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科技
上周四,華為再次「無預警」發售 Pura 70 系列,以全新品牌概念、產品定位引起全網轟動。雷科技在第一時間搶先體驗了 Pura 70 系列的超大杯Pura 70 Ultra,以及對 Pura 70 Pro+ 的影像能力進行了深度評測,無論是 Pura 70 系列的外觀設計,還是其獨特的影像體驗,都讓我們印象深刻。
就在全網都將目光聚焦于 Pura 70 系列的設計、影像、性能等方面時,小雷意外地發現 Pura 70 系列竟「悄悄地」在衛星通信功能上實現了另一維度的躍進—— Pura 70 Pro、Pura 70 Pro+、Pura 70 Ultra 首次實現了衛星圖片發送。
(圖源:雷科技攝制)
不得不說,自華為在 2022 年 Mate50 系列上首發衛星消息功能后,其在衛星通訊領域的進步可謂神速,從一開始的簡短文字消息,到衛星通話,再到如今的衛星圖片消息,一步步完善移動通訊設備的衛星通訊體驗。
但說到「衛星圖片消息」這一新鮮的功能,小雷也不禁感到好奇,既然已經有了衛星消息和衛星通話,那么圖片消息的意義是什么呢?而用衛星發送圖片,使用體驗到底好不好?帶著這個疑問,小雷親自到白云山上體驗了一把「衛星圖片消息」,看看華為這個黑科技,到底進化到什么程度了。
在去年小雷測試 Mate60 Pro 衛星通話功能時就曾提到過,無論是開通衛星通話功能的操作過程,還是撥打、接通衛星通話,都是簡單、快捷且方便的。而到了 Pura 70 Pro+ 上,這個體驗依然絲滑流暢。
Pura 70 Pro+ 支持北斗和天通雙衛星通信,后者由中國電信負責運營。在手機設置的主菜單上,所有與衛星通信相關的功能都被集成在「衛星網絡」一項里,簡單明了。
(圖源:雷科技制圖)
相比起 Mate 60 Pro,Pura 70 Pro+ 新增的「圖片消息」功能就藏在「暢連北斗衛星消息」一欄里,點擊這一項,就能前往「暢連」功能。目前,使用暢連發送的衛星圖片并不需要額外開通業務套餐,完全免費使用,但和早期的衛星消息功能一樣,每月限 30 條額度。
既然需要利用衛星發送消息,那么還是必須遵循使用規則,比如在室外空曠的地方連接衛星、盡量不要被建筑物或樹木遮擋,更重要的是,作為一項「救命功能」,它僅能在無法連接到無線網絡與移動網絡的情況下使用。
按照規則,我們在白云山半山腰比較空曠的廣場上嘗試搜星和連接衛星,整個過程下來還是非常順暢,搜星速度明顯比 Mate 60 Pro 要快一些,連接速度倒是沒有太大差距。值得注意的是,假如需要發送圖片消息,那么在發送過程中需要保持手持姿勢的時間還是稍長于普通消息和通話,但考慮到發送圖片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樣的等待也是值得的。
衛星連接和發送消息已經是當前旗艦機型的拿手好戲之一,在以往的評測中小雷也已經有過多次嘗試,在這里我們還是把重點放在圖片消息功能上。
在選擇完需要發送的圖片后,Pura 70 Pro+ 會自動生成一張被「壓縮」過的圖片,以確保高效地通過衛星發送到指定對象的設備上。除了圖片會被發送之外,華為還很貼心地附上了時間和經緯度,以便專業人員實施救援,這點好評。
圖片消息被發送到非華為設備上時,以文字信息 + 連接的形式呈現,但其中也有分輕重緩急,比如經緯度信息會提供文字信息,而圖片內容和具體地圖則是鏈接的方式,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傳遞核心信息的效率提高,專業人員在看到經緯度信息后就能立刻前往救援。至于私密性,一直都是華為最重視的部分,圖片信息的鏈接即便是收信人本人點擊進入,也需要再次通過短信驗證碼二次確認,進一步確保隱私安全。
受限于字節長度,Pura 70 Pro+ 的圖片內容會被極大限度地壓縮,經小雷實測,發送一張大約 6MB 的圖片,接收端只能收到一張約 100KB 的圖片。雖然畫面細節已經嚴重丟失,但用來確認位置和標志性建筑物還是不成問題。
從體驗上看,華為的衛星通信功能已經形成獨特的體系,無論是操作過程還是發送效率,都已經做到適合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使用。不過,與衛星消息、衛星通話相比,衛星圖片消息似乎沒有那么「神奇」,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相比起文字信息和語音電話,圖片可能才是普通人自救的最佳方案。
衛星通信在移動端應用的主要方向依然是「救命」,比如華為最開始的衛星消息雖然僅支持 19 個字符,但快捷用語中提供的都是最核心的救援信息,以便遇險的用戶能夠快速得到救援。實際上,隨著徒步、遠足、探險的消費者逐漸增多,而這些普通人往往缺乏專業的訓練,很有可能無法準確地描述自己的位置和處境,這對救援工作造成極大的阻礙。
很多情況下,我們在樹林、深山中迷失方向時,很難找到合適的話語描述自己遇到的麻煩,甚至會因為慌張而語無倫次。這時候,假如能夠為專業救援人員提供圖片信息,那么獲救的效率則會大大提升。
那么,華為的圖片信息真的靠譜嗎?
盡管華為使用了「壓縮」技術對圖片進行處理,使其文件體積符合衛星消息的標準,但從 Pura 70 Pro+ 上的實際體驗來看,華為似乎使用 AI 對圖片進行識別、分析、重組,這樣一來,完全不必擔心隨手拍攝的圖片體積過大,而無法得到正確的處理。
另外,華為處理后的圖片盡可能保留了圖片最顯眼的「細節」,比如我們測試時拍攝的圖片中,最標志性的建筑物是一個涼亭,Pura 70 Pro+ 的 AI 處理,完美地保留了這個部分。
更重要的是,由于圖片體積被極大地壓縮,使其發送效率被大大提高。經小雷實測,即便是在衛星信號僅 50% 時,發送等待的時間仍不會超過 30 秒,對于大多數用戶而言,都能平穩地將圖片消息發送出去。而即便發送失敗,用戶也能單次點擊相關提示,選擇重新發送,減少了重復確認的流程,提高求救效率。
硬要說美中不足之處,那就是圖片消息的創建還是不夠快捷。舉個例子,很多時候遇險者可能沒有這么多精力能夠在相機 APP 里拍攝一張照片,再回到暢連里選擇聯系人、挑選照片、等待處理,最后完成發送。假如華為能夠在暢連里直接提供拍攝照片的選項,或許能夠進一步簡化求救流程。
誠然,在有限的衛星資源下,華為能夠通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方案來實現衛星圖片消息功能,已經是其在 AI、通信領域多年技術積累的成果體現,隨著華為的這項黑科技問世,必然也會將衛星圖片消息這一新的需求推向市場新高峰,從而推動移動端衛星通信技術的發展。
作為手機端衛星通信的開拓者,華為過去幾年時間里不斷完善這項功能的實用場景,比如越來越簡單的操作流程、越來越豐富的內容載體,以及更高的發送效率等。圖片消息可以說是華為在這個「救命功能」上的細節延伸,但華為想做的遠不僅如此。
去年年末,華為在 6G 移動通信大會上展示了多項技術與專利,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衛星互聯網功能,盡管這在專業領域并非新鮮事,但要想在手機端實現,其難度可想而知。
而從衛星圖片消息的完成度來看,華為似乎已經找到了一個正確且獨特的方向,或許在不久之后,我們就能看到華為推出衛星互聯網功能,徹底推翻「衛星通信不實用」這個罪名。
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北京車展)將于 4 月 25 日 -5 月 4 日隆重舉行,本屆車展以 " 新時代 新汽車 " 為主題,是 " 汽車從電動化走向智能化 " 的風向標。
屆時,包括比亞迪、小米、AITO 問界、小鵬、蔚來、理想、極氪、極越、長安深藍等頭部品牌將悉數登場,除新車型 " 大比武 " 外,自動駕駛技術的推進、智能座艙的演化和 AI 大模型與汽車的結合,都將是重要看點。雷科技旗下 " 關注電動車,更懂智能化 " 的賬號電車通將派出報道團前往北京現場,進行一線專業報道,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