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商韜略
同一賣點,讓黑莓差點死了,也救活了它。
你以為它死了?其實,不靠手機的黑莓,活得遠比我們想的滋潤。
2022 年 1 月 4 日開始,黑莓終止了對 BlackBerryOS 系統的全部支持與服務。
作為曾經的時代霸主,早已銷聲匿跡的黑莓,直到最近才算徹底退出手機的歷史舞臺。
可在十幾年前,黑莓幾乎是功能機時代的絕對霸主。
2008 年時,黑莓市值一度高達 830 億美元,在加拿大的地位相當于芬蘭的諾基亞。
憑借著無與倫比的 " 安全性 ",黑莓帶著標志性的全鍵盤手機席卷全球,在美國一度占據 48% 的份額,全球市場上也足有 20%。默克爾、卡梅倫以及奧巴馬等人紛紛成為黑莓的忠實用戶。
就在蘋果手機劃開智能機時代的 2010 年,黑莓從一家音響造商手里收購來 QNX 系統,并基于此研發了 Blackberry OS 手機系統,但這卻被證明是一個失敗的嘗試。
執著于 " 安全性 " 甚至不惜犧牲流暢度的 Blackberry OS,在內容生態和交互便捷性上都遠遠落后于 IOS 和安卓,用戶體驗上的極大差距迅速體現在了市場占有率上。
到了 2016 年,黑莓手機在全球所占的份額降到零點,同年 9 月黑莓正式宣布公司將停止研發和生產智能手機,12 月,黑莓將黑莓品牌授權給了 TCL,后者負責生產和銷售。
2020 年 8 月,TCL 停售黑莓手機;今年 1 月 4 日,徹底停服。
可有趣的是,黑莓手機雖然輸了,但黑莓并沒有輸,還贏得很漂亮,這其中的關鍵角色,就是那個曾經慘敗給 IOS 和安卓的 QNX 系統,以及一名出生在香港的美籍華人——程守宗。
在黑莓手機節節敗退之際,黑莓的兩位創始人兼 CEO 拉扎迪里斯和弗萊金,因分歧離職;繼任者海因斯沒有另辟蹊徑,而是基于 QNX 升級黑莓系統,繼續對抗安卓和 IOS。
然而,這一戰略沒能挽救黑莓手機,還加劇了公司虧損,海因斯被董事會 " 勸退 " 了。
隨后,在美國有 " 拯救專家 " 美稱的程守宗走馬上任:
" 我喜歡談論過去的輝煌,但現在這些已經離我們而去。我們必須要轉變觀念和發展策略,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球第一的企業安全公司,而這僅僅只是開端,而不是進入尾聲。"
在程守宗治下,黑莓整合資源,圍繞 QNX 進行研發,發揮黑莓的 " 安全 " 特質,在企業網絡安全應用方面大放異彩,相關業務為公司創造大量營收,黑莓又活了。
成功轉型為企業安全公司的黑莓,其 QNX 系統在汽車領域也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這讓黑莓不僅活下來還活得更滋潤了。
為什么此前毫無戰斗力的 QNX 突然躍上峰頂?其成功原因和當年黑莓手機成功的原因幾乎完全一致,就是無懈可擊的安全性,只不過這次,黑莓和 QNX 堅持的 " 安全性 " 真正抓準了行業脈搏。
當時,汽車行業底層操作系統供應商主要有 3 家:黑莓的 QNX,微軟的 Windows CE 和開源的 Linux。
三者各有千秋,可在安全性上,QNX 有絕對碾壓的能力。據 NVD 機構的調查顯示,QNX 每年處于規定限制范圍內的漏洞數量均低于 5 個,而 Linux 系統普遍在 200 到 500 個之間。
2007 年時,福特采用微軟的車載系統裝載超過 700 萬輛福特車,可期間投訴和出錯不斷,隨后福特不得不放棄微軟,于 2014 年啟用黑莓的 QNX。即使 QNX 價格昂貴,且要按照預裝臺數收費,來找其合作的頂級汽車制造商也依舊源源不斷。
此后," 安全、穩定 " 也成為了其最大的招牌。越來越多的一線車企開始選擇 QNX 系統,QNX 的市場占有率也逐漸與其它兩家拉開距離,成為行業一哥。
據 Strategy Analytics 在 2020 年 6 月統計的數據中顯示,全球已有超過 1.95 億輛汽車搭載黑莓的 QNX 軟件系統,寶馬、梅賽德斯 - 奔馳、豐田、本田和大眾等眾多頂級汽車制造商都是它的客戶。
在全球前 25 家電動汽車制造商中,QNX 已經贏得了 23 家的訂單。在車載操作系統市場,QNX 操作系統占據 5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車控自動駕駛操作系統市場,QNX 操作系統占據市場份額更是高達 90%。
在車載系統上,QNX 是絕對的一哥,其統治力可比肩彼時黑莓手機的高光時刻。
智能機時代,安全不是所有人的必選項,但對于智能汽車來說絕對是。
一款智能手機系統崩潰,大不了重啟,但如果一臺高速行駛在公路或市區內的智能汽車系統崩潰,其代價不可想象。在智能手機系統時代,對安全性有執念的黑莓 QNX,在智能汽車時代如魚得水。
同一個賣點,興與亡,都是它!
因安全性打開市場,又因固守安全性放棄生態豐富被時代拋棄過一次的黑莓,這回變得聰明了一些。
ECU 是汽車自動化功能的大腦,一臺汽車內可能裝載百余個 ECU,同時負責不同模塊,可在傳統內核結構的系統上,一個模塊出問題就有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的卡頓。在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加速發展的當下,傳統模式暴露的問題也愈發嚴重。
而 QNX 以微內核設計,把各個組件隔離開,在保障系統穩定運行的基礎上,各個組件互不影響。
如此,QNX 具有可最大程度保持 " 開放式 " 的特性,汽車廠商在買來 QNX 系統后,如果想加新功能,不需要推翻或者大改底層邏輯,直接加在其上即可。
打不過就加入,曾敗給 IOS 和安卓的黑莓 QNX 開始集各家之所長,甚至還支持在 QNX 的系統基礎上運行 Linux、安卓等系統,在既可以保障安全性的同時,又可以讓用戶體驗更多的應用。
黑莓則通過數據收納反饋,不斷完善自家應用。
不只有安全,而且還在適應時代發展基礎上不斷進化,這才是越來越多廠家選擇 QNX 的原因。
QNX 也在新能源汽車競爭最為激烈的中國嶄露頭角——百度基于 QNX 打造了 Apollo 自動駕駛平臺,小鵬的新車 P7 也搭載了 QNX 操作系統模塊。
有趣的是,同樣立志為車企服務的華為,其鴻蒙系統技術的底層邏輯也是以微內核為基礎的分布式架構,與 QNX 類似。
雖然國內不乏出眾的車機系統,但研發實力深入底層,也只有華為等少數中企。
" 如果有一天它突然斷我們的糧,不讓我們用安卓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 在任正非說出這個問題后,華為幾年內迅速推出了鴻蒙系統,如今用戶數已超過 2.2 億。
經歷了當年被谷歌反制的尷尬,中企對此事也更加敏感,而當系統戰打響之際,底層技術結構相似的華為和 QNX 之間的對抗將是拳拳到肉的。
在造車上,中企能否避免遭遇谷歌反制的尷尬呢?難道這一次我們還是只能寄希望于華為了嗎?
[ 1 ] 《汽車圈的幕后強者 你了解黑莓 QNX 嗎?》搜狐汽車
[ 2 ] 《黑莓 QNX 打造高效汽車安全體系》蓋世汽車
[ 3 ] 《手機市場慘敗的黑莓 為何能成為車載系統市場的王者?》芯智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