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極客公園
經過一段時間低調的投資布局之后,騰訊在元宇宙賽道邁出重要一步。
2 月 15 日,據新浪科技,騰訊推出全新業務 XR(擴展現實,Extended Reality),并于日前在內部開啟活水招聘(即在內部跨部門調崗)。
其獲得的一份內部資料顯示,XR 業務是騰訊為應對全真互聯網而大力建設的全新業務,目標是在行業領軍人物的帶領下打造世界一流的硬科技團隊,爭奪硬科技時代的下一張門票。
騰訊邁出這一步并不令人驚訝,早在 2021 年 9 月字節跳動收購 Pico 時,就有消息稱騰訊也參與了 Pico 的競購。而在 Meta、字節跳動相繼宣布發力元宇宙后,騰訊也在悄悄加快投資和業務層面的布局。過去數月,越來越多投資者和互聯網公司,都被巨頭們裹挾,卷入這個熱到發燙的新賽道。
騰訊,悄悄發力“全真互聯網”
“一個令人興奮的機會正在到來,移動互聯網十年發展,即將迎來下一波升級,我們稱之為全真互聯網。”2020 年 12 月,馬化騰在騰訊年度特刊《三觀》中首次提出“全真互聯網”概念。
騰訊提出的“全真互聯網”,與去年大火的“元宇宙”有著基本一致的內核思路,甚至在不少行業人士眼中,“全真互聯網”和“元宇宙”就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叫法。
從布局思路來看,騰訊與另外兩家布局“元宇宙”的消費互聯網巨頭——Meta 和字節跳動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其新成立的 XR 部門也是從硬件設備切入,進而發展內容生態。
根據新浪科技,其所獲得的內部資料顯示,XR 業務業務重在布局全鏈路的 XR 生態,包括硬件端的 XR 設備、軟件端的感知交互技術,以及內容與行業端的內容與開發者生態。
具體操作上,騰訊此次的內部活水覆蓋內容生態、運營和技術研發三大方向,開放崗位超過 40 個。
在內容生態上,騰訊將成立一家 XR 游戲工作室,并在內部活水中招聘工作室負責人;運營上,內部活水提供商店產品、生態運營、業務合作和產業投資合作等職能領域的崗位申請;技術研發開放最多的崗位,資料顯示,騰訊將軟硬一體結合推動 XR 業務的落地,除了軟件、算法等,還開放了硬件、光學、結構和質量工程師崗位。
極客公園求證騰訊方面,對方并未作出回應。另有知情人士稱,新業務目前處于比較低調的階段。
根據上述資料,騰訊 XR 部門既有內容生態、運營、合作等內容側的職位,也有軟硬件、光學、結構和質量工程師等技術崗位。這也與騰訊過去幾個月,在資本市場的布局基本一致。
2022 年 1 月中旬,據 36 氪報道,騰訊計劃斥資 26 億元收購游戲手機公司黑鯊科技,黑鯊未來的業務重點將從游戲手機整體轉向 VR 設備。此外在 2021 年 9 月,騰訊還曾入股國內老牌 VR 游戲開發商威魔紀元,布局 VR 游戲工作室。
在更早之前的第一波 VR/AR 浪潮,騰訊也有諸多布局。包括投資“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并成為后者在國內的獨家代理;以及投資歐美游戲巨頭 Epic Games,后者的虛幻系列游戲引擎是 VR/AR 領域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盡管騰訊在字節收購 Pico 之后,加快了在全真互聯網領域的布局速度,但要說“全面進軍”還為時過早。
實際上,2014 年 Facebook 收購 Oculus 掀起第一波 VR/AR 浪潮時,騰訊就曾在內容和硬件層面有所動作,其自研的 VR 社交平臺“Solar VR”還曾上線 Steam 平臺試水。但隨著第一波 VR/AR 浪潮褪去,騰訊的這次嘗試,最終也就到此為止。
2022,元宇宙元年?
雖然不能排除騰訊或者字節跳動這樣的大廠,在熱潮褪去后再次放棄這塊業務的可能性。但要注意的是,與 16、17 年相比,今天的行業環境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其中最重要的轉變是硬件出貨量。在第一波 VR/AR 浪潮的 2016 年至 2018 年,高端 VR 硬件產品的全球出貨量在 100 萬臺上下,其中大部分還是依附于 PS 生態的 PSVR,硬件保有量的不足,導致即使是 Meta 這樣的大廠也無力發展 VR/AR 生態。
而 Oculus Quest 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狀況。根據第三方平臺的預計,以 Oculus Quest 為代表,2021 年全球 VR 設備的出貨量接近千萬臺,預計 2025 年時,全球 VR 頭戴設備的出貨量將超過 2800 萬臺。
Oculus Quest 頭顯設備
千萬量級的出貨量,基本與 PS 或者 Switch 這樣的主機游戲平臺相當,這意味著游戲開發者可以靠內容本身賺到錢,也就有動力投入開發。而好的內容可以刺激更多消費者購買硬件,生態的發展也將進入正向循環。
嗅到了其中的機會,字節跳動和 Meta 這樣的巨頭開始全面發力。
2021 年 8 月,字節高價收購國內 VR 創業公司 Pico 引發震動。據 36kr 報道,騰訊也一度有意收購 Pico,但在與字節競價后選擇放棄,騰訊的放棄很可能是覺得價格不合算。此前接近此次交易的投資界內部人士向極客公園透露,價格在 90 億人民幣左右。
根據極客公園此前報道,在 Pico 收購達成前,字節跳動還特意挖來原蘋果資深工程師李曉凱擔任硬件技術主管。在 VR 游戲方面,字節跳動游戲自研團隊朝夕光年內部一直在進行 VR 相關內容的開發。2021 年以來,字節不僅斥資 1 億人民幣投資主打元宇宙概念游戲公司代碼乾坤,還花 40 億美金收購了游戲公司沐瞳科技。
而這個市場布局最早的,還是已經改名 Meta 全力出擊元宇宙的 Facebook。Facebook 早在五年前就已布局。VR 設備 Oculus Quest2 變成 Meta Quest2 后,盡管 Meta 沒有公布 VR 頭顯的銷量情況,圣誕期間,現屬于 Meta 旗下的虛擬現實應用 Oculus App 在美區蘋果和谷歌應用商店的下載量均超過了 TikTok,登頂免費榜榜首,表明 Meta VR 頭顯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禮物。
不過市場信心并不單從一個圣誕季就能提高。2 月 4 日,Facebook 更名 Meta 后的首份財報發布后,股價暴跌超過 26%,市值一天蒸發 2400 億美元(超過 15 萬億人民幣),創下了美國上市公司最大跌幅紀錄。
在大廠的帶動下,更多投資機構開始加入到這股浪潮之中,近期越來越多 VR/AR 企業獲得新的融資。
截至 2021 年 11 月,AR、VR 相關的融資已經達 540 多億,相比去年的 230 億多了一倍以上。其中,中國 VR 行業 2021 年的融資事件為 55 起。
僅過去一周,國內外 VR 相關領域投融資事件就發生了 4 起以上。包括元宇宙 UGC 平臺“BUD”獲 1500 萬美元 A+輪融資,張藝謀持股的 XR 頭部企業當紅齊天宣布完成 B+輪融資,日本社交 VR 初創公司 HIKKY 宣布融資 65 億日元 (約 5700 萬美元),以及虛擬人領域頭部公司“次世文化”宣布完成紅杉中國獨家投資 A3 輪融資。
2020 年馬化騰在《三觀》中說,“隨著 VR 等新技術、新的硬件和軟件在各種不同場景的推動,我相信又一場大洗牌即將開始。就像移動互聯網轉型一樣,上不了船的人將逐漸落伍。”
騰訊 XR 新業務的低調布置背后,或許也是如此想法——盡管不一定誰能拿到下一代互聯網的“船票”,無動于衷一定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