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萬億級財富風口

創投圈
2025
01/17
20:58
分享
評論

冰天雪地正在變成金山銀山。

去年冬天,一句 " 不是歐洲去不起,而是哈爾濱更有性價比 ",點燃了無數人對冰雪奇境的向往。2024 年元旦假期,哈爾濱累計接待游客超 304 萬人次,旅游收入達 59.14 億元。

今年 1 月 5 日,第 41 屆中國 · 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盛大啟幕,十大精品主題旅游線路、六大冰雪旅游新場景、百余項群眾性冰雪活動,將冰雪文化與運動激情深度融合,讓爾濱旅游再度成為冬季頂流。

從雪雕冰燈的震撼美景到滑雪賽事的速度與激情,再到市井巷間的地道東北年味,哈爾濱正以其獨特的冰雪資源和文化底蘊,詮釋著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 的無限潛力,也為全國冰雪經濟發展提供了生動樣本。

多城火熱

2023 年至 2024 年雪季,哈爾濱市共接待游客 8700 多萬人次,同比增長突破 300%;旅游收入增加 1248 億元,同比增長更達 500%。

哈爾濱的火爆只是全國冰雪經濟熱潮的一個縮影。

離哈爾濱不遠的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區,新雪季剛剛開板就迎來了游客潮。滑雪愛好者早已迫不及待地穿上裝備,沿著新增的雪道飛馳而下,體驗腳踩滑板飛馳雪上的快感。

北京滑雪愛好者李先生透露,公司今年特意將年會地點選在北大湖滑雪度假區," 北大湖是大家一致投票選出來的,一邊滑雪一邊團建,吃喝玩樂都有了。" 他對新增的 U 形池和大跳臺印象深刻," 對專業選手和普通滑雪者都很友好 "。

據北大湖滑雪度假區總經理曾巖介紹,新雪季開板首日及隨后幾天的客房早已訂滿。為迎接滑雪熱潮,度假區設施全面升級,雪道增至 74 條,索道增至 13 條,新增 100 臺造雪機和 3000 米造雪管線,床位從 8000 張增至 9000 張,配套商戶增至 48 家。

作為中國冰雪重鎮,吉林市坐擁北大湖、萬科松花湖兩大世界級雪場。當地預計,新雪季北大湖旅游接待人數將突破 100 萬人次,實現首個 " 百萬人次 " 目標。

全國游客紛至沓來,也帶動了北大湖周邊村民致富。

南溝村 300 多名村民活躍在附近滑雪場擔任教練,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成為冰雪經濟發展的直接受益者。據悉,每年雪季忙碌不到 5 個月,他們可收入 7 萬 -10 萬元。滑雪場外,僅南溝村就有民宿 100 多家、客房 800 多間,可同時接待游客 2000 人。

河北張家口崇禮區也不甘示弱。2024 年,崇禮區共接待游客 853.8 萬人次,同比增長 18%;實現旅游綜合收入 95.5 億元,同比增長 10%。

新雪季,萬龍滑雪場的夜滑雪道由 3 條增至 10 條,總面積相當于 84 個足球場,還推出了雪雕藝術展、馬拉雪橇和冰雪民俗表演。來自廣州的王小姐表示,這次來崇禮,不僅體驗了滑雪,還感受到冰雪文化的獨特魅力," 夜晚的雪道更浪漫,特別適合情侶。"

黑龍江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新增的初級雪道和升級后的地形公園成為家庭游客的熱門選擇。來自上海的孫先生第一次帶著兩個孩子體驗滑雪,他表示:" 滑雪設施專業完善,孩子們還能參與豐富的雪地活動,全家人都玩得很開心。"

冰雪經濟的熱潮背后,離不開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各種利好政策頻頻出臺。從 2015 年起,國家就明確提出 " 到 2022 年冰雪人口達到三億人 " 的目標,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為冰雪經濟注入了強大的推動力。

去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到 2027 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 1.2 萬億元,到 2030 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 1.5 萬億元的目標。

從哈爾濱的冰雪大世界到張家口的崇禮滑雪場,從吉林的北大湖到新疆的阿勒泰,全國多個城市和地區正依托各自的冰雪資源和文化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冰雪經濟品牌。

有著 " 人類滑雪起源地 "" 中國雪都 " 之稱的阿勒泰憑借廣闊的自然資源,不斷打造 " 冰雪 +" 新場景。游客既能在高山雪場中體驗滑雪的刺激,又能深入北疆的冰雪村落,感受原生態的民俗文化。10 月中旬以來,阿勒泰地區已經接待游客超 235 萬人次,同比增長六成多。

冰雪經濟的觸角不斷延伸,突破了地域和氣候的桎梏,從 " 有冰有雪 " 的北方一路蔓延至南方乃至熱帶地區,開辟出一片全新的發展空間。

太倉阿爾卑斯國際度假區自 2023 年 11 月開業以來,以雪場、雪景酒店、水上樂園和特色溫泉等多元業態吸引了大批游客,截至去年 6 月累計接待人次達 32 萬,迅速成為長三角 " 網紅 " 打卡地。

深圳前海華發冰雪世界建成后,將成為中國高差第一、單道最長且全球最大的室內雪世界,預計將于 2025 年四季度開業,進一步拓展冰雪經濟的新邊界。

在許多游客眼中,滑雪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冰雪經濟不僅是冬季的消費熱點,更是未來旅游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2024 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超過 3.85 億人次,預計 2024-2025 冰雪季有望突破 5 億人次,冰雪休閑旅游總收入有望超過 7000 億元。

冬天的寒冷,正在為全國帶來經濟增長的無限暖意。

冰雪造富

冰雪經濟的故事卻遠不止于游客的歡聲笑語與滑雪道上的速度與激情,其背后,一條龐大的產業鏈正在悄然崛起。

2024 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現場,國內滑雪場設備器材集采供應商卡賓滑雪集團自主研發的 " 全自動造雪系統 " 及 " 卡賓雪 - 鯤鵬 SU8 型全自動造雪機 " 驚艷亮相,推動國產造雪機進一步比肩國際尖端品牌。

為幫助雪場經營者降低養護成本,卡賓雪 - 鯤鵬 SU8 型全自動造雪機在陶瓷噴嘴、超混核子器、水冷過濾、鋁芯、離合器等造雪機關鍵部位突破創新,能在凌晨 1-4 點溫度適宜時啟動程序,在節省雪場人力的同時,還能幫助經營者及時掌握造雪情況。

像這樣的智能化國產造雪裝備,正成為越來越多雪場的首選。

" 過去我們依賴進口設備,但維修費用高、配件供應周期長,現在國產設備不僅性能優越,還能及時得到技術支持,價格上也比進口的低一些。" 浙江一家雪場負責人說道。

冬奧以來,我國冰雪經濟持續走俏,早已突破地域、場所和季節限制,在全國各地鋪展開來,帶動上下游產業全面升溫,不僅大型裝備訂單頻繁,冰雪相關消費品市場訂單也持續火爆。

走進滑雪手套 " 全球工廠 " 山東嘉祥,這里每年生產各類滑雪手套 5000 萬雙,從阿爾卑斯山的滑雪勝地到張家口的冬奧賽場,全球每售出 100 雙滑雪手套,就有 80 雙來自這個小鎮。

嘉祥手套產業園聚集了 30 多家手套生產及配套企業,每家企業的產品各具特色,如自動加熱手套、防切割防玻璃手套等。其中一款高端的防割滑雪手套,盡管售價超千元依然供不應求,部分企業生產周期已經排到 2025 年 8 月。

嘉祥縣商務局局長李明國介紹:" 整個手套產業園區現有規模以上企業 16 家,占據生產總量的 60% 以上,2024 年園區生產總值達 15 億元。"

在浙江寧海縣深甽鎮,看似普通的 " 一米長細桿 " 已發展為一個年產值超過 9 億元的產業。全國每生產 10 根滑雪杖,就有 7 根來自這里。最近幾周,各個企業的訂單量顯著提升。

在浙江寧波,一家年出口額高達 1.5 億元的滑雪板公司正把更多目光投向國內,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和深耕本土銷售網絡,迎來了意料之外的國內訂單爆發式增長。

" 以前大家只認進口品牌,但現在很多人會主動問國產滑雪板和滑雪鞋的性能。" 河北張家口一家滑雪器材專營店老板趙先生介紹,這兩年,國內滑雪裝備在技術上不斷創新,如碳纖維滑雪板和智能滑雪鏡的推出,不僅提升了產品體驗,也讓消費者對國產品牌充滿信心。

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我國已形成 15 大類冰雪裝備器材產品體系,基本覆蓋了從頭到腳、從個人到場地、從競技競賽到大眾運動全產業鏈的冰雪裝備器材。企業數量從 2015 年的約 300 家增長到 2023 年的 900 家左右,其中包括 6 家單項冠軍企業。

冰雪消費市場的火熱也快速輻射到上游培訓市場。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冰雪培訓行業市場規模已達 72.2 億元,并呈持續增長趨勢。為滿足市場人才需求,不少高校紛紛增設冰雪相關專業,助力冰雪經濟產業鏈進一步完善。

智能化的推進,也為冰雪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全新動能。在長春蓮花山滑雪場,六只機器狗成了游客新寵,主要提供狗拉雪圈表演、機器人舞蹈、巡邏展示等服務,未來還將拓展游客咨詢、安全監控、滑雪技巧指導等功能。

又一萬億級財富風口

華商韜略· 2025 年 01 月 17 日 09:01

冰天雪地正在變成金山銀山。

去年冬天,一句 " 不是歐洲去不起,而是哈爾濱更有性價比 ",點燃了無數人對冰雪奇境的向往。2024 年元旦假期,哈爾濱累計接待游客超 304 萬人次,旅游收入達 59.14 億元。

今年 1 月 5 日,第 41 屆中國 · 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盛大啟幕,十大精品主題旅游線路、六大冰雪旅游新場景、百余項群眾性冰雪活動,將冰雪文化與運動激情深度融合,讓爾濱旅游再度成為冬季頂流。

從雪雕冰燈的震撼美景到滑雪賽事的速度與激情,再到市井巷間的地道東北年味,哈爾濱正以其獨特的冰雪資源和文化底蘊,詮釋著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 的無限潛力,也為全國冰雪經濟發展提供了生動樣本。

多城火熱

2023 年至 2024 年雪季,哈爾濱市共接待游客 8700 多萬人次,同比增長突破 300%;旅游收入增加 1248 億元,同比增長更達 500%。

哈爾濱的火爆只是全國冰雪經濟熱潮的一個縮影。

離哈爾濱不遠的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區,新雪季剛剛開板就迎來了游客潮。滑雪愛好者早已迫不及待地穿上裝備,沿著新增的雪道飛馳而下,體驗腳踩滑板飛馳雪上的快感。

北京滑雪愛好者李先生透露,公司今年特意將年會地點選在北大湖滑雪度假區," 北大湖是大家一致投票選出來的,一邊滑雪一邊團建,吃喝玩樂都有了。" 他對新增的 U 形池和大跳臺印象深刻," 對專業選手和普通滑雪者都很友好 "。

據北大湖滑雪度假區總經理曾巖介紹,新雪季開板首日及隨后幾天的客房早已訂滿。為迎接滑雪熱潮,度假區設施全面升級,雪道增至 74 條,索道增至 13 條,新增 100 臺造雪機和 3000 米造雪管線,床位從 8000 張增至 9000 張,配套商戶增至 48 家。

作為中國冰雪重鎮,吉林市坐擁北大湖、萬科松花湖兩大世界級雪場。當地預計,新雪季北大湖旅游接待人數將突破 100 萬人次,實現首個 " 百萬人次 " 目標。

全國游客紛至沓來,也帶動了北大湖周邊村民致富。

南溝村 300 多名村民活躍在附近滑雪場擔任教練,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成為冰雪經濟發展的直接受益者。據悉,每年雪季忙碌不到 5 個月,他們可收入 7 萬 -10 萬元。滑雪場外,僅南溝村就有民宿 100 多家、客房 800 多間,可同時接待游客 2000 人。

河北張家口崇禮區也不甘示弱。2024 年,崇禮區共接待游客 853.8 萬人次,同比增長 18%;實現旅游綜合收入 95.5 億元,同比增長 10%。

新雪季,萬龍滑雪場的夜滑雪道由 3 條增至 10 條,總面積相當于 84 個足球場,還推出了雪雕藝術展、馬拉雪橇和冰雪民俗表演。來自廣州的王小姐表示,這次來崇禮,不僅體驗了滑雪,還感受到冰雪文化的獨特魅力," 夜晚的雪道更浪漫,特別適合情侶。"

黑龍江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新增的初級雪道和升級后的地形公園成為家庭游客的熱門選擇。來自上海的孫先生第一次帶著兩個孩子體驗滑雪,他表示:" 滑雪設施專業完善,孩子們還能參與豐富的雪地活動,全家人都玩得很開心。"

冰雪經濟的熱潮背后,離不開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各種利好政策頻頻出臺。從 2015 年起,國家就明確提出 " 到 2022 年冰雪人口達到三億人 " 的目標,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為冰雪經濟注入了強大的推動力。

去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到 2027 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 1.2 萬億元,到 2030 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 1.5 萬億元的目標。

從哈爾濱的冰雪大世界到張家口的崇禮滑雪場,從吉林的北大湖到新疆的阿勒泰,全國多個城市和地區正依托各自的冰雪資源和文化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冰雪經濟品牌。

有著 " 人類滑雪起源地 "" 中國雪都 " 之稱的阿勒泰憑借廣闊的自然資源,不斷打造 " 冰雪 +" 新場景。游客既能在高山雪場中體驗滑雪的刺激,又能深入北疆的冰雪村落,感受原生態的民俗文化。10 月中旬以來,阿勒泰地區已經接待游客超 235 萬人次,同比增長六成多。

冰雪經濟的觸角不斷延伸,突破了地域和氣候的桎梏,從 " 有冰有雪 " 的北方一路蔓延至南方乃至熱帶地區,開辟出一片全新的發展空間。

太倉阿爾卑斯國際度假區自 2023 年 11 月開業以來,以雪場、雪景酒店、水上樂園和特色溫泉等多元業態吸引了大批游客,截至去年 6 月累計接待人次達 32 萬,迅速成為長三角 " 網紅 " 打卡地。

深圳前海華發冰雪世界建成后,將成為中國高差第一、單道最長且全球最大的室內雪世界,預計將于 2025 年四季度開業,進一步拓展冰雪經濟的新邊界。

在許多游客眼中,滑雪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冰雪經濟不僅是冬季的消費熱點,更是未來旅游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2024 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超過 3.85 億人次,預計 2024-2025 冰雪季有望突破 5 億人次,冰雪休閑旅游總收入有望超過 7000 億元。

冬天的寒冷,正在為全國帶來經濟增長的無限暖意。

冰雪造富

冰雪經濟的故事卻遠不止于游客的歡聲笑語與滑雪道上的速度與激情,其背后,一條龐大的產業鏈正在悄然崛起。

2024 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現場,國內滑雪場設備器材集采供應商卡賓滑雪集團自主研發的 " 全自動造雪系統 " 及 " 卡賓雪 - 鯤鵬 SU8 型全自動造雪機 " 驚艷亮相,推動國產造雪機進一步比肩國際尖端品牌。

為幫助雪場經營者降低養護成本,卡賓雪 - 鯤鵬 SU8 型全自動造雪機在陶瓷噴嘴、超混核子器、水冷過濾、鋁芯、離合器等造雪機關鍵部位突破創新,能在凌晨 1-4 點溫度適宜時啟動程序,在節省雪場人力的同時,還能幫助經營者及時掌握造雪情況。

像這樣的智能化國產造雪裝備,正成為越來越多雪場的首選。

" 過去我們依賴進口設備,但維修費用高、配件供應周期長,現在國產設備不僅性能優越,還能及時得到技術支持,價格上也比進口的低一些。" 浙江一家雪場負責人說道。

冬奧以來,我國冰雪經濟持續走俏,早已突破地域、場所和季節限制,在全國各地鋪展開來,帶動上下游產業全面升溫,不僅大型裝備訂單頻繁,冰雪相關消費品市場訂單也持續火爆。

走進滑雪手套 " 全球工廠 " 山東嘉祥,這里每年生產各類滑雪手套 5000 萬雙,從阿爾卑斯山的滑雪勝地到張家口的冬奧賽場,全球每售出 100 雙滑雪手套,就有 80 雙來自這個小鎮。

嘉祥手套產業園聚集了 30 多家手套生產及配套企業,每家企業的產品各具特色,如自動加熱手套、防切割防玻璃手套等。其中一款高端的防割滑雪手套,盡管售價超千元依然供不應求,部分企業生產周期已經排到 2025 年 8 月。

嘉祥縣商務局局長李明國介紹:" 整個手套產業園區現有規模以上企業 16 家,占據生產總量的 60% 以上,2024 年園區生產總值達 15 億元。"

在浙江寧海縣深甽鎮,看似普通的 " 一米長細桿 " 已發展為一個年產值超過 9 億元的產業。全國每生產 10 根滑雪杖,就有 7 根來自這里。最近幾周,各個企業的訂單量顯著提升。

在浙江寧波,一家年出口額高達 1.5 億元的滑雪板公司正把更多目光投向國內,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和深耕本土銷售網絡,迎來了意料之外的國內訂單爆發式增長。

" 以前大家只認進口品牌,但現在很多人會主動問國產滑雪板和滑雪鞋的性能。" 河北張家口一家滑雪器材專營店老板趙先生介紹,這兩年,國內滑雪裝備在技術上不斷創新,如碳纖維滑雪板和智能滑雪鏡的推出,不僅提升了產品體驗,也讓消費者對國產品牌充滿信心。

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我國已形成 15 大類冰雪裝備器材產品體系,基本覆蓋了從頭到腳、從個人到場地、從競技競賽到大眾運動全產業鏈的冰雪裝備器材。企業數量從 2015 年的約 300 家增長到 2023 年的 900 家左右,其中包括 6 家單項冠軍企業。

冰雪消費市場的火熱也快速輻射到上游培訓市場。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冰雪培訓行業市場規模已達 72.2 億元,并呈持續增長趨勢。為滿足市場人才需求,不少高校紛紛增設冰雪相關專業,助力冰雪經濟產業鏈進一步完善。

智能化的推進,也為冰雪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全新動能。在長春蓮花山滑雪場,六只機器狗成了游客新寵,主要提供狗拉雪圈表演、機器人舞蹈、巡邏展示等服務,未來還將拓展游客咨詢、安全監控、滑雪技巧指導等功能。

文化的融入使冰雪經濟不僅停留于消費層面,還延展到精神和情感領域。北京什剎海的傳統溜冰、內蒙古的冰雪那達慕、吉林查干湖的冬捕盛景、新疆阿勒泰的毛皮板滑雪……獨具特色的冰雪文化體驗正吸引越來越多游客參與其中。

如今,冰雪運動早已不是冬季限定," 反季冰雪 " 正成為多地休閑度假的新潮流。特別是在江浙滬、川渝、嶺南等地區,很多居民都將冰雪項目納入暑期清單,也為周邊相關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難題待解

冰雪經濟的繁榮背后,諸多挑戰正如潛藏的冰面裂隙,考驗著這片 " 冷資源 " 熱潮的可持續性。

《2023-2024 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指出,這個雪季全國總滑雪人次達到 2308 萬,同比增長 16.3%;滑雪參與人數為 1280 萬人,同比增長 14.49%。但人均滑雪次數僅為 1.8 次,仍未達到冬奧會前 2020-2021 雪季的歷史峰值 1.91 次,也遠低于歐美和日本水平。

雖然冰雪經濟已在國內掀起了一波消費熱潮,但與整體旅游市場相比,其規模仍顯不足,產業發展尚處于初期階段。

業內人士指出,滑雪運動因其專業性和高消費門檻,對普及率和市場規模的提升形成了一定限制。從購買滑雪裝備到聘請教練,每項花費動輒數千元,使得滑雪運動對于許多消費者來說仍顯得 " 高不可攀 "。

而且與國外相比,國內冰雪產業仍顯薄弱,缺乏具有影響力的本土品牌,冰雪裝備和器材的品質也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在國際知名滑雪器材品牌中,國外品牌占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在北京的一家滑雪場,27 歲的楊小姐初次嘗試滑雪。穿戴好租來的裝備,站在雪道頂端時,她感到既興奮又害怕。" 光是租裝備和買票就花了 600 多塊,還沒包括教練費。" 楊小姐說," 雖然體驗感很好,但一次花這么多錢,有些負擔不起。"

事實上,楊小姐這樣的游客在滑雪場中占據大多數。據統計,滑雪場游客中約 77.05% 為一次性體驗的觀光客,僅 20% 為經常滑雪的愛好者,專業滑雪者僅占 10%。這意味著我國滑雪人口 " 復購率 " 低,對消費的拉動也相對有限。

如何提升新客的留存率和消費回頭率,已成為滑雪產業亟待破解的重要挑戰。

冰雪旅游的快速升溫,也讓基礎設施的短板暴露無遺。

在張家口某知名滑雪場,雪季高峰期人流量激增,索道排隊時間動輒 40 分鐘以上。一位游客抱怨:" 滑雪場里的人就跟下餃子一樣,總共也就滑了十多公里,剩下的時間一直在排隊。" 這種體驗顯然與游客對滑雪場的期待存在落差。

問題不僅出現在雪道上,一些中小型滑雪場也因為缺乏專業管理、硬件設施落后、雪道設計不合理等問題,難以為游客提供優質的滑雪體驗。

業內人士指出,修建冰雪產業基礎設施的成本相當高昂,尤其是滑雪場的建設,通常需要投入數千萬元。但滑雪場的回本周期通常較長,前兩三年很難實現盈利,投資者的積極性也因此受到制約。

季節性是制約冰雪經濟發展的另一大挑戰。在南方,滑雪對大多數人而言依然是 " 看起來很美 " 的北方專屬,難以融入日常生活。而在北方,滑雪市場的熱浪通常只能持續三到四個月,淡季時許多滑雪場都面臨場地閑置和收入斷層的問題。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人均冰雪場地設施仍顯不足,專業人才儲備也存在明顯短板。中國滑雪協會數據顯示,國內的滑雪教練、賽事策劃、場館運營等方面的人才供給遠不能滿足行業的需求,尤其在高端人才培養方面,缺口尤為明顯。

但挑戰往往孕育著機會。

" 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不僅是一句響亮的口號,更是冰雪經濟持續升溫的真實寫照。從哈爾濱的冰雪奇境到游客初次站上滑雪板的心跳加速,這些鮮活的場景,正匯聚成冰雪經濟蓬勃發展的生動畫卷。

盡管還有諸多挑戰潛藏于冰面之下,但在政策加碼、科技創新和消費場景日益豐富的合力驅動下,這片冰雪藍海的廣闊前景仍令人充滿期待。

來源:華商韜略

THE END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擊這里 尋求合作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砍柴網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熱點

相關推薦

1
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大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少妇毛片| 亚洲三级中文字幕| 男女肉粗暴进来动态图|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无码的| 两个人看的www视频免费完整版 |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浮力影院第一页| 免费高清电影在线观看| 色噜噜噜噜亚洲第一| 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电影| 香蕉视频a级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99蜜桃 | 天堂va在线高清一区| 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调教办公室》在线观看 | 免费人成网站7777视频| 综合网激情五月| 国产一级在线视频| 高清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欧美激情| 8x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夜色邦合成福利网站| yy一级毛片免费视频|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9久9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久草视频精品在线|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专区| 波多野结衣痴女系列88| 做暧暧免费小视频| 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M553| 午夜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老鸭窝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青青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