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起源于 2008 年,而我國區塊鏈相關政策的出現可以追溯到 2013 年。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應用場景的日益豐富,中國區塊鏈產業更是步入了快車道。2020-2021 年,我國將區塊鏈寫入了 " 十四五 " 計劃,旨在推動區塊鏈與各行業的加速融合,加快產業數字化進程。
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在于其去中心化、透明性、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這些特性使得區塊鏈能夠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根據網絡開放程度的不同,區塊鏈被劃分為公有鏈、聯盟鏈與私有鏈三種形態,每種形態都適用于不同的場景和需求。公有鏈的完全開放性促進了全球范圍內的信息共享與價值傳遞,聯盟鏈則為特定行業或組織提供了更為靈活且高效的合作平臺,而私有鏈則確保了企業數據的安全與隱私保護。
金融領域是區塊鏈技術最早也是最為廣泛的應用場景之一。因此,幾乎所有地區的代幣融資均是以金融應用類領域為主。除澳洲之外,歐洲、美洲、亞洲等區域的金融應用類事件數量占比均在 50% 以上。
進入 2022 年,中國區塊鏈產業已構建起上中下游的完整架構,產業鏈體系日益完善。各行業主體積極擁抱區塊鏈技術,推動其與本行業的深度融合,不僅促進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還催生了數字藏品、元宇宙等新興業態,推動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特別是在能源、智慧鄉村、金融、政務服務等多領域,區塊鏈技術展現出強大的應用潛力。
作為 " 十四五 " 新經濟發展時期的重要基礎設施,區塊鏈的發展得到了我國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政策數量爆發式增長,內容覆蓋全面,從技術創新、產業培育到市場監管等多個方面為區塊鏈產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各地政府還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舉辦各類推介會等方式,積極吸引國內外優質企業投資區塊鏈產業,推動當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那么,當下國內主要區塊鏈產業玩家的動向如何呢 ?
2023 年 10 月,"2023 中國產業區塊鏈企業 100 強 " 榜單正式發布。該榜單基于對企業 2022 年全年數據的調研和統計分析,包括行業影響力、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技術服務能力、產業應用能力等四個主要指標,以及企業營收規模、區塊鏈搜索指數、央媒報道、區塊鏈產值占比等 19 個細化統計指標。在 "2023 中國產業區塊鏈企業 100 強 " 名單中,螞蟻區塊鏈、騰訊云、招商局集團、國家電網、中國移動、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電信、趣鏈科技等企業名列前茅。其中,螞蟻區塊鏈排名第一
區塊鏈產業龍頭企業——螞蟻區塊鏈
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中,區塊鏈技術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逐步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螞蟻集團,作為中國金融科技領域的龍頭企業,自 2015 年起便布局區塊鏈領域,成立了專門的區塊鏈研究團隊,并于 2018 年成立螞蟻區塊鏈科技 ( 上海 ) 有限公司。
企查貓資料顯示,螞蟻區塊鏈科技 ( 上海 ) 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林逸飛,注冊資金為 150,000 ( 萬人民幣 ) 。經營范圍含互聯網數據服務 ; 信息系統運行維護服務 ; 信息系統集成服務 ; 計算機軟硬件及輔助設備零售 ; 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技術推廣等。
從股權穿透圖可見,該公司由螞蟻鏈 ( 上海 ) 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截至 2023 年,螞蟻鏈的全球專利授權數量連續四年領跑行業,其專利布局跨越了全球 20 多個國家。此外,螞蟻鏈還成功通過了國家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并在高價值專利培育、知識產權試點示范企業等多個方面獲得殊榮。
進入 2023 年,螞蟻鏈在技術創新上再次邁出堅實步伐。7 月 8 日,螞蟻鏈宣布對隱私協作平臺 antchain fair 進行重大架構升級,引入了零知識證明 ( zkp ) 技術,實現了從可信數據流轉到計算過程、數據屬性及身份驗證的全面可驗證性。
緊接著,在 9 月 8 日的外灘大會上,螞蟻集團發布了面向香港及海外市場的 Web3 產品 ZAN,該產品以安全合規為核心,為全球用戶提供先進的 Web3 技術解決方案。
上個月,螞蟻區塊鏈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還完成了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 1 億元人民幣大幅增至 15 億元人民幣。公司表示,此次增資將主要用于技術與產品的研發,進一步加速區塊鏈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落地。
區塊鏈產業現狀及前景分析
區塊鏈生態企業布局簡史
區塊鏈技術集中爆發式發展主要集中在 2021-2022 年,2021 年之前僅有純白矩陣等公司布局區塊鏈游戲領域,2021 年伊始非同質代幣 ( NFT ) 、Web3.0、虛擬交易、虛擬資產、虛擬藝術等區塊鏈技術應用行業不斷拓展。
中國區塊鏈區域發展情況
中國區塊鏈產業基礎設施的規模化應用初步顯現成效。據不完全統計,大部分國內城市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在部署多條底層鏈的情況下,共識節點總數達到 20 個以上。部分城市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節點規模已經超過 60 個,管理運維的復雜性明顯提升。同時,城市區塊鏈基礎設施也具備一定可擴展性,節點規模將根據應用情況調整,能夠支撐未來規模化發展需求。
區塊鏈發展前景
短期來看,區塊鏈作為我國 " 十四五 " 規劃數字經濟重點產業之一,國家層面對于產業發展的支持態度不會改變,區塊鏈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的良好態勢不會改變,因此產業各方應保持戰略定力,穩步推進區塊鏈技術應用創新。中期來看,隨著 " 數據二十條 " 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繼出臺和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推進,區塊鏈技術能夠有力支撐數據權利分置導向,推動數據要素可靠、可信、安全流轉,有望在數據確權、交易、流通等場景中發揮重要價值。長期來看,Web3.0、元宇宙等新興產業正快速發展,區塊鏈作為其關鍵底層支撐技術,隨著網絡規模不斷擴展、技術滲透率持續強化、應用成熟度穩步提升,有望為 Web3.0、元宇宙等新理念提供先行先試的創新載體,探索形成可體驗、可感知的新模式、新業態。根據 IDC 披露的數據,中國區塊鏈市場規模未來年均復合增長率 ( CAGR ) 將達到 54.6%,由此測算到 2029 年中國區塊鏈市場規模將達到 431 億美元。
零數科技創始人兼 CEO 林樂指出,區塊鏈和人工智能之間存在著緊密的協同關系。他認為,下一代互聯網將由區塊鏈、物聯網和人工智能三個技術重點構成,其中數據是生產資料,而物聯網和人工智能類似于生產工具,而區塊鏈則是生產關系,協調整個數字技術的融合體系。林樂認為,圍繞人工智能和區塊鏈還存在許多合作空間。一方面,人工智能的訓練需要大量數據來提升算法能力,而區塊鏈可以打造一個數據共享的基礎設施,使數據得以流通,為人工智能訓練提供豐富的數據資源,從而加速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另一方面,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可以劃定人和人工智能之間的權責利邊界,使機器在數字世界中也能與人類實現更加平等的連接。
CertiK 聯合創始人兼香港 WEB3.0 發展專責小組成員顧榮輝指出," 技術信任 " 存在著安全隱患。他指出,如果區塊鏈中的代碼存在漏洞,那么包含大量數字資產的網絡就會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因此,科研機構和企業需要加強對下一代互聯網安全技術的研究,以確保越來越多的數字資產得到有效保護。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