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佛山在 7 月 31 日發布上半年經濟數據,26 個萬億 GDP 城市上半年經濟數據已經全部出爐。
經濟總量占全國四成以上的萬億 GDP 城市挑起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大梁,其中 17 個城市上半年經濟增速超過全國增速。
經濟大市挑起大梁
7 月 31 日,佛山統計局發布,2024 年上半年佛山市地區生產總值為 6122.89 億元,同比增長 1.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 101.97 億元,同比增長 4.6%;第二產業增加值 3356.91 億元,同比增長 1.3%;第三產業增加值 2664.01 億元,同比增長 2.0%。
至此,26 個萬億 GDP 城市上半年經濟數據全部出齊。泉州、蘇州、福州、重慶、深圳、無錫、煙臺、青島、南通、常州、合肥、北京、寧波、武漢、鄭州、濟南和東莞等 17 個城市的增速都在 5% 以上,17 個城市經濟總量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成為帶動全國增長的引擎。
其中,泉州、蘇州、福州和重慶上半年經濟增速都超過 6%,分別為 6.7%、6.2%、6.2% 和 6.1%,居 26 個城市增速排名前三位。
這四個城市增速領先存在一定的低基數效應。2023 年上半年,泉州、蘇州、福州和重慶分別增長 3.1%、4.7%、4.5% 和 4.6%,低于同期全國增速(5.5%),在 2023 年上半年萬億 GDP 城市增速排名中靠后。
不過,除了基數效應之外,工業生產的景氣回升也是這幾個城市增速領先的重要原因。
泉州統計局發布顯示,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8.5%,36 個行業大類中 28 個行業增加值實現正增長,增長面達 77.8%,比一季度擴大 11.1 個百分點。二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為 75.9%,同比上升 1.7 個百分點,比一季度上升 0.7 個百分點。
蘇州統計局解讀稱,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增長面比去年同期提高 10.1 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9.5%。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 64.6% 的前六大重點行業產值同比增長 6.0%,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 3.9 個百分點。
福州統計局分析稱,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9.7%,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分別提升 8.4 個、6.4 個百分點。35 個大類行業中 26 個行業實現正增長,增長面為 74.3%。
工業生產的景氣回升不僅表現在這 4 個城市。
從萬億 GDP 城市總體來看,工業的 " 壓艙石 " 作用明顯,工業生產恢復較好的城市,經濟整體表現也較好。從全國來看,這些城市擁有比較好的工業基礎,其工業回升也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
第一財經梳理統計,26 個城市中有 17 個城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超過 7%,而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 6%。其中,合肥、深圳、鄭州和東莞更是超過了 10%,分別達到 15%、12%、12% 和 10%。
其中,東莞在去年經濟遭遇挫折之后,今年主導產業恢復回升較好,也帶動經濟增速回升。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2513.36 億元,同比增長 10.0%。
上半年,東莞主導產業增速較快,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長 19.9%,包裝印刷業增長 12.4%,化工制造業增長 11.0%,造紙及紙制品業增長 5.4%。從產品產量看,智能手表、路由器、5G 智能手機、集成電路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 135.8%、96.1%、33.4%、20.6%。
" 家里有車 " 是重要動力源
從 17 個增速超過全國增速的城市來看,帶動其增長的動力,有的是原有主導產業遭遇挫折后的回升,也有新的產業爆發,尤其是有新能源汽車加持的城市表現亮眼,一些新投產的制造基地產能釋放后快速增長。
重慶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15138.24 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6.1%,位居前列。其中,工業尤其是汽車工業成為主要支撐。上半年,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8.6%,比去年同期提高 5.1 個百分點,而汽車產業增加值增長 30.3%。
帶動重慶汽車工業增長的又主要是來自新能源汽車。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拉動重慶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30.3%,較一季度加快 6.6 個百分點,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長 5.1 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達 59.7%。其中,6 月份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28.0%,拉動全市工業當月增長 4.9 個百分點,增長貢獻 88.3%。
重慶市統計局工業處處長吳丹解讀上半年工業生產數據時稱,目前重慶汽車產業增長核心仍在于賽力斯,其 2 月上市的問界 M9 銷售供不應求,M7 和新款 M5 銷售同時向好,企業生產水平持續攀升。受賽力斯帶動,金康新能源、青山工業、滬光電器等配套企業亦實現高速增長。另一方面,長安福特等燃油車占比較大的車企則有不同程度下降。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汽車制造基地的城市都實現了快速增長。受產業轉型、產品結構和產能規模的影響,一些汽車城也表現并不理想,而一些新興的汽車城市,因為新能源汽車新項目的投產而快速增長。
目前,比亞迪在全國布局了深圳、西安、長沙、常州、合肥、撫州、濟南、鄭州和襄陽等生產基地。其中,合肥和鄭州是新建設基地,項目投產后,帶動效應明顯。在汽車工業的帶動下,今年上半年,合肥和鄭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達到 15% 和 12%,實現了高速增長。
鄭州統計局發布數據稱,上半年,鄭州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12.0%。其中,6 月當月同比增長 5.9%。主導產業貢獻突出。上半年,全市規上工業六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13.7%,對全市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 92.3%。其中,汽車及裝備制造業、鋁及鋁精深加工產業、電子信息工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 30.4%、16.1%、13.5%。
河南省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還顯示,鄭州比亞迪基地產能開始爆發,今年上半年產銷量是去年同期的 10 倍;上汽鄭州基地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 14.8%、15.1%;宇通客車產、銷量分別增長 34.9%、35.8%。
另外,上半年合肥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15%,較一季度加快 3 個百分點,創近 30 個月新高。其中,重點產業拉動強勁,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 24.5% 和 45.4%,拉動規上工業 3.1 和 9.2 個百分點。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 51.5 萬輛,同比增長 67.3%。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