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豆瓣 已不再是當初的模樣

有態度
2021
12/17
22:10
燃財經
分享
評論

來源:燃財經

風口浪尖的豆瓣,又一次“上新聞”。

12月13日,豆瓣被央視點名。此前,因《風起洛陽》、《誰是兇手》的豆瓣評分出現疑似未播先評、“水軍”控評等現象,豆瓣再次引發爭議。對此,央視稱平臺需利用技術手段制止網絡水軍這類網絡不良行為。

出生于2005年的豆瓣,比新浪微博還老,也是互聯網的元老之一。每回豆瓣“出事”,總會受到全網關注。

12月2日,網信辦發布消息,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豆瓣網依法予以共計1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當天,新聞引發網友熱議,登上微博熱搜。

12月9日,工信部消息指對未按要求完成整改106款APP進行下架處理,其中包含豆瓣、唱吧等APP,#豆瓣下架#再次登上微博熱搜。

作為一個興趣類網站,豆瓣多年來不斷迭代,從早期文青聚集地,到標榜年輕人的“精神角落”,再到如今成為一個用戶龐雜、信息多元的社交平臺,豆瓣面臨著用戶體驗、內容合規和商業變現之間平衡的難關。

許多已經有所成就的當代作家,當年都是因為在豆瓣寫日記,而獲得“出道”機會。2010年,作家鄧安慶在豆瓣寫了一篇《村莊的時間》,陌生的友鄰大批推薦和點評,給予他非常大的鼓勵,也使他后來堅持創作,如今已經出版9本作品。

除了發表長篇小說,作家毛冷瞪喜歡在豆瓣上寫稀奇古怪的短篇,她對燃財經表示,“豆瓣是我自己的地盤。我覺得寫東西擁有一個這樣的地盤,保持住‘我想寫’的心情,對我來說比什么都重要。”

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突飛猛進的發展,豆瓣也經歷著用戶的去留與改變的陣痛。許多人發現,豆瓣已經回不去了,不再是當初的模樣。

90后作家張暢對燃財經表示,以前在豆瓣寫一兩萬字的文章,友鄰會深入閱讀,與作者用心討論,而現在,大家已經看不到文字背后的東西,往往看個標題就能抒發情緒和立場,“豆瓣可能是整個網絡生態的一個縮影。”

顯然,豆瓣很難維持“精神角落”的形象,也難以企及互聯網發展的高峰。互聯網走過增長與高潮,微博、微信及抖音,一出手便捕獲全網的流量,迅速變現,但豆瓣還在慢慢踱步。果殼網創始人、CEO姬十三告訴燃財經,“豆瓣的產品模塊,本身具有生命力,10多年了基本不用大動,產品開發一直比較節制。”

豆瓣想過升級,搶占風口,但無奈不太成功。張暢認為,“豆瓣的整個團隊還是有一些有情懷,是對書和電影這些精神文化產品非常熱愛的人,因此不以產品邏輯為主,沒有走比較商業化的邏輯。而一旦這個平臺的調性形成了,用戶聚集了,要再往那方面轉型,其實是很艱難的一件事。”

曾經,豆瓣給許多用戶創造了人生的重要時刻,而如今,豆瓣迎接著“成年”之際的考驗,如何在堅守初心的同時,跟上時代潮水的方向,是許多用戶一直關注的事情。

一個有回響的地方

“豆瓣改變我的人生。”這是導演陸慶屹、作家鄧安慶的共同經歷。

《四個春天》是陸慶屹的處女作,于2019年1月公映,豆瓣上有21.9萬人看過,評分8.8,獲得第12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獎。創作這部紀錄片的故事,還要從導演注冊豆瓣說起。

《四個春天》劇照 來源 / 豆瓣 燃財經截圖

《四個春天》劇照 來源 / 豆瓣 燃財經截圖

2009年1月,因為下載一張圖片素材,陸慶屹注冊了豆瓣網賬號,但過后就忘記了。直到半年后,豆瓣發的一封郵件,讓他重新進入這個網站。“一開始進了'攝影組’,后來發現了‘世界經典短篇閱讀小組’,里面都在討論一些我沒看過的小說。就像打開了一扇門,我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象,大開眼界,很驚喜,當時天天都玩。”

“如果沒有豆瓣,可能就沒有后來我拍的片子。”陸慶屹告訴燃財經,2015年前后,他在豆瓣看到一篇侯孝賢導演的專訪,“侯導對電影專業的學生說,想拍電影就去拍呀,不做怎么知道如何開始?”這激勵了他,“此前,我拍了一些家庭素材,我覺得我也可以剪輯一部紀錄片出來。”

然而,陸慶屹此前沒有學過任何電影制作的相關知識,“決定要剪部紀錄片的時候,我就開始在豆瓣里邊去搜尋各種電影知識,比如到好的電影頁面看影評,有人會在評論里推薦電影專業書籍,還有人會留下自己的公眾號,我就按圖索驥,一點一點建立起自己的電影思維。”

“豆瓣就是我的學堂。”陸慶屹表示,現在他不上豆瓣就相當于不上網,“微博有賬號,但已經半年沒登錄了。”

鄧安慶也與陸慶屹有類似的經歷。

“2009年5月3日,一個小網吧里,在朋友的幫助下,我注冊了豆瓣網賬號。”鄧安慶對燃財經確切地說出這個日期,“因為這對我來說太重要了。我沒有想到,這個‘豆瓣’給我以后的人生帶來如此大的改變,可以說是徹底的改變,當時只是一個很小的舉動而已。”

初中時候,鄧安慶已經在雜志上發表過第一篇小說。那個年代,他在本子上寫作,讀者是身邊的同學和朋友,他們會在傳閱的時候,在本子上寫評論。后來出現新浪博客,鄧安慶也試著將文章發到上面,但閱讀的范圍還是限于相熟的人。

最開始玩豆瓣的時候,鄧安慶關注了“城市筆記人”,這是一位人類學和建筑學的學者,“我經常去看他發的內容,甚至打印出來讀,也會給他評論。”就是這種好學的態度,他引起了對方的關注,在他發表第一、二篇日記的時候,這位老師都主動轉發。

“很多他的粉絲都來看我的文章,我第一次獲得這么多陌生讀者的肯定,關注我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這激勵了我,一口氣寫了十來篇系列的文章。”2010年,鄧安慶在豆瓣一年多,寫了幾十篇文章,收獲了第一批普通讀者。

有一天,有出版社的編輯在豆瓣上聯系鄧安慶,問他要不要將文章出版,“我當時沒有任何編輯,以為是騙子,但轉念一想,我也沒啥可騙,就跟編輯加了聯系方式,并將我的文章整理給他。三個月后就出版了,我的人生就此改變了。”

鄧安慶告訴燃財經,最開始的兩本書都是豆瓣日記合集,后來才開始系統寫作。至今,鄧安慶已出版《紙上王國》、《柔軟的距離》、《山中的糖果》等9本文學書籍,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意、西、丹麥等多國語言。

鄧安慶指出,“豆瓣上有很多出版社和雜志的編輯,2016年之前,有一大批作家都不是通過傳統的文學體制出來的,而是從豆瓣被發掘的,他們在豆瓣寫日記,然后被編輯相中,獲得出版機會。”

張暢也有相似的經歷,她在豆瓣寫日記,獲得大批關注,與出版社編輯交流,于今年10月出版了第一本短片小說集《我們的庸常生活》。她告訴燃財經,“現在很多年輕作家還沒走向公眾視野的時候,我就已經在豆瓣上看到他們熱傳的文章,比如陳春成、王占黑、班宇。”

張暢感慨道,“四五年前,豆瓣上很多一兩萬字的日記,很多友鄰會細心閱讀,用誠懇的態度,去指出作品中的優點或者問題,這極其激勵創作者。這是豆瓣一開始讓我感到非常珍貴的一點,它是一個有回響的地方。”

這種友鄰之間的回響和改變,不僅僅發生在文藝創作者身上。

作為淘寶上售賣云南青梅比較有名的店鋪之一,la vie en rose的網店就是從給豆瓣友鄰“代購”云南菌子起家的。

2017年夏天,la vie en rose還是一名國企員工,一天偶然刷到一個友鄰廣播,說有朋友在云南旅游想買菌子,有沒有本地人幫忙。她轉發了那條廣播,說市場離自己公司很近,可以幫忙代購菌子。結果豆瓣上真的大批人回復,她就兢兢業業擔任了幾天菌子代購。

后來,la vie en rose被人問能不能做油雞樅。因為問的人太多,她試著用晚上下班時間做了37瓶,想著賣不出去就分給親戚。結果上架后十幾秒就賣完了,后續還有人不斷下單。為了保險起見,la vie en rose注冊了食品經營許可證,當年她陸陸續續賣了1000多瓶油雞樅。接著,她在家人的鼓勵下開了淘寶店,并于2019年辭職,全職經營店鋪。

“除了在豆瓣分享一些美食筆記外,我平時都不做什么推廣。所以開店前兩年,基本都是豆瓣友鄰來我這里購買產品,現在的顧客也大部分是友鄰們推薦來的。”la vie en rose告訴燃財經。

不再是當初的豆瓣

不過,十余年的發展,豆瓣已不是當年的豆瓣。豆瓣變了,這是很多豆瓣資深用戶的共同看法。

最初的豆瓣,一如曾經的slogan“我們的精神角落”,大部分豆瓣用戶認為描述非常貼切。以前,豆瓣用戶不多,但友鄰之間關系密切,有一種非常舒適、和諧的氛圍。

《我們的精神角落》 來源 / 豆瓣 燃財經截圖

《我們的精神角落》 來源 / 豆瓣 燃財經截圖

作為豆瓣鵝組創立者之一、執掌鵝組8年的前管理員,柳無碼至今還記憶猶新,“我記得當時豆瓣上發布的很多活動都還蠻好玩的,比如#一張不堪回首的童年照片、#翻包活動,以及一些線下的看展活動等等。有一次假期,我們還組織過北京的友鄰一起爬香山,最深刻的記憶就是人多。”

在姬十三看來,最初的豆瓣小組有點類似于如今微信群的功能,大家可以在里面交流,還有機會參與線下活動成為朋友,甚至他的第一位投資人,也是通過豆瓣聯系的。

“2009年的時候大家還對互聯網投資沒什么概念,當時我的投資人給我發了一封‘豆郵’(私信)邀約,然后我們線下見面,談下了第一筆投資。”柳無碼也告訴燃財經,自己的一些工作,就有當初認識的友鄰介紹的。

精神和理念上的共鳴,讓很多人入駐成為豆瓣用戶,還會拉上自己的相熟好友;陌生的友鄰也會在豆瓣的交流碰撞中成為朋友。la vie en rose就在豆瓣結識了很多朋友,“我曾經因為小組發起的活動,給一個陌生組員郵寄過冬天的毛線帽,后續我們互相寄明信片交流,一直持續了兩三年。”

但是,作為互聯網的社區之一,豆瓣必然跟隨著大時代改變。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大量增長,網民的習慣被重塑,而互聯網環境也發生巨大改變。

“有了手機之后,閱讀都碎片化了,大家都沒有興趣去讀很長的文章,加上微信公眾號興起,大量的作者流失,豆瓣不再有原來的創作生態。”鄧安慶表示, 他大部分朋友和讀者都在豆瓣上,但早已不把豆瓣當作一個創作發表平臺。

陸慶屹發現,隨著豆瓣大量新用戶的涌入,以前那種純粹的文藝討論環境已然喪失,“以前會有網友掏心掏肺地給我意見,給我幫助特別大。而現在,大家不喜歡討論了,吵架、站隊,情緒化的分享,變得和微博、(微信)朋友圈沒什么差別了。”

張暢也有相同的體會,“以前豆瓣相對封閉,這里的人對世界充滿好奇,但這份好奇不足以成為改變事件的驅動力。”她指出,疫情期間,豆瓣也成為發布求助信息的渠道之一,很多人在這里記錄疫情,也關注著社會新聞動態,“也開始表達著各種強烈的觀點。”

“內容和聲音越來越多后,豆瓣的審核機制也嚴格起來,漸漸地內容走向趨同化,但已經跟原來完全不同。”因為發布日記審核周期變長,很多創作者不再將豆瓣當成首發平臺。張暢認為,豆瓣沒能留住這批寫作者,現在已經很難看到那種認真“創作”的日記。

除了書影音板塊,豆瓣小組的割裂感越來越重。柳無碼回憶道,“早期的豆瓣小組大部分是興趣類小組,大家會找到跟自己愛好相仿的人,互相關注后自己的首頁就會‘熱鬧’起來。但是當小組成員越來越多了之后,這個小組就不再是幾個人的‘私人產物’了,它更像一個平臺一樣,需要運營才能維護下去,否則就會面臨小組人少不活躍動,最終沉寂了;或者是發展壯大之后,又可能因為運營監管不善被停用了。”

豆瓣鵝組高速擴大后,加之流量時代的到來,柳無碼深感自己如同“打了全年無休的第二份工”,管理也變得“如履薄冰”。大量的粉絲、藝人公關、水軍等夾雜在每天的入組申請中,這些都需要管理員進行人工審核;此外,盯著有沒有人發“違規”帖子/內容,也是他們的重要工作。“因為我不可能無緣無故刪別人的帖子,所以每次刪帖前我都要截圖作證據,郵件或私信給發帖人。”

除了小組氛圍的變化,柳無碼最深刻的感受,是豆瓣對用戶的態度有些變了。“早期豆瓣是很保護自己的用戶的,但現在發生的一些事卻很讓人無奈。尤其在豆瓣面臨越來越大壓力的情況下,我經常在首頁上看見,或從身邊朋友那里聽說,被禁言、永久封禁的豆友越來越多。有些人,我甚至不知道因為什么就被封禁了。”

錯失的“商機”

盡管是互聯網元老,豆瓣至今還是“小廠”,有過一些“升級”,也錯過一些機會。不僅僅資深用戶感嘆過,很多互聯網人也會對豆瓣錯過的一些風口表示惋惜。

姬十三認為,豆瓣創辦前幾年的產品迭代變化最大,后來這些年的變動相對小一點。期間雖然豆瓣也做了很多嘗試,但比較遺憾的是沒有太成功。

豆瓣商業化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外界普遍認為是豆瓣電影。根據晚點LatePost報道,豆瓣前員工表示,電影團隊在當時以2、30人的團隊規模將電影票市場份額沖到市場第二,“貓眼被他們踩在腳底下”。但阿北迅速把這個業務停掉了。

雖然錯過了風口,但是很多人理解阿北的做法,包括姬十三。在他看來,這個商業化機會,豆瓣很難把握,“看看現在的貓眼,已經發展成一個重度垂直平臺,所依賴的不是單純的產品能力,還需要大量的運營和商業能力。這對于豆瓣這個產品能力出眾、運營相對較輕,且商業基因不強的公司來說,很難實現。”

陸慶屹也認為,豆瓣電影想商業化太難了,“豆瓣還比較潔身自好,因為這個是豆瓣的根本,能留住人的根本,要做宣發必然會偏頗,公正性沒了,江湖地位就沒了。就跟淘票票、貓眼類似,就失去(豆瓣)自己的價值了。”

不過,相比于在某個領域布置“重兵”,做一個垂直領域的商業化內容,阿北可能更想將線下的城市生活復制到線上。姬十三說:“就好比當初豆瓣研發的阿爾法城——一個全新理念的‘線上城市’。”

但這個理念超前的產品沒有來得及被用戶接受。la vie en rose體驗過阿爾法城,她覺得,阿爾法城會給用戶一種非常真實的友鄰體驗,能夠構建在書影音、廣播、小組之外的,更具深度的情感連接,而這種鏈接是現在的社交媒體無法提供的。“當時阿爾法城上線了很久,我和一些友鄰都沒搞懂它是什么產品,等后來逐漸明白了它的功能,體會到樂趣并為之著迷的時候,這個產品被停用了。”

姬十三回憶道,在基礎設施不夠完備的情況下,“它過于前瞻,雖然像是一個虛擬世界,但本質上是一個PC端產品,當時的技術條件,無論是操作還是運用,對用戶來說都不夠方便。”這也導致阿爾法城成為豆瓣眾多被停用的產品之一。

豆瓣另外一個逐漸式微的產品是豆瓣FM。當年,張暢經常使用豆瓣FM,如讀書、運動等場景,標了紅心的音樂有幾百首,“但是后來我點進去,很多音樂都沒有版權了,使用就沒有那么流暢了,漸漸也沒什么人用了。”

豆瓣FM首頁 來源 / 燃財經截圖

豆瓣FM首頁 來源 / 燃財經截圖

她還記得,兩三年前,豆瓣FM的產品經理還聯系了她及一些長期用戶,拉了一個群,進行用戶調查,表示要改進,“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后來也不見他們改進。”

事實上,2010年、2011年,豆瓣FM因為版權問題,經常與酷狗、酷我、蝦米打官司,廣告營收不好,也支持不起千萬元的版權費,這個產品最終贏不過市場競爭。

最近幾年,互聯網平臺紛紛扎堆混戰的電商,豆瓣也有涉足,但還是差強人意,用戶想“為愛發電”都覺得為難。

豆瓣市集(豆品)售賣的豆瓣周邊不止一次被用戶吐槽“丑”且不實用,經常伴隨著大量的吐槽出圈。甚至一些老用戶想要支持一下豆瓣,給它花錢,都不知道買什么好。

柳無碼表示,只會看看豆瓣日歷。la vie en rose也表示,自己只購買過筆記本一類的東西,其他的豆瓣周邊都讓她“無從下手”,想要支持豆瓣都沒有機會,“周邊的種類太少了,而且也確實沒有我想買、用得到的。之前豆瓣出過大家都想買的帆布包和水杯,但是它們都是贈品,只送不賣,送的東西還比賣的好……”

在la vie en rose看來,豆瓣市集似乎也不太受重視,尤其之前豆瓣首頁沒有豆瓣市集的入口,“我和一些友鄰一般是在豆瓣出了什么事,比如被罰款的時候,才會去市集看看,能不能買一些東西支持一下,不然我是想不起來去搜索瀏覽。”

最新的豆瓣的官方團購小組“豆小鋪”也倍受用戶吐槽。心理學科普博主Sciencecat對燃財經表示,之前豆小鋪的模式,是必須進小組、回復評論,才能加購商品,“最近小組回復功能停用了,才將這個方式取消,這是何必呢?”她認為,豆瓣想賺錢并不是問題,但不夠聰明,沒辦法掌握賺錢的能力,虧損也不能怪別人,“我不會為了支持豆瓣,而去購買我本來沒有興趣的東西。”

不過,盡管商業上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就,在姬十三看來,豆瓣依舊是曾經一代互聯網人眼里影響力最大的產品。直到現在,每當有“風吹草動”,豆瓣依然會引起很多人討論,證明它的影響力猶在。

“豆瓣不能完全的依靠DAU或者上市與否來衡量他的成功。從另一個維度來講,它存在了十幾年的時間,目前APP、PC端全網加起來差不多也有幾千萬級別的日活,用戶質量也很高,早期的投資人也獲得了不錯的回報。”

“作為早年阿北一個人在豆瓣胡同里寫出來的產品,我覺得它已經非常成功了。”姬十三肯定道。

THE END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擊這里 尋求合作
深度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砍柴網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熱點

有不少網友認為,蘋果A系列芯片性能提升一年不如一年,是因為5nm制程工藝的鍋。換句話來說,就是以后制程工藝提升至3nm、2nm、1nm等,也不會給手機芯片性能帶來大幅度的提升。
態度
《掃黑風暴》都看了嗎?
態度
互聯網的增長紅利耗盡了。
態度
有贊可謂是 " 成也 SaaS,敗也 SaaS"。
態度
被網友心疼而一夜爆紅的鴻星爾克,還在“野性消費”著。
態度

相關推薦

1
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www网站|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美女把腿扒开让男人桶爽了|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性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欧美XXXXXBBBB| 亚洲欧洲视频在线观看| 男人扒开女人的腿做爽爽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址|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另类激情久久久免费 | 久久国产色AV免费观看| 欧美zooz人禽交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中文日韩电影| 男女下面无遮挡一进一出|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 色黄网站aaaaaa级毛片|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精品不卡| tom影院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在线免费|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福利| 日本高清二三四本2021|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在线入口| 欧美在线视频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波多野结衣被三个小鬼| 伊人久久国产精品| 看黄软件免费看在线观看| 冠希与阿娇实干13分钟视频| 美女视频内衣脱空一净二净|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 青青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又黄又爽无遮挡不要vip|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