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爾微向港股發起 IPO 沖刺。
近日,山東濰坊殺出一只超級獨角獸:歌爾微,向港股發起 IPO 沖刺。
歌爾微是歌爾股份旗下的一家傳感器公司,核心產品是:聲學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慣性傳感器等——能感知聲音、運動、壓力等環境變化,并將其轉換成電子信號,幫助各種智能設備 " 感知 " 世界,比如智能手機、智能耳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和汽車電子等領域。
根據 CIC 的報告,以 2023 年銷售額計,歌爾微是全球第四大傳感器提供商,同時也是全球第一大聲學傳感器提供商。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4 全球獨角獸榜》中,歌爾微電子的估值約為 280 億元人民幣。
-01-
故事回溯到 1987 年,創始人姜濱先生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結束學生時代。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初入職場的他在濰坊無線電八廠擔任車間技術員,專職生產話筒。
然而,時代的變革總是充滿挑戰。上世紀 90 年代初期,國企改革浪潮來襲,姜濱所在的工廠未能抵御住沖擊,最終倒閉。
但姜濱沒有在困境中退縮,反而察覺到機遇。憑借在工作中積累的知識和技術,他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踏上了創業之路,創立一家專注于聲學產品的企業。
1996 年,姜濱與同事合伙成立了一家小型私營企業,主要生產麥克風。但創業之路布滿荊棘,由于內部矛盾等問題不斷涌現,首次創業以失敗告終。不過,姜濱未被挫折打倒。
2001 年,正值消費電子行業蓬勃發展,他與妻子胡雙美共同創辦了濰坊怡力達電聲有限公司,這便是歌爾微母公司歌爾股份的前身。公司成立之初,條件十分艱苦,車間面積不足 200 平米,員工不到 20 人,僅有一條流水線,只能生產單一的 MIC(話筒)和電聲元器件產品。
隨著企業逐步發展,姜濱意識到:傳統聲學產品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2004 年,他將目光投向了新興的 MEMS(微機電系統)技術領域。
經過多年沉淀,2011 年 10 月,原本歌爾股份內部的研發部門獨立出來,之后又成立了全新的子公司 —— 歌爾微電子有限公司。歌爾微專注于 MEMS 傳感器及微系統模組的設計、生產和銷售,致力于為客戶提供 " 芯片 + 器件 + 模組 " 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如今,歌爾微已成功從聲學領域拓展至光學、VR/AR、智能穿戴等多個前沿領域,成長為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子產品制造商。
值得一提的是,歌爾微和母公司一起,已躋身全球 " 果鏈 " 核心供應商行列,與蘋果、索尼等國際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關系。
-02-
歌爾微的產品主要分為以下幾大類:
第一類是傳感器,涵蓋聲學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慣性傳感器。
這些傳感器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智能耳機、VR/AR 設備、智能汽車及智能家居等產品中,能夠實現語音識別、觸控力度檢測等功能,滿足多模態傳感和交互需求,為用戶帶來流暢、智能的使用體驗。
通過高精度封裝工藝,歌爾微能夠打造超小尺寸產品,還可實現業界領先的多條客制化喚醒詞。
第二類是 SiP(系統級封裝)。
歌爾微專注于小型化和輕量化封裝技術,開發出具有全面電路功能的多芯片 SiP,如 TWS SiP、觸控 SiP、電源管理 SiP 等。這些 SiP 廣泛應用于智能設備,支持無線連接、用戶交互、能源優化、心率監測和溫度管理等關鍵功能。
自 2021 年起,歌爾微與多家全球領先的智能終端制造商展開合作,其先進的 SiP 技術歷經多次迭代,現已實現規模量產。
第三類是傳感交互模組,主要包括車載類和消費類傳感模組。
這類產品融合了尖端材料、先進技術,具備更高的集成度,并通過 AI 驅動的定制化軟件開發,有效簡化了客戶設備層面的設計復雜性,方便設備組裝,助力開發高度集成且高效的智能設備。
這些產品的優勢在于精度更高、功耗更低、尺寸更小,相比傳統產品,在性能和集成度方面都有顯著提升。
從收入構成來看,2024 年的數據顯示,傳感器作為歌爾微的核心產品,占據了總收入的 77%。SiP 類產品緊隨其后,約貢獻了總收入的 17.9%。傳感交互模組類產品約占總收入的 4.8%。
-03-
歌爾微的產品充滿了 " 科技與狠活兒 "。
以智能指環 Comma 2 Touch 為例,它集成了高分辨率 PPG、體溫和 IMU 傳感器,能夠全天候監測用戶的心率、血氧、睡眠、運動量、卡路里消耗以及壓力水平。
通過內置的高靈敏觸控模塊和自研空間算法,該智能指環有多種操作模式,如點按、四向滑動、空鼠、手勢識別等,可實現隔空控制 AR 眼鏡、手機、平板電腦、PC 等智能設備,完成接聽電話、控制音樂等快捷操作。
在市場份額方面,根據 CIC 報告,以 2023 年銷售額計算,歌爾微是全球第八大、中國第一大智能傳感交互解決方案提供商,同時也是全球第四大傳感器提供商和全球第一大聲學傳感器提供商。
按營收計算,2023 年,全球聲學傳感器市場規模約為 68 億元人民幣,歌爾微營收達 20 億元,市場份額占比 29.4%,位居全球首位。
此外,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歌爾微的解決方案種類已超 400 種,廣泛應用于約 30 種智能終端,是中國智能傳感交互解決方案組合最豐富的提供商。
其創始人姜濱家族財富也水漲船高。根據《山東商報》2023 年的 " 山東創富榜 ",姜濱家族以 119.02 億元身家登上濰坊富豪榜首位。
歌爾微所處的賽道是:MEMS 傳感器賽道,被譽為 " 智能硬件之眼 "。
隨著人工智能( AI)、物聯網(IoT)和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該領域正處于技術升級和需求激增的關鍵時期。2024 年,全球 MEMS 傳感器市場規模預計達到 106 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為 217 億元,其中消費電子領域占比高達 43.7%。
-04-
歌爾微的主要客戶群體包括蘋果、榮耀、小米、OPPO、哈曼、法雷奧等消費電子制造商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值得注意的是,歌爾微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占比超過 70%,僅對蘋果產業鏈的訂單比例就超過 50%。
此外,歌爾微還服務于一些終端客戶,包括國際知名品牌廠商及其核心供應商,例如與英飛凌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而英飛凌既是歌爾微的重要供應商,也是 MEMS 麥克風封裝成品市場的競爭對手。
在國際市場,歌爾微的競品包括:樓氏電子(Knowles)和英飛凌(Infineon)。
樓氏電子是歌爾微在全球 MEMS 聲學傳感器市場的直接競爭對手之一。根據 Yole Development 的數據,2020 年,歌爾微占據 32% 的市場份額,樓氏電子以約 31% 的份額緊隨其后。樓氏電子憑借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廣泛的客戶基礎,在高端 MEMS 麥克風芯片市場占據重要地位。
英飛凌不僅是歌爾微最大的供應商,也是強勁的競爭對手。自 2017 年起,英飛凌涉足 MEMS 麥克風封裝成品市場,改變了以往僅提供 MEMS 麥克風裸芯片的模式。在全球高端 MEMS 麥克風芯片市場,英飛凌和樓氏電子占據主導地位,市場份額分別為 44.2% 和 38.3%。
在國內,歌爾微的競爭對手主要有瑞聲科技(AAC Technologies)和敏芯股份。
瑞聲科技是中國知名的聲學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注于微型聲學、觸覺反饋、射頻天線等領域,與多家國際知名品牌有合作。
敏芯股份是國內唯一掌握多品類 MEMS 芯片設計和制造工藝能力的上市公司,雖然在全球 MEMS 聲學傳感器市場份額排名第五,但硅麥克風芯片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三,僅次于英飛凌和樓氏。
-05-
2022 年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歌爾微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 31.21 億元、30.01 億元、21.47 億元及 32.66 億元,2024 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52.2%;毛利分別為人民幣 5.78 億元、5.17 億元、3.5 億元及 6.34 億元,2024 年前三季度毛利同比增長 81.3%。
2024 年前三季度業績回暖,主要得益于消費電子行業市場需求增加,以及公司推出性能更高、價格更高的傳感器,使得傳感器銷量增加、平均售價上漲。
當下,通用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重塑智能終端的交互模式,推動其向語音、視覺等更智能的交互方式轉變。消費電子設備作為用戶量最廣、用戶黏性最高的智能終端,正成為 AI 賦能應用的主要領域,創造了傳感交互解決方案軟硬件升級和換機浪潮。
這些智能終端需求的增大,激發了傳感交互元件的需求,對其多樣化、微型化、輕量化等要求進一步提升。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預測,到 2026 年全球 MEMS 市場規模將達到 160 億美元左右。隨著 5G 網絡普及、智能家居概念深入人心等因素的推動,預計該領域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來源:鉛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