000萬美金(超2億人民幣),這樣的成績在全球也屬于最頂尖之列。

為什么能實現這樣商業化成果?

因為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個SaaS工具,比如一個在線網站或編輯器供商家使用。很多這樣的工具在海外可能每月或每年只收取幾十美金的費用。我們提供的是內容,是一種替代了原有內容生產方式的服務。

商家最關心的首先是內容能否達到他們期望的質量和品質,而不是效率或成本。我們的核心也是幫助商家提升內容的生產質量和效率。所以,技術上,早期模型訓練時,我們聚焦于實物還原和控制,讓物品能夠真實、生動地表達,包括其光線、光影和材質等細節。

現在,我們拓展到更廣泛的領域。海外已經在超過10個國家擁有當地客戶,且都是KA(關鍵客戶)商家,從韓國到泰國、印尼、新加坡、阿聯酋,再到沙特、歐洲、美國、巴西等地。在沙特,我昨天還與當地十多個重要客戶共同舉辦了活動。

除了電商,我們在海外拓展了更多賽道。比如零售,與國內很多線上零售不同,海外零售大多還是在線下。我們的內容服務替代了線下的廣告牌,比如路兩邊的視頻廣告牌,以及餐館的菜單、酒店的宣傳資料,甚至還包括娛樂、游戲金融銀行服務等涉及廣告內容的范疇。

總結來說,我們的商業化分為三步:第一步是聚焦To B領域,但提供的是內容本身而非工具,衡量的標準是內容的質量;第二步是提高生產效率和實現技術優化,這通過我們自己訓練的模型垂直實現;第三步是拓寬應用場景,進一步平臺化以引入更多的角色參與。

藍鯨科技:公司商業化之所以取得非常不錯的進展,核心并不是取決于你的基礎模型能力本身有多強?

空界:無法用這么一句話簡單概括,因為商業化進程包含多個階段。

首先,我們關注的是產品市場契合度(PMF)的驗證。即如何切入市場?第一步,我們從零開始,努力獲得頭部客戶的認可。第二步,當業務規模達到數千萬時,致力于在某個行業內實現規模化。第三步,思考如何拓展到其他行業,例如從電商零售擴展到其他領域,實現數億的業務規模。

PMF的關鍵在找到自己的特色。我們的特色是服務于To B的KA商家,提供定制化內容交付,而非僅僅提供工具。當我們的客戶與廣告商合作時,他們需要提交創意簡報,然后拍攝并制作廣告內容。這個過程中,涉及到創意、內容的精致程度、顏色排版與品牌風格的一致性等多個方面。我們通過AI滿足了商家對內容的高標準需求,且比原有流程更高效,從而贏得客戶的信任。

有了頭部客戶的切入后,下一步就是擴大規模。例如,從數百萬增長到數千萬。為此,我們自己用GPU訓練模型,并積累相關數據,團隊有幾十個人專門負責數據標注。與面向To C的一些視頻模型有所不同,他們有的更注重寬泛性和生成能力,但我們的模型訓練注重真實性。模型能力與業務切入點緊密相關,才能支持擴大業務規模。

公司也在持續投入技術研發,在2024年,團隊發表了8篇相關論文,在垂直領域的研究已經越來越深入。我認為,不應先在技術走深入了再去找商業場景,這可能會導致走錯方向。

藍鯨科技:先深入打磨技術再找場景,這是很多視頻模型在走的路。

空界:這可能造成路線錯誤。我們選擇先切入場景找需求,驗證,然后第二步再把自己的技術做深。整體也走得相對較快,2024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就已經開始推進平臺化建設。

藍鯨科技:商業化選擇中,你們走過彎路嗎?

空界:嘗試過做中小商家SMB市場,但沒有辦法起量,還是回到KA商家,可能跟團隊基因有關。

藍鯨科技:具體內容生成上,怎么避免機器幻覺帶來的問題?

空界:之前有一段時間,人們普遍認為一個大模型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但現在看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才需要平臺化的方案。根據每一類具體需求對大模型進行相應的調整,可能是通過微調(fine-tuning),可能是使用LoRA方法,或者通過工作流進行精細化控制來實現。

最初,我們開發了自己的模型,并在之上進行了大量的調優工作,包括自我訓練和數據的積累。發現這條路是可行的之后,我們復制并擴展了這套方法,從一個模型發展到十個、一百個。現在,我們實現了平臺化,邀請不同的用戶復用我們的這套方法,并通過我們的商業團隊進行推廣和放大。

三、出海如何規模化?本地化運營是關鍵

藍鯨科技:你近幾個月一直在海外出差,目前的精力主要放在出海上?

空界:公司2024年的戰略是先從中東(特別是阿聯酋和沙特)和東南亞(主要是泰國和印尼)這兩個發展較快的地區切入,希望較快看到成效。

接下來,還會進一步拓展到其他地區,比如日韓、歐洲和美國等。雖然這些地方的發展速度可能會慢一些,但當我們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基礎后,就可以再進一步。

我們在海外市場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2024年,我們在歐洲取得了顯著成績,獲得了當地最大的科技展Viva Tech的最高獎第一名。同時,我們還榮獲了福布斯亞洲"最值得關注的100家企業"稱號。

藍鯨科技:海外,比如中東與歐美的審美和文化實際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如何滿足不一樣的用戶需求?

空界:每個地區在早期都需要做"很重"的初期工作。以中東地區為例,我們需要通過當地的團隊去了解和學習當地的文化。還需要收集當地數據。如果要求更高,我們甚至會在當地設立云計算和訓練節點,基于當地數據進行進一步的訓練和收集,以滿足當地的具體需求。甚至,只要當地擁有核心客戶,我們就會在當地建立一套系統,滿足當地的數據安全要求、數據特性以及當地法規的規定。

一旦這些工作建立起來,就構成了我們的壁壘。就像之前提到的,交付內容本身就是一種壁壘,這使我們與美國的那些工具公司區別開來。因為他們的工具還需要人去使用,而我們則能提供更貼合當地需求的服務。此外,美國公司也不可能針對不同風格進行專門優化,比如為阿拉伯地區特別開設訓練節點,他們沒有這樣的資源和精力。這恰恰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當我們在這方面積累足夠的經驗后,就能更好地服務客戶,吸引更多的客戶。隨著技術和模型的增多,將會吸引更多的商家加入。商業化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拓展規模。

藍鯨科技:是否總結出了一套可復用的市場開拓方法,能夠在不同國家或區域中有效應用,無論是從商業化角度、技術落地方面,還是其他方面?

空界:如何進入市場并拓展。這個過程也需要分階段進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最初切入市場是非常困難的。幸運的是,我們在2024年抓住了機遇。當時,各大云廠商都非常希望推廣AI功能或解決方案。然而,云廠商主要提供基礎服務,商家往往不知道如何應用這些服務。當時,我們在海外推廣時,云廠商非常希望將我們的產品納入他們的解決方案中。因為我們的產品非常直觀,客戶一看就能明白如何使用。

所以,在第一階段,我們能夠在10個國家迅速推開,主要得益于云廠商的幫助。而且,這個過程不需要復雜的分層,只要推廣成功,就會自然而然地使用到當地的云服務。

切入市場后,第二階段是在當地招聘商務人員。之前提到的內容生產側放在中國,利用中國的技術紅利和人員優勢。同時,我們也利用印度和埃及等國家的人口口紅,比如。這些國家的人才在海外市場也有深厚的滲透力,比如印度人在很多公司都普遍存在。因此,我們能夠迅速招聘到當地的商務人員,幫助他們快速打入市場,完成轉化和驗證。

現在,我們正在進入第三階段。已經有了當地的商務團隊,并在持續開展業務。接下來,會在當地的渠道來放大業務規模。在海外,通常是SDR(銷售開發代表)幫我們獲取線索,進行客戶介紹,最后的報價環節才由自己的商務團隊完成。這樣可以迅速擴大商務團隊的規模。這也是海外比較標準的To B市場打法。

藍鯨科技:To B行業,在國外的整體生態鏈以及銷售文化,擁有一套非常標準化的流程和架構。這與國內高度定制化或是特定的KA邏輯存在很大差異。你們最初是如何決定選擇To B出海這個方向?

空界:我們最初是從國內市場做起,并且已經在國內做到了行業領先地位。當時,合作的一些國際品牌在海外也有業務,成為了我們最早在海外展示實力(showcase)的機會。

有了成功的經驗后,公司決定全面開啟海外拓展計劃。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發展過程。

藍鯨科技:公司客戶類別有服飾、美妝、奢侈品這些,不同品類占比差異大嗎?

空界:如果僅從零售角度來看,我們在各個核心類目的比重都相對均衡,例如3C、數碼產品、快消品、食品、酒水,以及服裝、運動用品等。海外市場,除了零售外,還有很多其他行業需求。比如剛才提到的線下服務業,包括酒店、餐館、金融、銀行等行業,還有房地產行業。

有些行業產品需要預售,實拍不現實,就可以通過AI制作內容。此外,還有娛樂行業,比如游戲,以及當地的文化產業,如旅游景點等。目前,海外市場基本上所有需要制作廣告的行業我們都有所涉及。

不過,我們的用戶畫像其實非常明確,主要服務于頭部的大型公司或KA商家,而非SMB(中小商家),他們基本上都是屬于中大型規模的商家。

藍鯨科技:舉個例子說明公司的AI平臺如何幫助用戶實現了整體投入產出比的提升?

空界:我舉一些不同地區的例子。在泰國,我們與當地的一家生鮮市場——Villa Market進行了合作。他們既做線上也做線下業務。以前,他們銷售香蕉、芒果時,只能使用白底圖。現在,我們可以自動為他們生成更具吸引力的圖片和視頻,比如,香蕉掛在樹上的場景、芒果的生長過程,甚至鱈魚從生到熟的烹飪過程,就像一個教你做菜的視頻一樣。從而節省他們的拍攝成本。這不僅僅是一個成本問題,更是一個內容從無到有的過程。

另一個例子是在阿聯酋。阿聯酋的房地產非常火爆,當地有一個很有名的大集團叫Landmark,他們既做房地產也做家居業務。以前,做家裝家居需要專業的裝修公司和設計師,現在通過AI技術,這個過程可以變得更簡單。AI可以幫助組合不同的家居物品,適配不同的公寓,即使這些公寓還沒有建好也可以進行呈現。

這些內容不僅增加了用戶體驗,還能幫助提升銷售。比如,一些海外品牌與在社交媒體或Google Ads上進行投放時需要大量素材。以前,由于人力有限,一天無法制作這么多內容。但現在,可以用AI來生成大量素材,如果AI能與數據連通,還可以基于不同的人群生成不同的內容。這就是效率和效果的雙重提升。不同地區、不同用戶看到的內容都會有所不同,這只有AI才能實現。

藍鯨科技:出海意味著競爭對手來自全球各地,對比海外廠商,公司的核心優勢是什么?

空界: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中國的優勢。就像美國,雖然在某些單一技術上可能更領先。但他們通常做得比較輕量化,專注于某一功能或模型,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一個工具化的網站供大家使用。這樣做不可避免地導致他們無法解決整體性問題,特別是在面向企業的(To B)領域會受到限制,因為To B領域相對復雜,且要求更加成熟。

其次,他們也無法有效交付,工具可能需要運行多次,例如,某個工具可能需要運行10次才能得到一次可用的結果,而每次運行可能需要等待20分鐘。這樣的效率根本無法滿足To B需求。

在商業模式上,我們注重交付結果,在初期階段,就做得比較深入。我們把中國各種能夠優化技術的部分都充分利用起來,還調動了廣大內容創作者的力量,這是美國或其他地方所不具備的。

另外,我們非常重視在每個地區的本地化工作,致力于打造符合當地風格的解決方案,并積累當地數據進行訓練。這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使我們在面向企業的服務(To B)中做得越來越深入,同時也越來越專業。這種深入和專業性就構成了我們的壁壘和價值。

其他創業公司可能會感到恐慌,比如當OpenAI推出新功能時,可能會有一批創業公司被替代,因為它們原本做得就不夠深入。我現在并不擔心這些。

進入第三階段——平臺化之后,我們的地位就變得難以撼動。因為每當有新技術出現,我們就能通過與合作伙伴的合作,迅速將其引入平臺,從而進一步提升效率。反過來,也使得公司毛利率有了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這種策略使我們能夠持續享受AI時代帶來的紅利。

藍鯨科技:目前公司的的客戶數量?海內外業務占比情況?

空界:目前我們的客戶數量應該已經超過了1000個,其中KA級別的客戶有大幾百個。

在2024年,我們的業務重心仍然在國內,國內與海外的業務比例大概是7:3,希望爭取在2025年國內與海外業務占比達到5:5

藍鯨科技:公司接下來的一些發展規劃是是什么?

空界:產品技術方面,我們的模型及平臺還需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也正在積極邀請更多合作伙伴加入,不斷擴大規模。

其次,在商業層面,我們的商業團隊計劃進一步擴大規模。特別是在海外市場。

再者,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融資。當前,中美關系對我們的融資確實產生了一定影響。與國外公司相比,在同樣的客戶數量和收入水平下,我們的融資額相對較小。在中國,目前融資較多的主要是之前的大模型公司。而對于商業化的公司,海外的一些案例顯示,他們即便只有兩百或幾百個客戶,也能在全球To B市場(如法律、銷售自動化等領域)融到數千萬甚至近一億美金。他們的客戶單價和銷售規模可能與我們相當,但融資額卻遠高于我們。這是我們下一步需要努力突破的方向。

來源:藍鯨財經

THE END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擊這里 尋求合作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砍柴網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熱點

相關推薦

1
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视频| 福利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院|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 日本高清www无色夜在|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 午夜视频免费国产在线| 青青草视频ios|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级视频| gogo全球高清大胆亚洲| 成人伊人青草久久综合网破解版 | 女女同恋のレズビアン漫画|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男人j桶进女人p无遮挡动态图二三| 嗯啊h客厅hh青梅h涨奶| 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国产清纯91天堂在线观看| 91av在线播放|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毛片乱码| √天堂8资源中文在线| 成年人免费看片网站|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最新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直接观看黄网站免费视频| 午夜性福利视频| 美女扒开尿口让男人看的视频|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播放| 黄色一级免费网站|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 91华人在线视频| 国内一级野外a一级毛片| 99热在线精品播放|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wwwfuq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