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餐飲的歷史上,文和友是一個很獨特的存在。只不過,它目前好像遇到了問題。
開業剛滿四年的廣州文和友,可能準備撤了。
據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公告,天河區天河東路 75 號(天河區匯坊)的 24 小時行人過街天橋、城市公共通廊及外立面擬進行改造,在示意圖中卻沒有原本坐落這里的文和友。
圖|來源網絡
有記者探店稱,廣州文和友二、三樓店鋪已經全部關閉,原有的 26 家商戶只有 5 家門店尚正常營業,其余 21 家商戶均已閉店歇業,閉店率達 80.77%。有商戶在等待合同到期,稱 " 只能熬了 "。
要知道,2020 年 7 月廣州文和友開業當天,曾出現排號 3000 桌、平均排隊 4 小時的盛況。
曾經三家超級文和友就估值上百億,如今融資消息停留在了 2021 年。除了大本營長沙文和友還保持著較高熱度,深圳文和友和廣州文和友一樣生意冷清,文和友跨區域擴張 " 頗不順利 "。
曾號稱要成為 " 中國餐飲界迪士尼 " 的文化商業綜合體,如今卻面臨被傳閉店、生意冷清、商戶苦熬的頹勢,昔日 " 網紅頂流 " 文和友到底怎么了?
一、曾投資 2 億,如今生意冷清
2018 年,在長沙愛馬仕、LV 環繞的海信廣場商,跨越 7 層樓、面積 5000 平方米的 " 超級文和友 " 開業了,其還原了 80 年代的長沙老街區,濃縮了 30 年前的街景,讓人恍如置身老電影中。
一個超級路邊攤被文和友干成了地標建筑、旅游圣地。平時得排隊 7000 個號,節假日最高能沖上 3 萬,日均翻臺率達到 12,是海底撈的三倍。次年進一步擴建至 20000 平方米。
超級文和友的出現史無前例,據了解,2020 年的時候,長沙超級文和友單店在 " 兩微一抖 " 的曝光量累計已經超過 60 億次,吸引了全國流量,同時也吸引了資本的關注。
廣州超級文和友開業后,文和友迅速拿到了 5 億元融資;深圳文和友開店半年后,文和友迅速拿到數十億元融資。此輪融資后,文和友估值達 100 億元。
當時,文和友計劃,5 年內開出 20 家超級文和友,覆蓋所有一線城市,南京、昆明等地的文和友已經在規劃設計中。只不過此后,再無新店和新的融資消息傳出。
按照長沙超級文和友的路徑,廣州超級文和友也打造了 80 年代的廣州復古老城風格,賣的是廣式小吃,同時引入了眾多本土老字號,投資成本高達 2 億元。
只不過好景不長,如同很多網紅餐飲一樣,超級文落地廣州后的短短 3 個月,客流便出現明顯下滑。此后,2020 年年底,不少本土老字號品牌撤出;2022 年 1 月,廣州文和友升級改造,一樓改造為海鮮主題的 " 華文港 ",四五家水產檔口占據了中心位置,但結果也不如人意。
當時間來到今年 7 月,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的改造示意圖里,沒有文和友 logo 的消息則引起了輿論的軒然大波。
不少 IP 為廣東的網友稱:" 去過一次不想再去 ";
更有網友直言:"CBD 中間一塊疤一樣,想看老破小來越秀啊,或者去旁邊石牌村 ";
有網友疑惑:" 距離廣州文和友 500 米的石牌村,就是真實的城中村,那是真實的底層人民生存的艱難現狀。為什么要去文和友?"
體驗過的消費者稱:" 同樣的小吃,北京路賣 15 元,這里賣 25 元。北京路隨便找一家都比這里的好吃。"
圖|來源網絡
而根據記者的走訪報道,廣州文和友二樓三樓店鋪已關,整體閉店率超過 80%。下午 1 點,一樓僅 4 家店鋪營業,僅有 1 家餐廳內有兩三桌客人正在就餐;下午 2 點左右,廣州文和友已經無一人用餐。
文和友引以為傲的復古場景打造被老廣們視為老破小、城中村、九龍城寨主題密室,廣州文和友加了價的小吃被老廣認為又貴又不好吃。聽起來,廣州文和友在消費者心中沒有了立足之地。
連廣州文和友最著名的攤位 " 風筒輝 ",也因為沒生意而悄悄搬離。離開的主要原因就是客流量減少,營業額明顯下降,付出和收入嚴重不成正比。
店員的說法也印證了經營慘淡的現實:" 前年的情況是比較好的,去年部分商家陸續搬家,現在剩下的商家不多了,生意一年比一年差。"
深圳文和友也面臨了人氣下滑和店鋪關閉的問題。
曾經也是一樣的火爆。2021 年 4 月,深圳文和友開業,同樣火爆不已,不到十五分鐘,排隊拿號人數破萬,排隊的人拐了幾個彎,甚至因為堵塞交通引起交警部門的關注。
開業不到半年,深圳文和友就改了,復古場景變成時尚科技的賽博朋克風和復古場景的混搭,并且升級為深圳文和友老街蠔市場。2022 年 1 月,又引入了海鮮市場、菜市場等業態。2023 年 9 月,深圳文和友宣布暫停營業,直到 11 月份才引起廣泛討論。
深圳文和友中,茶顏悅色的撤退帶來流量斷崖式下跌,不少網紅店營收驟降,不少商戶也紛紛撤店,撤店后的文和友變得空曠,燈也不亮,網友一度建議改成鬼屋。
不管在廣州文和友還是深圳文和友,都在短暫爆火后人氣下滑,它們都紛紛調整為符合當地人口味的海鮮餐廳,但結果仍不如人意。
2022 年 2 月文和友大面積裁員的消息進一步發酵,也影響了南京文和友的落地,至今仍未開業。
二、" 餐飲界迪士尼 ",到外地不好使
和外地的超級文和友的生意冷清不同,長沙文和友的生意依然很好。據了解,今年五一節假日期間,顧客隨便一排隊,前面就是 2000 多桌、1000 多桌。長沙本地人接待外地朋友,也會首選文和友,一般會先拿個號,出去逛一圈景點,再回來吃飯。
長沙文和友還新增了軌道小火車,有人在樓梯上上下下,有人則坐著小火車沿著空中軌道上上下下,體驗感拉滿。
所以,到底為什么長沙文和友生意依舊,而廣州、深圳文和友卻水土不服,甚至被傳倒閉呢?
第一,長沙文和友的火爆吃的是作為 " 旅游名片 " 的紅利,到外地行不通。
文和友是長沙的地標建筑,相當于長沙的旅游名片之一。
長沙的商圈極為集中,都集中在五一廣場步行街附近,你逛街時可能一晚上碰到熟人 2-3 次。文和友所在的長沙海信廣場,位于步行街的盡頭,承接了大量步行街的流量,而步行街吸引的是從全國各地到長沙旅游的流量,這是一種典型的高流量、低復購的模式。
此外,文和友成立于 2011 年,在超級文和友之前,文和友積累了多年的長沙特色菜的經驗,比如小龍蝦、臭豆腐、炸串等。
而復制到其他城市,比如廣州,文和友的吸引力就大大減弱了。所謂的本土化小吃也好、海鮮菜品也好,無法和當地的本土老店相比。而且不同城市的城市化進程補貼,在長沙被當成寶的稀缺復古場景,在廣深則有真實的地方。既吸引不了當地人,也吸引不了外地人,找不到客群。
很多顧客會因為獵奇去排隊,但排過一次很難去第二次。
也許文和友也知道自己的菜品很難和本地老字號相比,所以在自認為擅長的文娛上創新。比如后來引入了潮玩、美妝等新業態,還自建臭豆腐博物館,并推出紀錄片《街頭大廚》《one day 廣州》及原創沉浸式戲劇《綺夢》等。但都沒有激起多大浪花。
第二,不管什么餐飲界迪士尼的說法,文和友本質上做的是二房東的生意。
廣州文和友,據說投入了 2 個億。也就是說,如果分三年回本,每個月營業額需要做到 100 萬~200 萬才能回本。但開業 3 月客流就嚴重下滑,隨后大調整也沒能改變頹勢,如今營業第 4 年,又被傳倒閉。恐怕廣州文和友很難收回成本。
雖然文和友的營收來源有包括直營利潤、商戶傭金、各類子品牌加盟費、供應鏈利潤、文創周邊的利潤以及線上商城的利潤等,但占大頭的依然是餐飲。文和友的餐飲業務主要包括兩方面,一個是直營部分的菜品,另一部分是尋找更地道的商家入駐。
文和友曾經發布招聘公告稱,要招餐飲的 BD,年薪可達百萬元。
而據了解,文和友邀請了很多本土老商戶入住,抽傭在 10%~30%,也就是說文和友其實做的是二房東的生意。
而抽傭過后,本土老商戶價格也上漲了,其原來的優勢物美價廉的底子沒了,消費者還是會回到巷子里。因此,一些商戶也紛紛撤退。
第三,搖擺不定的定位。
菜系上搖擺。文和友的 CEO 馮彬曾表示:" 文和友在廣州吃的最大的虧,在于想做廣州當地文化的同時,又舍不得把湘菜丟掉。" 為了兼顧廣州當地顧客,本土化沒做好,也丟了自己的特色。
造景上搖擺。文和友在選址與場景打造動輒花費上億,大動干戈建造之后又推翻重來。比如深圳文和友從復古風變成朋克風。
風格上搖擺。據了解,文和友當時裁員 60% 的項目之一就是南京文和友項目。文和友一開始計劃做明朝文化,調研、運營、空間設計等工作均由此展開。半年后,策劃團隊突然被告知不做明朝文化,改做六朝文化,整整半年的工作由此白費。
各個方面的搖擺不定,不僅造成了巨大的人員成本、造景成本浪費,還給顧客留下 " 廣州文和友就是打著老廣的幌子,騙外地游客來拍照打卡 " 的負面印象。而這些搖擺的根源,則在于是否該堅持長沙的文化自信。
長沙文和友為何可以火爆走紅?其他城市的文和友卻不行?文和友創始人文賓或許也找到了答案,文和友創始人曾表示,原因出在消費文化上,許多消費者奔著長沙文化前往打卡,入鄉隨俗的文和友并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同時也表示在之后的發展中,將會更加自信地表達文和友。
在接下來的動作里,我們鮮少看到文和友在異地擴張,而是立足湖南,嘗試更多場景,比如去年 9 月份,文和友從室內走到室外,在嘗試 " 造景 " 露營風,開出兩家不超級文和友。
三、網紅模式走的捷徑遲早會還回來
網紅有時候是一種 " 捷徑 ",能夠花別人更短的時間達成更爆的效果。
但網紅有時候也是一種 " 毒藥 ",有可能是特有城市、特有商圈、特有文化的產物,換個地方就不一定玩得轉,而且因為過早擁有網紅光環,很容易掩蓋真實問題,等發現時,口碑已然崩塌,為時已晚。
相比于湖南長沙的岳麓山、湘江等風景區,在全國范圍內,湖南衛視的名氣可能更大。
也正是由于湖南衛視的存在,長沙堪稱娛樂之都、星城,當長沙文娛行業的造星文化平移到餐飲行業,則給餐飲行業也帶來了不少迅速崛起的 " 全國餐飲明星品牌 "。
很多餐飲品牌的第一波流量都來自于湖南衛視節目《天天向上》的推薦,文和友、炊煙小炒黃牛肉都在其中。
主打小吃和懷舊的黑白電視,也被節目捧紅了,一度將門店開到了北京朝陽大悅城。
茶顏悅色的第一個職業經理人何一汀,也曾在湖南衛視《快樂女聲》節目組工作過。
墨茉點心局的創始人王瑜霄,曾在湖南衛視擔任 6 年大型選秀導演與制片統籌的職位。
也就是說,湖南的很多網紅餐飲品牌要么手握湖南衛視的資源,要么曾被湖南衛視報道過,吃到過其全國宣傳的紅利,走過快車道。
只不過,這些品牌里,有些如今仍然頗有實力,有的已經消失,有的店面收縮退到湖南大本營,比如文和友、墨茉點心局、黑色經典。
墨茉點心局,同樣是從長沙起家,墨茉點心局高峰時期在全國有超 60 家門店,如今尚在開業的有 39 家店鋪,均在湖南省,其中 34 家位于長沙市;黑色經典也曾把直營店帶到廣州、深圳、武漢,最后還是回到長沙大本營,現在,在其他地方看到的黑色經典,都是加盟店。
湖南的這些網紅餐飲品牌,由于地緣優勢,天然拿著火爆的鑰匙,很容易爆火全國,拿到融資,但也同時因為火得太快,模式還沒有得到十足的論證,就過快規模化,過早出走湖南,過早接觸資本,于是當問題一經出現,就如多米諾骨牌一般,轟然倒塌。
而且,在如今性價比為王的時代,靠高流量獵奇的模式已經行不通了,所以堅持這種模式的餐飲品牌的生存空間也會被進一步壓縮。
網紅經濟誕生的根源是移動互聯網的快節奏,移動互聯網它能快速捧紅一個品牌、一個品類,短期內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但它也是個渣男,不斷在換 " 女主角 "。那些盛極一時的網紅餐飲品牌,你還記得幾個?
所以,哪怕現在再有 " 當紅餐飲品牌 ",很多餐飲人也不會太過在意,因為大家深知,大部分網紅餐飲品牌只能火一陣。
餐飲做的是長期復購的生意,靠的并不是宣傳。
餐飲的本質是產品,是好的食材品質,是對顧客味道的口味,是貨真價實,在這些基礎上,更好的造景、更好的氛圍、更好的服務也都會成為加分項。
頂流網紅超級文和友,之所以還能保存長沙文和友等的基本盤,也是因為在此之前,其做了很多年的小龍蝦、臭豆腐、炸物等核心餐品,而且由于創始人本身植根于長沙的背景,其樸素真摯的情感貫穿于其打造的再現 80、90 年代的長沙老街區,打動了不少人。
瞬間走紅、曇花一現甚至排隊、成為瞬間的網紅,不應該成為餐飲品牌的追求,百年老店、數十年如一日地提供高品質的菜品,這才是餐飲企業生存的根基。
餐觀局前段時間跟一個老板聊天,對方稱:" 我吃過的那些苦里,藏著我今天的財富。" 套用這句話,網紅模式走的那些捷徑里,藏著今天的雷,遲早會爆發。
來源:餐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