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ZAKER新聞
始于菜籃,終于失敗。
回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如今龐然大物般的大廠巨頭們,往往成長于某一個細分的入口級業務,例如阿里起步于淘寶電商,騰訊發家于 QQ 社交,百度脫胎于網絡搜索等等。
在這樣的啟發下,互聯網行業的玩家們十分清楚,未來在某個風口業務中搶占先機并脫穎而出,或可再造 " 騰訊阿里 " 式的創業神話。
過去兩年間,互聯網最火熱的風口,便是覆蓋肉蛋禽生鮮等農產品生意的社區團購。
在一眾追捧者們看來,其背后關聯著對整個傳統農業布局改造的萬億級產業生意,存在長出 " 令人驚嘆的巨大果實 " 的可能性。
然而站在 2022 年再回過頭來看,即便社區團購經歷了一年燒掉上千億的慘烈搏殺,仍未出現脫穎而出的 " 騰訊阿里 " 式明星選手。
整個行業的發展走向也并未呈現 " 改造傳統農業 " 式的創新劇本,反而是陷于 1 分錢搶雞蛋、2 毛錢搶水果的傳統低價傾銷套路中,也因此遭到了用戶和輿論的抨擊,行業口碑逐漸崩塌。
從結果來看,社區團購似乎提前進入了潰敗階段,而摔得最慘的,無疑是那些牛皮滿天飛的 " 風口上的豬 " 們。
這一次,嘴炮過后沒有奇跡
曾經的互聯網創業領域有多熱鬧?
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上,年輕的互聯網創業者對著電腦展示一下商業策劃書,對標一下已經成功的頭部企業,展望一下燒錢的前景,一杯咖啡的功夫就很可能拿到上千萬融資。
正是在這樣燒錢搏殺的模式下,誕生了美團、滴滴等互聯網新晉巨頭。這也讓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創業者們認為,這是一個需要 " 嘴炮 " 的時代,放狠話才能獲得資本青睞。
在社區團購風頭正勁時,互聯網巨頭們的確也沿襲了這種 " 嘴炮 " 式的套路。
美團創始人王興曾多次強調 " 一定要打贏 ";滴滴創始人程維表示 " 投入不設上限,要成為市場第一 ";阿里 CEO 張勇將社區團購升級為內部重點關注的 "1 號項目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則親自掛帥,帶領團隊迅速入場;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親自調研賽道,豪擲 10 億參戰。
然而在 2021 年下半年以來,滴滴的橙心優選進行全國分批次收縮,第一批會關掉原有 60% 的城市的業務。
滴滴在最新公布的財報中更是指出,季度虧損主要是受對橙心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影響,其在第三季度中確認了 208 億元凈投資虧損。受此影響,滴滴 2021 年第三季度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 306 億元。
阿里已基本不再對外宣揚社區團購業務,京東旗下社區團購平臺京喜拼拼連退出福建、甘肅、貴州、吉林、寧夏和青海等省份,同樣進入戰略收縮階段。
如今頭部平臺僅剩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仍維持發展態勢,目前兩家都基本完成了全國性的覆蓋,但也均承受著燒錢所帶來的虧損壓力。以 2021 年 Q1 為例,該季度美團優選虧損約 58 億元,多多買菜虧損約 20 億元。
對于家底殷實的互聯網巨頭而言,在社區團購的布局試水無論結果如何,并不會動搖主營業務和企業發展的根基,但對于中小創業型平臺來說,情況就沒有那么樂觀了。
伴隨著巨頭收縮、虧損的,是中小平臺消失、倒閉的消息。
" 興盛優選今年的目標是 100 億,這個一定是會完成的。"2019 年時,意氣風發的興盛優選聯合創始人劉輝宇在演講中表示,任何時代,任何商業模式都有機會,關鍵看你能解決什么問題,興盛有獨特的模式來應對燒錢競爭,最終也有信心脫穎而出。
時過境遷,啪啪打臉。2021 年 9 月開始,還是未能頂住燒錢競爭壓力的興盛優選被曝進入戰略防守態勢,暫停了新城市的業務擴張,日單量小于 3 單的興盛團點將被全面裁撤。
其中,廣西的多家興盛網格站被 " 合并 " 升級為網格倉,山西有 2 萬家興盛的預備團點 " 消失 "。
興盛優選之外,還得提到蜜橙生活。這個曾經備受資本推崇的平臺,共獲得過 8 輪融資,累計融資總額超過 3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9.4 億)。2020 年 5 月,蜜橙生活還宣布自己超越了興盛優選,成為了社區團購賽道的第一名。
然而蜜橙生活的資本故事在 2021 年 7 月戛然而止,在被眾多供應商上門討債的情況下,蜜橙生活放棄了掙扎宣告破產。
與興盛優選、蜜橙生活并列被稱為 " 老三團 " 的是十薈團,三家均是社區團購賽道中起步比較早的創業型公司。
2020 年末,同樣對未來充滿期待的十薈團董事長陳郢發布了一封內部信。
信中提到," 對于十薈團的伙伴們來說,社區團購的意義超越了一個能賺很多很多錢的商業模式和創業項目(雖然我們確實也會賺很多很多錢)。"
陳郢的底氣很大程度上源于阿里的支持。阿里前后參與了 4 輪對十薈團的融資,也給予了十薈團相應的資源助力發展。
然而就在這番言論過后的 2021 年,十薈團經歷了持續性的大潰敗。先是由于涉及低價傾銷和價格欺詐問題被監管部門兩次頂格罰款,再由于產品、服務品質問題在消費端出現口碑下滑。
此外還被曝出拖欠 200 戶供應商逾千萬元貨款、押金,以及網格倉商 500 余萬元配送費。媒體報道稱,2021 年十薈團關閉了 21 個城市圈的門店,裁員比例高達 90% 以上,更是被直指為阿里棄子。
除此之外,其他中小玩家的日子也不好過,叮咚買菜、每日優鮮仍在巨虧的旋渦中苦苦掙扎,呆蘿卜發布停運公告、食享會人去樓空 ......
高調的 " 嘴炮 " 策略這一次并未奏效,燒光上千億的各路玩家們,還是沒能等來奇跡。
低調的玩家,默默轉身
在社區團購風頭正勁時,永輝、盒馬這類更偏向于線下商超形態的平臺,基本處于 " 鄙視鏈 " 的底層。彼時業界的各路觀點均認為,社區團購的火爆,必然會對永輝、盒馬們造成巨大的沖擊效應。
作為回應,盒馬鮮生創始人兼 CEO 侯毅不僅高調宣稱過 " 停止前置倉模式的探索 ",也批駁過 " 社區團購不值一提 "。
2019 年社區團購的前置倉模式盛極一時,當時侯毅就直言前置倉模式是不成立的,是做給 VC 看的模式。侯毅認為,從生意模式本身講,前置倉是個偽命題,不可能盈利。
隨后的 2020 年,盒馬加速在國內各城市開設盒馬 mini 小店,而非社區團購的線下網點鋪設。侯毅也就此表示盒馬將停止前置倉模式的探索。如今以主打前置倉模式的叮咚買菜巨虧、裁員的境遇來看,侯毅的判斷不可謂不準確。
" 今天大家看到的,一定不是未來最終模式。很多人占據了社區團購的某種交易形式,其實這些不值一提。" 除了對前置倉模式的質疑,侯毅在 2020 年 11 月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更是直接嗆聲社區團購賽道。
只不過在當時的情況下,相比于火爆的社區團購,侯毅和他執掌的盒馬顯然無法獲得更多的聚光燈。
在阿里的主導下,盒馬也曾推出盒馬集市品牌來試水社區團購模式,不過并未 " 一條道走到黑 ",不僅剝離出了盒馬體系,也完成了及時調整轉身。
2021 年 3 月,侯毅在朋友圈中表達了盒馬五年的回顧以及對未來的展望。其中提到了盒馬鮮生、盒馬 MINI、盒馬 X 會員店,唯獨沒有提到社區團購品牌盒馬集市。
2021 年 9 月,阿里宣布將盒馬集市與淘寶買菜合并,品牌升級為 " 淘菜菜 "。合并后的淘菜菜與社區團購做了一定的切割,更強調串聯農業、小店、工廠的社區電商模式。
回看剝離了社區團購業務后的盒馬,在幾乎所有社區團購平臺都在戰略收縮的背景下,盒馬卻仍在不斷嘗試擴張的軌道上。
據媒體報道稱,2021 年中重啟擴張計劃之后,2021 年 11 月底,盒馬在濟南、南昌兩個城市相繼開設首家門店,并于 12 月在重慶、成都、長沙等 13 個城市密集開設超過 20 家門店。
今年 1 月,侯毅于發布內部信表示,盒馬已明確 " 多業態線上線下協同發展之路 ",目標是從現在的單店盈利,提升為全面盈利。而這,早已成為深陷巨虧旋渦的社區團購平臺們求而不得的目標。
數日前更是有媒體報道稱,阿里正在考慮為盒馬鮮生尋求獨立融資,擬估值為 100 億美元。雖然阿里方面對此消息不予置評,但外界仍舊普遍重新看好盒馬的發展前景。除阿里與盒馬外,拼多多、京東、美團等電商平臺都在完成相似的轉向,即尋求社區團購在打通農產品出路,提升更大社會責任和價值意義的產業布局。
在此基礎上,去年 12 月人民日報曾多次發表文章肯定社區電商(團購)的價值。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完善,農產品上行、送貨入村、生鮮觸達下沉市場等業務的興起,以及后續產生的更多就業崗位,這才是時代需要巨頭們承擔的社會責任。
實際來看也是如此,多家媒體公開報道稱,阿里、京東、美團、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在疫情期間都積極為滯銷農產品尋找出路,并將其作為長期項目,聚焦打入下沉市場,不斷建立起完善的物流供應鏈體系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