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綠方向
作者 / 郎玉峰
最近,一位朋友跟筆者聊起買車的話題,當探討到現(xiàn)在是否能購買電動車時,問了一句話:" 現(xiàn)在已經開始有氫能源了,未來是不是電動車只是一個過渡呢?" 由于這樣的心理擔憂,導致不敢購買純電動車。
為何會發(fā)展氫燃料?
最近說起氫能源,不得不提起剛剛閉幕的北京冬奧會,本次冬奧會工作車輛由豐田提供,除了我們耳熟能詳?shù)馁惸恰P美瑞和雷凌等車型,來擔任冬奧運輸任務,還有 140 臺同樣擔任北京冬奧會運輸任務的第二代 Mirai 也悄悄在忙碌的工作著。
關于 Mirai 車型,很多用戶可能比較陌生,ta 是全球目前,為數(shù)不多的量產氫燃料電池車型,內置三個儲氫罐可以攜帶最多 5.6kg 的燃料,綜合續(xù)航里程可以達到 850km。
氫燃料電池車,并不是利用氫氣燃燒,帶動發(fā)動機輸出給車輪,完成汽車行駛做功;氫燃料電池車內部,擁有一個名叫 " 反應堆 " 的結構,氫在反應堆中進行氫氧反應,然后生成電,將生成的電能輸出給電機或者需要補能的電池中,再經過電機由電能轉化為動能,帶動車輪;因為氫氧反應只生成水,所以可以定義為真正的環(huán)保,其次,氫氣的補能速度,可以媲美燃油車,所以,很多人將氫燃料電池車,定義為 " 新能源的最終產物 "。
豐田和本田的分歧
豐田一直致力于積極部署和研發(fā)氫燃料電池車,但革命性的建設總是要接受冷眼和排擠;本田首席執(zhí)行官三步敏宏對此表示,本田在 10 年前就已經確定氫燃料電池車不會成為主流,并隔空喊話豐田:應該早點放棄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跟隨本田一起,專注于電動車發(fā)展。
本田和豐田都是傳統(tǒng)車企的老牌強隊,對于汽車行業(yè)的見解肯定也不是常人所能比擬,由于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獨特的發(fā)展曲線和思維,豐田和本田在未來的方向上有所差異也在所難免。從純電動和氫燃料電池車這兩條長遠的發(fā)展來說,就目前時間節(jié)點,沒有任何人能夠非常清晰且明確的得知未來答案,但從理性分析,純電動車和氫燃料電池車究竟在未來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呢?
氫燃料 or 純電動?
先站在豐田的角度來思考氫燃料電池車,從消費者使用角度來看,補能速度媲美燃油車,駕駛感受和純電動車完全一致,并且,從環(huán)保角度也更勝一籌;從理論上分析,氫燃料電池車相較于純電動車,只能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從行業(yè)發(fā)展角度來看,構建氫燃料生態(tài)比純電動車更難;首先,氫燃料電池車內部的儲氫裝置需要非常昂貴的碳纖維,相信玩改裝車的朋友都知道碳纖維的價格,除此之外,在燃料反應堆中,需要昂貴的鉑金來催化氫氣發(fā)電,所以從成本來看,一臺普通的氫燃料電池車,注定不是普通消費者能夠承受的。
除了車輛成本,在氫能生態(tài)上,制取氫能也需要鉑金作為催化劑,相較于發(fā)電,成本更昂貴;其次是運氫,運輸氫的車輛和設備也需要采用更精密的設備,來保證氫的安全,所以在難度和成本上,也更昂貴;最后,在加氫方面,加氫站的建設由于需要儲備更大量的氫能,更需要相對應的設備和建設;從完整的氫燃料生態(tài)建設上,相較于純電動,不僅僅是成本上有更多的差距,在難度上也有非常大的難度。
站在純電動車的角度思考,目前,純電動車已經呈絕對的上漲趨勢在發(fā)展,無論是從銷量還是產品本身,都證明,純電動是目前的絕對趨勢。
純電動車首要面臨的問題就是補能速度,相較于加油和加氫,目前純電動車補能速度在直流第三方充電模式下,最快需要 30 分鐘以上能將車輛補能至 80% 電量,速度上稍顯遜色,其次,補能設施覆蓋依舊不完善,即便是現(xiàn)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及周邊已經擁有非常大體量的補能設施,遇到高峰時期,尤其是春運和節(jié)假日,因為補能設施數(shù)量少并且速度慢,所以經常會面臨高速服務區(qū)充電排隊等現(xiàn)象,所以,想要純電動行業(yè)繼續(xù)發(fā)展,這兩點是對于消費者最大的難題。
# 寫在最后
從上文兩者簡要分析后,相信很多人心中已經有了答案,筆者分析,在短期內,甚至 15-20 年內,純電動車依舊會成為新能源的主流產品,而且在 5 年內,純電動車能夠改善補能速度和補能設施覆蓋等難題,也能夠給純電動車的體驗帶來提升;而氫燃料電池車,想要完善生態(tài)覆蓋以及想要把成本控制到普通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價格,最起碼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