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運經濟 " 下,跨境電商生意更加 " 紅火 " 了。近日,阿里國際站透露,今年以來,阿里國際站上 " 奧運經濟 " 相關行業的商家,線上出口額已經超過 70 億元。
另外,據菜鳥集團國際快遞事業部相關業務經理薛磊介紹,進入 6 月以來,企業跨境電商出口商品日均單量高達 1.6 萬票,較去年同期增長 166.7%。" 隨著近期‘奧運經濟’持續升溫,國外消費者購物需求愈發旺盛,跨境電商貨物出口量連創新高。"
而從產業視角來看,跨境電商的跑馬圈地,也推動跨境物流持續上行。根據灼識咨詢預測,到 2027 年全球跨境電商物流市場規模將達到 2.3 萬億元,2023-2027 年復合增長率為 18.7%。
這一趨勢下,順豐、京東、菜鳥等物流巨頭正在不斷發力海外。值得一提的是,從天眼查等平臺可以了解到,跨境物流服務領域仍呈現出 " 大行業、小公司 " 的競爭格局,市場集中度偏低。
那么,目前跨境物流企業的市場開拓、份額提升受到哪些因素影響?未來又將如何實現更加穩健的運營?
跨境物流企業的 " 起飛 ",靠的是什么?
目前,跨境物流行業其實已形成較為清晰的競爭陣營。
根據物聯云倉數字研究院報告,縱騰物流、中國外運、遞四方以超百億的營收占據行業頭部;順豐、燕文、菜鳥、萬邑通等企業屬于 " 追趕者 " 陣營,業務各具特色,成長性頗為突出,與頭部企業的發展差距在逐步縮小,跨境電商物流營收規模在 20-100 億元;剩下的則是一些營收規模在 20 億元以下的中小型企業,數量最多,是推動行業發展的 " 中堅力量 "。
圖源:物聯云倉數字研究院
其中,由于發展勢頭較猛," 追趕者 " 陣營近年來頗受市場關注。比如,今年以來,順豐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板塊已經連續 6 個月實現同比增長,上升趨勢明確。其中,6 月營收達到 56.72 億元,同比增加 11.04%。另外,據財報,2024 年 1-3 月,菜鳥單季營收同比增長 30% 至 245.57 億元人民幣,主要由跨境物流履約服務帶動。
而這些企業跨境物流事業的 " 起飛 ",往往離不開以下要素。
首先是瞄準了前景廣闊的市場。據了解,順豐、菜鳥等企業主要針對歐美、東南亞等市場展開了布局,如去年年底,菜鳥宣布成立北美、歐洲和東南亞三個海外大區,發起 " 全球招募令 ",大量招收本地員工,并號召國內員工積極投身海外市場。
而這些動作背后也是正在茁壯成長的海外電商市場,激勵跨境物流加快發展腳步。
根據 Statista 數據,2022 年,北美電商市場已達到 9440 億美元市場規模,預計 2027 年將達到 1.7 萬億美元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高達 14.3%。
另外,隨著數字經濟高速發展,東南亞電商滲透率持續提升,貝恩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 年東南亞電商 GMV 規模達到了 1310 億美元,預計 2025 年有望達到 2110 億美元,2022-2025 年的 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 17%。
在此機遇下,中國電商出海 " 四小龍 "(SHEIN、速賣通、Temu、TikTok Shop)迅速起勢。根據全球消費者交易數據供應商 Consumer Edge 報告,SHEIN 憑借其快速時尚的定位和社交媒體營銷的策略,目前已占據了美國快時尚市場約 40% 的份額。
而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Eddy Wang 等在最新研報中指出,Temu 最快有望在 2025 年實現盈利,且 GMV 增長潛力巨大,2030 年有望達到 1300 億美元。
另外,新加坡咨詢公司 Momentum Works 發布報告稱,2022-2023 年,TikTok Shop 的商品交易總額(GMV)從 44 億美元升至 163 億美元,增長了近四倍,在該地區同類平臺中增長最快。
當然,在快速發展過程中,跨境物流企業也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集中體現在本土化運營上,其中海外倉模式占據主要。
據悉,海外倉主要指業務主體在國外設立的倉庫,也就是從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的企業在目的國使用的倉庫。相比直郵模式,海外倉模式優勢頗為突出,根據物聯云倉數字研究院報告,海外倉模式具有物流時效更快、物流成本更低、發貨穩定性更高等優勢。
目前,我國跨境物流海外倉規模也正在持續擴大。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已建設海外倉超 2500 個、面積超 3000 萬平方米。其中,菜鳥在全球 18 個國家及地區運營超 80 萬平方米的海外倉,倉群主要分布在歐洲、亞太地區及北美;截至 2023 年末,京東物流擁有近 90 個保稅倉庫、直郵倉庫和海外倉庫,總管理面積近 90 萬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據國信證券研報,一般情況下,海外倉模式適用于跨境的大貨、重貨,疊加體積和重量這些因素后,海外價格往往低于直發專線小包價格;而運輸輕小件或者貴重件往往會選擇直發專線小包模式,專線小包的起步價往往低于海外倉的起步價。
因此,基于自身的發展特色和品牌定位,順豐等物流企業更傾向于運營國際小包,據悉,截至 2023 年年底,順豐航空在鄂州開通了 10 條國際貨運航線,國際小包業務覆蓋 202 個國家及地區。
不過,正如菜鳥集團副總裁、菜鳥國際快遞事業部總經理丁宏偉指出," 兩種商業模式,或者說兩種跨境供應鏈管理模式,各有各的優勢和挑戰,兩者形成良性的互動 "。這樣看來,未來行業有較大可能進一步深化海外倉 + 專線小包兩種模式的協同運營。
與此同時,再疊加 " 承諾必達 " 的保障及 " 晚到必賠 " 的服務,菜鳥、順豐等物流企業逐步在海外打開了發展空間。
但是,也需看到,我國跨境物流行業仍未涌現出真正的巨頭,根據運聯智庫報告,CR50 營收占全行業總營收的比重僅為 13.9%。那么,相關企業究竟遭遇了怎樣的市場擴張阻力?菜鳥等企業的海外事業何以再上一層樓?
多重挑戰下,數字化是跨境物流的韁繩
整體來看,跨境物流企業遭遇的發展阻力主要體現在海外市場的發展環境復雜以及整體行業競爭激烈等方面,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海外市場環境方面,在北美市場更集中表現在跨境電商面臨的挑戰輻射至物流環節等方面。可以看到,雖然國內跨境電商企業已經迅速在海外打開了局面,但從市場滲透率來看,北美本土電商平臺仍占據絕對優勢。
Jungle Scout 發布的一份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亞馬遜以 53% 的份額穩居消費者最喜愛的電商平臺首位,沃爾瑪和 eBay 分別以 28% 和 15% 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這種情況下,我國跨境電商企業虎口奪食并非易事,也一定程度會影響與之綁定的跨境物流企業獲量。
而且,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跨境電商增長或將受限。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今年 6 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 3%,超過市場預期。分析人士認為,美國 CPI 同比加速增長,進一步表明年初以來美國通脹形勢出現反彈并非暫時現象,而據美國密歇根大學調查數據,美國消費者對未來一年通脹的預期達到了 4.4%。
消費者在日常消費時對物價的上漲產生擔憂,這可能導致他們更加謹慎地進行消費。消費趨于保守的影響,無疑將通過電商平臺端傳導至物流端,或會給跨境物流企業的業務布局帶來考驗。
而在東南亞市場,復雜的地理環境則是跨境物流業務擴張主要的絆腳石。以東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為例,全國由多達 17506 個大小島嶼組成,極度的分散化導致其公路、鐵路、輪渡網絡建設相對滯后,給跨境物流造成了挑戰。
麥肯錫數據顯示,東南亞 " 最后一公里 " 派送交付環節的物流成本占總物流成本的 53% 以上,綜合來看,東南亞物流成本占 GDP 的比重高達 20%,而這一比例在中國為 13%-15%,在日本為 7%-8%,在美國為 5%-6%。
圖源:麥肯錫
而跨境電商本身又具有高頻次、小批量、碎片化、鏈條長等交易屬性,也進一步推高了物流履約環節的難度和成本。
此外,激烈的市場競爭也不可忽視。據國信證券研報,國際快遞市場中 FedEx、UPS、DHL 等國外快遞巨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大約占據了九成的市場份額,其憑借的是龐大的基礎設施規模以及強大的運輸能力,物流網絡可以遍布世界主要國家和城市。這顯然也進一步加大了國內跨境物流企業開拓市場的困難。
種種挑戰之下,一些跨境物流企業難免存在較大的盈利壓力。這種情況下,也更需相關企業增強內生動力,其中需要緊抓的一根韁繩就是數字化。
眾所周知,數字化手段的運用可以大大提高物流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可以說是穩定時效、體驗、成本構成的 " 三角形 " 的核心要素,因此,其也已經成為跨境物流企業海外本土基礎設施建設中必須具備的驅動力。
由此也可以看到,目前國內企業在發展跨境物流業務時對數字化投以更大重視。比如,萬邑通構建了強大的軟件系統底盤和智能化機器人倉庫,以保障海外倉精細化穩定運營。
菜鳥將 RFID(射頻識別技術)用于貨物盤點、出入庫交接、全鏈路追蹤,給跨境貨物安上 " 電子身份證 ",以及使用 " 跨境包裹合單履約系統 " 等。丁宏偉認為,行業需要具備全鏈路、高可控及數智化三大核心能力的物流服務商,才能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穩定的物流服務產品。
而順豐希望 2025 年成為全球智慧供應鏈的領導者,全面完成數字化轉型,打造 " 數據支持決策 "" 數據驅動業務 "" 數據賦能客戶 " 的核心能力,形成 " 小前臺,大中臺,扁平化和自驅式 " 為特征的數字化組織體系,整合優質資源,提速國際業務發展。
當然,政策層面的一些利好也或將為跨境物流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比如,今年 3 月,商務部明確強調將與有意愿的全球貿易伙伴,深化產供鏈合作,構建打造包容、有韌性、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供應鏈,同時,將完善通關、稅收、外匯等政策,促進跨境電商出口。
長遠來看,風口之下,菜鳥、順豐等物流企業 " 出海 " 仍有較大發展潛力有待釋放。
來源:松果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