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 5 萬億城市,來了

創投圈
2025
01/06
19:26
分享
評論

 

5 萬億 GDP 城市,終于誕生了。

日前,上海官方發布的新年賀詞透露,2024 年全市生產總值有望邁上 5 萬億元新臺階。

2023 年上海 GDP 已達 4.7 萬億元,考慮到前三季度 4.7% 的增速,加上經濟普查的調增,上海 GDP 總量突破 5 萬億大關,或無太大懸念。

根據《GDP 大調整》一文,第五次經濟普查全國 GDP 上調 3.4 萬億,部分來自統計修正,部分源于數字經濟等新業態的詳細核算,部分得益于住宅 " 虛擬租金 " 核算的增量,而上海將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這也意味著,在京滬兩大 4 萬億級城市中,上海先行一步,成為我國第一個 5 萬億 GDP 城市,也成為全球經濟規模最大的 5 大城市之一

上海之后,誰會是下一個 5 萬億城市?

上海,靠什么突破 5 萬億的?

作為國際大都市,且地處國際最前沿,上海經濟外向依存度相對較高,最容易遭遇外部環境沖擊。

幸運的是,上海不存在 " 產業空心化 " 之憂,不是單純的外貿之城,也不是純粹的金融中心,更不只有貿易一條支柱。

上海集制造、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為一體,多條腿走路,不同產業多向發力,得以在大變局下保持一定韌性。

許多人對上海的印象,依舊停留于金融中心的層面,卻忽視了上海本身還是我國 TOP3 制造大市、三大科創 " 雙中心 " 城市。

放眼全球,沒有哪一座 GDP5 萬億量級的頂尖城市,仍像上海一樣,保留了數萬億體量的制造業,并將制造業占比 25% 作為必須堅守的紅線。

同樣是超級一線,上海與北京有著完全不同的產業結構。

北京以高端服務業為主,第三產業占比超過 80%,工業所剩無幾;而上海制造屬性相當鮮明,支撐起 1/4 左右的 GDP。

與內地工業大市相比,上海最大的優勢不在于規模和體量,而是高端制造和先進制造。

用官方的話說,上海正在形成 "2+2"+"3+6"+"4+5" 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坐擁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 4 大萬億級產業集群。

說起上海,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廣為人知,但國產大飛機、造船業、核電裝備等" 大國重器 "同樣云集于上海。

不僅如此,上海還是我國僅有的三大集國家科學中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一體的科創 " 雙中心 " 之一,另外兩個是北京和粵港澳大灣區。

如果說北京的優勢在于大學大院大裝置,大灣區的優勢在于科技企業云集,上海則是兩者的結合。

正因為科技創新優勢突出,在新質生產力的搶灘戰中,上海一口氣布局了大模型、人形機器人、寬禁帶半導體、生物制造、元宇宙、大飛機、大型郵輪、商業航天等 10 個重點產業鏈。

這些新產業,正是上海的金融、貿易、航運之外維持第一大市之位的關鍵支撐。

大灣區越來越像一個 " 市 ",長三角越來越像一個 " 省 "。

如果將長三角城市群看作一個省,其范圍與古代的江南省高度重合,不過過去的首府是南京,如今的" 事實省會 " 毫無疑問是上海。

我國共規劃了 19 個國家級城市群,多數城市群都有多個中心城市,但長三角有且只有一個——上海。

這在官方規劃文件中就有所體現: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 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所以,可以看到,無論是高鐵、城際等跨省交通要道,還是制造、科創等產業規劃,都是以上海為中心而展開的,為上海帶來最為廣闊的發展腹地。

去年 6 月," 長三角超級環線高鐵 " 橫空出世,將滬蘇浙皖三省一市連成一個 " 環 ",而這個 " 環 " 的中心就是上海。

與粵港澳大灣區通過跨城地鐵、跨江大橋整合不同,地域范圍更廣的長三角,通過高鐵、城際鐵路、跨城地鐵、跨海大橋連成一體,而上海處于所有節點的中心。

交通如此,都市圈的布局也是如此。

上海大都市圈是我國唯一以 " 大 " 命名的都市圈,本身就已覆蓋江浙滬 9 城,近期又將杭州、紹興、泰州、鹽城、宣城納入規劃范圍,形成 "1+13" 的超級巨無霸格局。

雖然 "1+13" 只是協同規劃的范圍,不等于上海大都市圈的實際范圍,但足以說明,幾乎所有城市都在向上海靠攏,哪怕是 2 萬億的蘇州杭州,1.5 萬億的寧波都不例外。

其實,靠近上海,本身就是蘇錫常經濟得以崛起的最大助力之一,而依托上海的總部經濟、科技創新優勢,也是這些地方制造業得以持續升級的關鍵。

以上海為中心,并不意味著虹吸加劇,相反,上海是溢出效應最突出的城市之一。

只要看看中心城市周邊的縣市是窮是富,就能直觀看出虹吸與溢出、集聚與分散的對壘。

某種程度上講,上海強則 " 包郵區 " 強,上海突圍得整個長三角都得以盤活。

上海之后,誰是下一個 5 萬億 GDP 城市?

在世界 180 多個國家和地區中,GDP 超過 5 萬億(約為 7000 億美元)的僅有 20 多個。

GDP 破 5 萬億,超過瑞典、比利時、泰國、以色列、阿根廷等國家,意味著一城可敵一國,說是 " 富可敵國 " 并不夸張。

上海之后,北京、深圳、廣州、重慶未來都有望邁過 5 萬億 GDP 大關。

北京快則兩三年,而深圳最快也得等到 2030 年之后,廣州、重慶則要到 2035 年左右。

同為 4 萬億城市,北京緊隨上海,未來兩三年就有望突破。

事實上,自改革開放以來,北京 GDP 就在不斷逼近上海,從最初的不到半壁江山到如今的 9 成以上。

雖然北京 GDP 無限逼近上海,但兩大城市的定位不同,在國民經濟中的分工不同,并不構成城市地位的挑戰。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定位都是城市,但論行政級別,京滬渝都是省部級的直轄市,而廣深只是副省級市。

論城市規模,重慶一市相當于一省,陸地面積、人口規模都超出正常城市范圍。

事實上,以主城都市區作為基準更為準確,重慶主城都市區 GDP 約為 2.3 萬億,與成都不分伯仲。

廣深的 5 萬億 GDP 突圍,更有代表意義。

京滬地位極其超然,非一般城市可比,廣州、深圳更適合作為地級市的效仿與追趕對象。

廣州、深圳的發展模式不盡相同,用網絡上頗為流行的話來說,深圳 " 更深 ",廣州 " 更廣 "。

這是基于 2035 總規而來,廣州拿下了 " 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 "、" 綜合性門戶 " 的超級定位,而深圳斬獲 " 國家創新型城市 "、" 全國經濟中心城市 " 的定位。

從總規來看,廣州定位更為綜合,覆蓋方方面面,從區位、交通、歷史文化、商貿、教育,到科技創新、制造業幾乎無所不包,反映出廣州" 更廣 "的發展特色。

反觀深圳,定位聚焦于經濟與科技創新,在未來要肩負起引領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突圍的重任,反映出深圳" 更深 "的定位。

就此而言,廣州向著 5 萬億的進軍,需要發揮其綜合優勢,做大制造業也要做大消費基本盤;

而深圳則要發揮其科技創新優勢,需要不斷推陳出新,以新興產業為根本支撐。

當然,世界早已回不到過去,經濟高增長時代也一去不復返,政策紅利的拉動效應也在邊際遞減,每個城市都不能再固守舊路了。

來源:國民經略

THE END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擊這里 尋求合作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砍柴網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熱點

相關推薦

1
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被狂揉下部羞羞动漫| www夜插内射视频网站|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免费网站无遮挡|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视频| а√天堂8资源中文在线|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狠狠热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91免费在线观看| 鲁一鲁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蜜芽| 性芭蕾k8经典| 丽娟女王25部分| 日韩精品欧美精品中文精品|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另类春色| 特级黄色一级片|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18禁裸男晨勃露j毛免费观看| 大伊香蕉精品一区视频在线 | 美女被免网站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播放你懂的| 日产精品一二三四区国产| 国产精品视频不卡|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中文字幕电影在线观看| 日本肉体xxxx裸交| 国产午夜福利短视频|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视频下载 |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色偷偷女男人的天堂亚洲网 | 三级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视频|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久久精品99视频| 日韩精品一卡2卡3卡4卡三卡|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