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以來,具身智能火了,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多家巨頭公司紛紛入局。其中,小米集團就聯合王田苗、北京智源研究院等,投資了一家具身智能科技公司 " 小雨智造 ",目前已完成了億元種子輪融資。據了解,這也是小米集團投資的首個具身智能企業。
鈦媒體 APP 從內部人士獨家獲悉," 小雨智造 " 日前完成了公司成立之后的首個重大動作,與松下的合資公司唐山松下達成戰略合作,旨在共同開發先進的大模型智能焊接機器人。
該內部人士透露,雙方聚焦于智能焊接機器人品類,就產品定義、技術創新、標桿客戶打造等進行全方位戰略合作,利用大模型技術共同拓展智能焊接機器人市場,為用戶打造易用、高效的智能焊接機器人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焊接這一傳統制造業領域,小雨智造早有動作。此前,某重工龍頭企業與小雨智造簽訂了百臺焊接機器人戰略采購協議,首批產品的聯合運營已經啟動。
公開資料顯示,小雨智造是一家大模型智能科技公司,由原小米集團核心創始團隊成員喬忠良于 2023 年創立,聚焦于打造工業領域的大模型智能機器人平臺,核心技術是打造 " 一腦多形 " 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即用一個高泛化能力的智能體核心,控制多個場景下、不同形態的機器人本體,此次 " 一腦多形 " 將應用在智能焊接機器人上。
創始人喬忠良是小米的初創成員之一,作為 MIUI 研發負責人,他負責過 MIUI 9 到 MIUI 12 等產品;聯合創始人王文林,曾任職小米軟件系統平臺部總經理,主導了 " 小米大腦 " 和 IoT 系統的開發。團隊其他成員來自于華為、字節、微軟等知名大廠。公司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大模型生態平臺,與各行業龍頭企業,共同提升行業開發效率,加速工業制造的智能化升級。
此前,在社交平臺,喬忠良也曾分享過自己對行業以及對創業這件事的看法。他認為,AI 驅動的商業范式不再僅僅取決于產品和市場的契合度,也不僅僅是技術驅動產品,而是要綜合考慮產品,商業,數據,智能的循環迭代,始于產品力,核心要靠數據。
至于所處的具身智能行業,喬忠良則表示,具身智能不一定是端到端地把感知,歸控和執行融合在一起的大模型,當然這是值得探索的一條道路,但需要的數據非常龐大,穩定性和性能也會有更大挑戰。
" 可以分成幾個模塊,再把模塊銜接,比如感知部分應用大模型后對環境語義和幾何結構的理解會顯著加強,歸控結合大模型會帶來老司機更順滑的駕駛體驗。通過幾個模塊的劃分先跑起來,形成有競爭力產品,再收集數據,實現更智能的產品競爭力,具身數據飛輪就形成了。"
作為小米的被投企業,小雨智造在獲得資金的同時,也擁有了更多的資源和機會。其中,小米智能工廠的布局,高智能化和數字化的特性,給了小雨智造應用的機會。不過,有一點也要認識到,小雨智造所處的行業是一個長周期產業,需要技術、資金以及耐心的多方面加持。
" 今天機器人行業,開發周期比我預想的要久,可能需要 2-3 年時間開發一款商用機器人,原因是沒有標準的產業鏈,開發平臺不健全,人才儲備也剛剛起步。智能機器人行業的繁榮需要 iPhone 和 Tesla 這樣的革命性產品定義產品形態并規?;慨a,形成成熟的產業鏈, 同時規?;慨a前關鍵不是產品形態,而是具體解決什么問題。" 喬忠良說道。
來源: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