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招誰惹誰了。"
最近幾天,國產首部 3A 大作《黑神話:悟空》一經上線開售,迅速引爆了整個游戲行業,徹徹底底成為了一款現象級的產品,大街小巷處處都在討論。
正當許多人絞盡腦汁試圖蹭它熱度的時候,蔚來創始人、CEO 李斌卻因為意外 " 撞臉 " 其某章節的角色金池長老出圈了,甚至登上微博熱搜。文章開篇的一句話,則是他有些無可奈何的回應。
好在,隨后李斌又盡顯格局的補充說明:" 好多人給我發表情包了,大家多多支持各個領域的國產精品,支持國產 3A 大作。"
此話一出,無疑為其圈粉不少。相比之下,同樣好奇面對上述潑天的流量,蔚來官方又將做出怎樣的應對,會有什么合作順勢推出。
而本周,雖然因為出差的緣故,還未親身體驗過《黑神話:悟空》,但從各大社交平臺的直播間中,已經對于這部國產 3A 大作的劇情進行了初步熟悉。
更加有趣的是,除了游戲本身,背后點點滴滴的故事也很迷人。當然,也能帶給中國車企一些啟示。
活下去才有下一步
實際上,多數讀者第一次聽說《黑神話:悟空》是在 2020 年 8 月,其創始團隊游戲科學放出的那部長達 13 分鐘實機演示視頻。發布后,瞬間引發了大家的瘋狂期待。
翻閱資料后發現,《黑神話:悟空》早在 2018 年 2 月便已立項,用了長達六年多的時間,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之后,才最終得以登上舞臺。
在此過程中,付出的艱辛、苦楚與辛酸,只有游戲科學自己明白。借用其制作人馮驥的話說:"《黑神話:悟空》幸運地讓我們站在了高點,但也意味著腳邊就是萬丈深淵。"
順勢,翻看這位 " 掌舵者 " 的履歷。
從起初借著中國游戲浪潮的興起投身其中,到之后進入大廠憑借《斗戰神》立柱腳跟,到 道不同不相為謀憤然離去開啟創業之路,到歷經千辛萬苦重新證明自己。
十幾年的時間,讓一位少年不再年輕,也讓馮驥冥冥中與游戲中的 " 悟空 " 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與呼應。
殊不知,游戲科學剛剛被建立初期,如何 " 活下去 " 不可避免的成為了擺在他面前的巨大考驗。更直白來講,沒有足夠的籌碼作為支撐,一切偉大的愿景都將成為不切實際的空談。
也恰恰因為這樣,即便有些無奈,可現實卻是為了賺得第一桶金,為了夯實發展根基,馮驥決定率先推出類似《赤潮》、《戰爭藝術》般的商業化作品。
畢竟," 活下去 " 才有下一步。
由此將視角拉回到汽車行業,隨著電動化轉型的節奏愈演愈烈,整個大盤正在變得血腥至極。而此刻,上述道理同樣適用所有中國車企。
所以我們看到為了搶奪銷量份額,各個細分市場都燃起了價格戰。
背后的本質,則是想在這條全新賽道上 " 活下去 "。雖然極不情愿、怨聲載道,甚至必須破罐子破摔的不斷透支,但不打連留在牌桌上分羹的資本都沒有。
所以我們看到為了守住自家陣地,爆款產品的煥新周期越來越短。
背后的本質,也是在這條全新賽道上 " 活下去 "。雖然會很大程度的背刺老車主,甚至令品牌口碑蒙上一層陰影,但不改只能等著被更加強大的后來者蠶食與收割。
所以我們看到為了占領消費心智,主機廠開始祭出各種各樣的營銷手段。
背后的本質,同樣是在這條全新賽道上 " 活下去 "。雖然有時候由于太過另辟蹊徑或者亂蹭流量,會讓一些吃瓜群眾反感,但不做將會直接被信息復雜且繁多的行業遺忘在角落。
總之,借著《黑神話:悟空》誕生前的過往為契機,對于所有車企發出的忠告依舊是," 活下去才有下一步。"
接下來是勿忘初心
" 很久沒有因為一款游戲流淚了。"
絕不是杜撰,本段開篇的一段評價,就來自我身邊的友人。在他的認知中,《黑神話:悟空》之所以能夠爆火,更像是水到渠成。
" 因為它好像不僅僅是一款游戲了,而是用荒山古道、西風瘦馬、山水亭臺、大漠黃沙、古廟菩薩等中式景觀,并以《西游記》為基底,共同構造的一場只有中國人才能夠理解并沉浸其中的偉大幻夢。"
是呀,每一幀畫面,能夠感受到的是在馮驥的帶領下蟄伏六年,游戲科學整個團隊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那種近乎 " 變態 " 的雕琢與打磨,即便還有一點點小小的瑕疵。
而從謀篇采訪中曾看到:" 為了保證《黑神話:悟空》中大多數場景的真實度,游戲科學幾乎走遍全國,實地掃描古建古跡,將先民的偉大創造和歷史遺留,近乎奢靡地鑲入游戲的各個章節。哪怕是一眼即逝的斑駁銘文,也自有出處。"
反正,對于這款游戲來說,勿忘初心已然成為了它之所以誕生的絕對動能," 做一款真正意義上屬于中國人的 3A 大作。"
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黑神話:悟空》的爆火,是一個無比重要且勢不可擋的開始。據悉,游戲科學下一部或將開始制作《黑神話:鐘馗》、《黑神話:姜子牙》,打造所謂的 " 黑神話三部曲 "。
如果真能完成,必定將會登上更高的里程碑。
順勢,繼續轉換視角," 勿忘初心 " 一詞,同樣想送給所有正在瘋狂內卷的中國車企。今年,礙于種種內憂外患,實在見證了太多自主品牌之間的暗自較勁、針鋒相對與兩敗俱傷。
可又有誰記得,國家之所以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完成對于外國傳統巨頭的彎道超車,在世界舞臺上證明中國汽車的含金量。
因此,每當看到出現內戰,總感覺唏噓不已。
的確,大多時候,適度的良性競爭,是能夠推動一個產業更快的向前發展;可一旦出現過度的惡性競爭,往往會適得其反。歷史上,不僅僅局限于汽車行業,慘痛的教訓比比皆是。
講道理,非常不愿看到好不容易迎來蓬勃發展的中國車企,陷入到無休止的自相殘殺之中,請醒一醒!
某些自主品牌如果真有多余的精力,那么放到三電技術的研發、智艙智駕體驗的優化、補能服務體系的建設包括公司文化塑造等等真正重要的維度,好不好?
7 月,隨著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突破 50% 大關,雖然中國車企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理性客觀的去評判,絕沒有到可以沾沾自喜的時候。畢竟,無法忽視的 " 虛火 ",仍明晃晃的擺在那里。
總之,還是那句話," 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這也是《黑神話:悟空》的橫空出世,所帶來的思考。
中國車企距離取得 " 真經 ",還遠著呢 ……
來源:汽車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