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連線Insight
文 / 白澤
編輯 / 李信
唱吧陷入了多事之秋。
近期,唱吧前員工在脈脈上表示自己被 " 炒魷魚 " 了,這一次遭殃的是整個老年大學業務線,共四十多人,唱吧的做法很強硬,單方面解約。不過唱吧的前員工打算 " 硬剛到底 ",走仲裁之路。
此時距離唱吧進軍中老年業務也不過一年左右。唱吧希望把 " 花生大課堂 " 打造成中老年用戶推出的專業興趣學習平臺。
不過顯然唱吧并沒有成功。愿意繼續學習的中老年人,很多會選擇去線下的老年大學,唱吧沒能培養起中老年人的在線上課習慣。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唱吧在中老年人市場栽跟頭其實也情有可原,可如今唱吧卻也得不到年輕人的 " 心 "。自從全民 K 歌橫空出世后,唱吧的各項數據就一落千丈,現在面對各類短視頻產品的沖擊,唱吧早已被年輕人拋之腦后。
唱吧也看到了自身的瓶頸,為此一直在開拓副業,如手游、線下 KTV、硬件等。但除了硬件中的麥克風銷售情況還不錯之外,唱吧的其他業務成績都不理想,尤其是線下 KTV,當初唱吧 CEO 陳華定下了五年 2000 店的目標,結果實現 400 家門店已經花了唱吧 4 年時間。
失去年輕人的同時也沒有抓住老年人,如今面對短視頻的沖擊,唱吧再難恢復往日的巔峰。
中老年人不愛唱吧
唱吧開始裁員了。
近日,脈脈上不少唱吧的員工出來爆料遭受裁員。認證為前唱吧員工的網友表示," 上周五(唱吧)裁撤整個老年大學業務線,共四十多人,沒人簽字,就發了單方面解約通知書,態度也很強硬。" 還有網友爆料," 北京唱吧裁員,不給年終獎,在發年終獎前強制裁員,太坑,天坑。"
唱吧這一手操作大概是想省點錢,結果被裁員工并沒有 " 買賬 ",沒人愿意簽字,還有前唱吧員工表示要和唱吧 " 仲裁庭見 "。
唱吧裁員情況,圖源脈脈
看到 " 前員工們 " 這么剛,唱吧倒是有點 " 慫了 "。脈脈上唱吧員工表示," 這周一又開始聯系部分人員,給他們加賠償,希望簽字。"
到目前為止,唱吧還沒有公開對此事進行回應。
從唱吧裁員的情況來看,此次裁撤的都是老年大學業務線的員工。原本唱吧想抓住更多中老年人群,但現在來看不僅沒抓住,反而還浪費了不少資源。
公開資料顯示,唱吧 2021 年初正式進軍中老年市場,推出 " 花生大課堂 "。據唱吧介紹 " 花生大課堂 " 是專為中老年用戶推出的專業興趣學習平臺,嚴格優選全國專業老師,提供優質免費直播課程。
其實唱吧瞄準老年市場有其原因。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新中國成立 70 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到 2018 年底我國網民達 8.3 億人,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公布的數據,2018 年 6 月,僅 60 歲以上的老年網民就占我國網民規模的 7.1%。
也就是說 2018 年我國老年網民大約有 5893 萬人。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到,2018 年我國 60 周歲及以上人口約 2.5 億人,即老年人中 23.57% 都是 " 網民 "。
隨著使用智能手機的中老年人越來越多,市場對 " 銀發族 " 越發重視,一些針對 " 銀發族 " 的 App 或者功能也陸續出現。像騰訊、阿里、字節等互聯網企業都針對 App 進行了適老化改造,不僅上線 " 關懷模式 ",還開發了大字版的 APP。
廣闊的市場讓很多人都覺得 " 銀發經濟 " 就是新的 " 財富密碼 ",老年市場是互聯網的新增長點。因此,唱吧也針對老年人的需求開發了 " 花生大課堂 ",由唱吧聯合創始人白帆 " 帶隊 ",準備在老年市場 " 做出一番事業 "。
用白帆的話來說," 我們的花生大課堂業務,看起來是個教育產品,但我內心一直覺得它是一個偏社交跟偏娛樂的產品,它不能被當成一個像 K12 那樣去做的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花生大課堂是一所老年興趣大課堂,包含花生國畫大課堂、花生聲樂大課堂、花生書法大課堂等多個興趣品類。簡單來說,中老年人可以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在花生大課堂上找到相關課程進行學習。
可惜的是,唱吧只看到了老年市場的龐大,卻忽視了老年人的真正需求。
縱觀當下的現實,中老年人要么出去唱歌、跳舞、釣魚、旅游,要么在家帶孫輩。愿意學習的中老年人屬于少數,且他們更愿意選擇線下的老年大學,而沒有線上上課的習慣。同時手機的屏幕小、字體小,實在不是老年人 " 上課 " 的理想工具。
除了上課需求習慣沒培養好外,花生大課堂所謂的社交和娛樂屬性也并不明顯。作為一款教學類產品,花生大課堂想通過興趣愛好將中老年人群集中起來,但忘記了線下才是中老年社交與娛樂的聚集地。
基于此," 花生大課堂 " 的敗北早已可以預見,如今的裁員也說明唱吧沒抓住老年市場。
唱吧的中年危機:留不住年輕人
沒抓住老年市場的唱吧,現在連年輕人也留不住了。
智研咨詢的數據顯示,2021 年第三季度,唱吧月均活躍用戶約 3200 萬人,排行第二;排在第一的是全民 K 歌,月均活躍用戶超 13500 萬人,是唱吧的 4 倍有余。
2021 年第三季度主要移動 K 歌應用月均活躍用戶數統計 ( 萬人 ) ,圖源智研咨詢
在 2016 年初舉行的(我行我唱)唱吧(嗨唱)盛典上,陳華公布唱吧裝機量超 3 億,月活超 3000 萬。也就是說,5 年過去了,唱吧的月活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其實,曾經唱吧穩坐社交 K 歌的頭把交椅。
2012 年 5 月,唱吧旗下的線上唱 K 社交軟件唱吧 App 上線。上線第一天,唱吧 App 的注冊量就超過 10 萬;上線十天,唱吧用戶量超過 100 萬。2012 年,唱吧被評為當年增長最快的 APP 之一。
用戶數量的高速增長讓資本看到了唱吧的潛力。2012 年 8 月,唱吧收獲了 B 輪融資 1500 萬美元,投資方是紅杉中國和藍馳創投。
" 兜里有錢 " 的唱吧加快了擴張步伐,到了 2013 年 10 月,唱吧的用戶數超過 1 億。
彼時為了吸引更多的流量,唱吧在 2012 年和微信展開了合作,舉辦了 " 一起微信 一起唱吧 " 線上 K 歌比賽。唱吧幫助微信提高服務的多元化,而微信則為唱吧吸引新流量,擴大知名度。
這一活動也確實為唱吧 " 充值 " 了流量。2014 年 11 月 18 日,唱吧創始人陳華在 " 創新空間 " 論壇中宣布,唱吧突破 2 億用戶量。
作為騰訊系產品,全民 K 歌也很懂得利用騰訊自身的資源。上線不久后,全民 K 歌就和 QQ 音樂一起舉辦了 " 校園之星 " 比賽。IT 之家報道顯示," 校園之星 " 比賽吸引了 75000 名大學生報名,獲得了 300 萬大學生的關注。
憑借著騰訊系的有力支持,到 2016 年 12 月,騰訊科技報道,全民 K 歌注冊用戶數量超過三億,后來居上超過了唱吧,登頂移動 K 歌類 App 榜首。
背靠大樹好乘涼。全民 K 歌上線兩年就超越行業 " 老大 ",和微信、QQ 積累的社交用戶量不無關系。根據騰訊 2016 年年度業績報告,微信和 WeChat 僅合并月活躍用戶數就有 8.89 億,這些都是全民 K 歌的潛在用戶。
不過全民 K 歌真正打動用戶的,是它的社交屬性。上線后,全民 K 歌繼續發揮騰訊系在社交領域的優勢,不斷完善其功能,推出了諸如合唱、點歌、心動遂昌、好友歌唱、視頻合唱、直播等。技術方面,全民 K 歌也加強研發,陸續推出了 AI 練唱、智能修音、AI 曲風等技術,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
幫助全民 K 歌保住這個位置的,是它的 " 秘密武器 ",那就是版權。
相比之下,唱吧則顯得有點落后,在合唱、私密解鎖、視頻等功能的開發和優化上都略顯遲鈍。更糟糕的是,唱吧還被曝出抄襲唱鴨的彈唱功能,無論是彈唱區音符形式、樂器區、彈唱按鈕顏色還是操作區,基本和唱鴨如出一轍。
線上 K 歌軟件的 " 元老級人物 " 淪落至抄襲,著實讓人唏噓。
唱吧快閃店,圖源唱吧官方微博
如今唱吧更是面臨各類短視頻 App 的沖擊。
同樣都是娛樂信息流類的產品,抖音、快手、全民 K 歌、唱吧都希望最大程度占據用戶時間,提高用戶粘性,但這兩類 App 的使用場景卻很不一樣。
無論是在等車坐地鐵還是吃飯,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看抖音、快手刷視頻,而且每個視頻時長短,隨時可以停止。全民 K 歌和唱吧這種 K 歌軟件則不一樣,對唱歌感興趣的用戶需要一定時間、一個特定的環境下使用,限制更多。
同樣是用來打發時間,顯然抖音快手等短視頻 App 是更好的選擇,用戶也 " 用腳投了票 "。
艾瑞移動的數據顯示,抖音月度獨立設備數 1.5 億臺,全民 K 歌月度獨立設備數約 8000 萬臺,而唱吧僅 2389 萬臺。月度總有效時長方面,抖音高達 5.4 億小時,而全民 K 歌月度總有效時長為 1.8 億小時。
面對抖音、快手等短視頻 App,連行業第一的全民 K 歌都難以招架,唱吧就更不用說。
在和全民 K 歌的競爭中,唱吧也做了諸多嘗試,但基本都處于下風,要么慢人一步,要么是 " 拾人牙慧 ",最關鍵的軟件體驗不佳,導致其現在連年輕人都留不住。雖然唱吧還做了線下業務來吸引年輕人,但面對來勢洶洶的 " 敵手們 ",唱吧終究還是敗下陣來。
發展到今天,同類型的軟件功能差別都差不多,各個玩家都是圍繞著提高用戶體驗來發力,這些功能上的差異雖然細微,但卻是贏得用戶青睞的關鍵,尤其是對于特別重視用戶體驗的年輕一代。這方面,陷入抄襲爭議的唱吧已經落后了。
唱吧屢自救,但難解困局
唱吧其實也意識到了自身瓶頸和競爭壓力,為此一直在嘗試不同的業務。
2014 年對唱吧來說是特殊的,不僅僅是因為唱吧的對手誕生了,還因為唱吧在這一年進行了兩項重大嘗試。
2014 年,唱吧宣布進軍手游行業,于當年 3 月 28 日在 iOS 平臺免費推出手游《唱吧小飛俠》,由唱吧和熱酷游戲共同發行。這雖然是個飛行射擊類的游戲,但里面卻融入了不少唱吧的元素,例如角色設置中有唱吧人氣最高的紅人形象,游戲中的金幣是唱吧的 logo。
對于為什么一個線上 K 歌軟件要涉足手游行業,陳華是這么說的," 唱吧最早做游戲是受到了陌陌的啟發,回過頭來,看唱吧目前的用戶基數,如果選對了一款適合的手游,那么月流水可以做到很高也是有希望的,所以唱吧在這方面還是下了決心希望嘗試一下的。之前在《唱吧小飛俠》推出后,成績還是不錯的。"
上線不久,《唱吧小飛俠》就在蘋果 App Store 免費游戲排行榜中位居第六。
2015 年,唱吧又推出了《炮炮兵團》,這是一個以 QQ 表情炮炮兵為主角的塔防類戰斗策略游戲。該游戲在模仿 COC 的基礎上,還新增了一些獨特玩法,比如用戶可以用過類似抽獎的形式獲取特定的道具,也可以改造裝備、與唱吧好友互動等。
不過這款游戲似乎在市場反響一般,網上基本找不到關于這個游戲的數據,如今在 App Store 里也搜不到。
在布局手游的同時,唱吧還把目光投向了線下 KTV。
2014 年,唱吧投資加盟麥頌 KTV。唱吧麥頌 KTV 走精品迷你路線,每家店只有約 20-30 個包間,其目標群體是方圓 5 公里以內的年輕消費群體。唱吧 CEO 陳華表示," 五年后,希望將這種線上線下的打通模式復制到全國 2000 家 KTV 店 "。
唱吧麥頌門店,圖源唱吧麥頌官方微博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休閑娛樂 App 的出現,線下 KTV 的生意變得不好做了,倒閉的 KTV 一家接著一家。每日經濟新聞曾報道,2021 年 " 現存 KTV 企業不及七年前一半 ",截至 2021 年 3 月,我國的 KTV 數量僅剩 6.4 萬家,巔峰時期高達 12 萬家。KTV 行業的衰落毋庸置疑。
線下 KTV 可以說已經是 " 夕陽行業 " 了,唱吧的線下嘗試并沒有為其帶來好結果。根據財經眼的報道,2015-2016 年,在陳華 " 五年計劃 "40% 的時間里,唱吧麥頌只完成了目標的 7.5%,就連上市計劃都受到影響。
創業家的報道顯示,到 2018 年,唱吧麥頌 KTV 在全國也僅開出了 400 多家門店。以 5 年 2000 家門店的目標為基礎,唱吧麥頌 KTV 應該每年開出 400 家門店,而如今完成這一年目標卻用了 4 年時間,按照這個速度,唱吧麥頌 KTV 完成 2000 家線下門店的目標至少還需 16 年。
根據天查的數據,2020 年唱吧麥頌 KTV 也只開出了 500 家門店。
除了線下拓展市場外,2015 年,唱吧再次拓展業務領域,開始賣起了硬件。CNET 科技資訊網報道,2015 年 6 月 26 日,唱吧宣布正式進入硬件領域,還發布了硬件產品——唱吧麥克風、充電寶和麥克風支架,三款產品的售價分別是 179 元、99 元、49 元。
唱吧麥克風,圖源唱吧官方微博
2018 年環球網報道顯示,唱吧麥克風創造出單品銷量百萬臺的好成績。但網絡上卻找不到關于其充電寶和麥克風支架的銷售情況。
總體來說,唱吧雖然不斷進行新的業務嘗試,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究其根本,在于唱吧沒能建立自己的護城河,同時競爭對手又步步緊逼。
多方探索的唱吧,如今開始砍掉發展不順的業務,及時止損,只是前路依然倍具挑戰,它最終能實現 " 自救 " 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