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鉛筆道
記者 | 林森
繼小米、OPPO、富士康之后,又一 " 神秘大佬 " 宣布殺入造車大軍中。
據媒體報道,新能源汽車品牌 " 牛創新能源科技(NIUTRON)" 將于 12 月 15 日正式發布。其品牌創始人為李一男,他還曾是小牛電動車的創始人。
李一男的過往經歷一直讓他備受質疑。" 天才 " 二字,總是出現在對李一男的評價中。他 27 歲成為華為副總裁。業內一度傳聞,李一男是華為未來的接班人。后來,李一男和華為反目,先后任職百度 CTO、金沙江創投合伙人等職位。
在 2015 年,李一男創辦小牛電動車,公司之后于 2018 年上市。不過在 2015 年,李一男因 " 涉嫌內幕交易罪 ",最后被判刑兩年半。此后,創投圈很少能聽到李一男的名字。
其實李一男造車前前后后已經傳了 3 年,他這次也是有備而來。據悉,小牛設計副總裁劉傳凱已加入團隊。目前,牛創新能源研發團隊有近 1000 人。此外,牛創新能源已收購江蘇金壇大乘汽車科技產業園,在廠區外之外,"NIUTRON" 的 logo 也十分顯眼。
李一男造車,并不讓業內感到意外,因為現在是新能源汽車最好的時代。據乘聯會數據,1~11 月新能源車零售 251.4 萬輛,同比增長 178.3%。同時,持續半年多的芯片短狀況也已經過去。此外,行業的技術足夠成熟;供應鏈足夠完善;消費者心智已被充分教育;市場對新品牌足夠友好。
不過橫在李一男面前的問題也不少。資金、人才,以及已經擁擠不堪的賽道。對李一男而言,發布新品牌只是開始,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又一造車新勢力
國內電動汽車創業,又殺入一股新勢力。
據媒體報道,新能源汽車品牌 " 牛創新能源科技(NIUTRON)",將于 12 月 15 日正式發布。
這個新品牌之所以受關注,是因為其與 " 小牛電動 " 關系非同一。兩家公司不僅名字很是接近,就連創始人都是同一個人。
有人猜測,NIUTRON 的成立意味著小牛電動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 由兩輪變為四輪 "。但是,從牛創新能源的股權結構看來,并未有小牛電動所屬公司——牛電科技的身影。
企查查數據顯示,牛創新能源的第一大股東為李一男,持股比例為 59.4%,法定代表人為楊敬一。而在牛電科技的股東信息中,李一男的持股比例從 68.42%,降到了 5%。由第一大股東,變為第二。
△ 圖片來源:企查查
在外界看來,這是李一男于 2018 年辭去小牛電動 CEO 職務后,找到的新創業方向。
相比于這個新電動車品牌的出現,人們更加關注品牌背后的李一男。
李一男最為人們熟知的,除了前小牛電動 CEO 的頭銜,還有其傳奇且具有爭議的經歷。
△ 李一男
" 天才 " 二字,總是出現在對李一男的評價中。15 歲,他考入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此后,進入華為工作。剛入職華為半個月,李一男就成為主任工程師,兩年后升為中央研究部總裁。在 27 歲時,李一男升任華為副總裁。在李一男的助力下,華為年營收從四億增至兩百億。業內一度傳聞,李一男是華為未來的接班人。
但是在 2000 年,李一男意外地離開了華為,開始創業。此后,李一男和華為走向反面,甚至被傳反目。此后,李一男先后任職百度 CTO、中國移動旗下公司 CEO、金沙江創投合伙人。
在 2015 年,李一男重新開始創業,創立牛電科技。但是,在這一年 6 月,李一男突然被警方帶走。因 " 涉嫌內幕交易罪 ",他最后被判刑兩年半。甚至在 2018 年,小牛電動上市時,作為創始人的李一男也未出席。
自卸任小牛電動 CEO 后,李一男露面的次數不多。此外,在成立小牛電動時,李一男曾說過,這是其最后一次創業。人們以為,他要就此沉寂下去。
但是最近,因為新品牌的浮現,李一男的名字,再次頻繁的出現在媒體的標題中。大家都想知道,不安分的天才李一男,這一次將帶給外界怎樣的驚喜。
有備而來
其實李一男的造車計劃,早在 2018 年就被提起過。
據媒體報道,經過 3 年的準備,牛創新能源研發團隊有近 1000 人,全都來自主流汽車企業。不過,關于李一男造車的類型,仍舊是個謎。
今年 3 月份,網上曾流傳出一款小牛電動汽車的渲染圖,名為 NIU 4FUN。圖片顯示,這是一款小型的四座電動車,體型小巧,大小與五菱宏光 MINIEV 頗為相似,價格低于十萬。
這款價格親民的產品也一度被認為與李一男的新造車計劃有關。但是相關人士透露,牛創新能源其實要做的是高端電動汽車。據悉,牛創新能源造車有兩個方向,一是增程式電動車,二是純電動車,定位都是中大型 SUV。此外,其量產車將擁有智能座艙和先進的智能駕駛輔助功能。有業內人士認為,其選擇以增程式電動車為主的可能性較大。
然而,就目前市面上電動汽車種類看來,增程式電動車并不多。主要是因為增程式電動車技術復雜,制造難度高,環保性更是備受質疑(增程式電動車可由燃料發電,然后驅動電機)。不過增程式電動車續航歷程更長的優點,在現在許多電動車車主抱怨充電難的狀況下,也十分吸引人。
另一種觀點認為,李一男此舉是為了做出差異化。無論如何,他都是選了一條相對困難的路。不過李一男為此,貌似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有消息稱 ,牛創新能源已經落地常州。在廠區外之外,"NIUTRON" 的 logo 也十分顯眼。此前,有傳言稱,小牛電動將收購北汽新能源常州工廠,然而此消息已經被其官方否認。不過,據相關人士透露,牛創新能源已收購江蘇金壇大乘汽車科技產業園,也就是上文中 NIUTRON 辦公地點所在。
△ 圖片來源:車市物語
有趣的是,此產業園與理想汽車常州生產基地僅 40 多公里,離北汽新能源常州工廠和小牛電動車常州基地都僅有 30 多公里。但是,牛創新能源相關負責人告訴媒體,其公司和小牛電動沒有直接關系。
李一男此次的造車團隊也極有實力。據悉,小牛設計副總裁劉傳凱已加入團隊,曾在小鵬汽車擔任成本分析主管的方卿也已加入,藍鯨財經汽車頻道主編王亞菲已出任公司公關總監。有知情人士透露,NIUTRON 的新車已進入試制車階段,暫時不會發布量產車信息。
最好的造車時代
李一男最終進入這個行業,多半是因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新能源汽車都處于最好的時代。
據乘聯會數據,11 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和零售銷量分別為 42.9 萬輛和 37.8 萬輛,同比增長 131.7% 和 122.3%。1~11 月,新能源車零售 251.4 萬輛,同比增長 178.3%。
而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11 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超過 300 萬輛,銷量接近 300 萬輛,預計全年產銷突破 340 萬輛。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 6 年位居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也大幅增加。數據顯示,1~11 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 225.3 萬臺,同比增加 50.4%。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
對于行業的未來,幾乎都是樂觀預測。何小鵬曾預計,2025 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達到 50%。李想預測,2030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售占比將達 60%。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2022 年新能源汽車市占率將超過 20%,在明年年底市占率有望超過 30%。
和行業一同繁榮的,還有各新能汽車品牌商,從銷量排名可窺一二。
雖然在名單中," 蔚小理 " 等造車新勢力所占席數不多,其銷量也十分可觀。1~11 月,小鵬、理想、蔚來累計銷量分別為 82155 輛、76404 輛、80940 輛。同時,其市值也是最有力的證明。截至美東時間 12 月 10 日收盤,蔚來市值為 545.09 億美元;小鵬汽車在美股和港股市值分別為 401.10 億美元和 3084.22 億港元;理想汽車在美股和港股市值分別為 335.27 億美元和 2532.57 億港元。
與此同時,持續半年多的芯片短狀況也已經過去。乘聯會報告中提到," 三季度汽車芯片供給的至暗時刻已經走過,原預計芯片供給改善促使生產回升到去年 11 月水平,可實際環比增長 14%"。業內人士認為,芯片緊張的供應鏈狀況已經得到緩解,未來甚至會出現芯片產能過剩的問題。
總的來說,現在對新能源汽車品牌來說,的確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技術足夠成熟、供應鏈已經完善、消費者心智已被充分教育。同時,市場對新品牌足夠友好,也能夠吃得下。
或許對于李一男和 NIUTRON,現在最需要的是錢和人才。
蔚來創始人李斌曾提到,要造車沒有 200 億資金是玩不轉的。在此前,蔚來、小鵬、理想均融資數十億美元。回觀一些倒下的造車品牌,多是因為資金鏈斷裂。有消息透露,NIUTRON 目前花的都是創始人團隊投的錢。不過,有媒體稱,牛創新能源已經完成天使輪融資,且已經啟動 A 輪融資。以李一男的背景,以及其投資圈資源,牛創新能源的融資或許不會太困難。
在人才方面,牛創新能源已在各招聘品臺,發布了大量招聘信息,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中,也有數十個職位在招聘中。
除了錢和人才,牛創面臨的還有來自眾多造車新勢力的圍堵,這個賽道也已經越來越擁擠。除了第一梯隊的 " 蔚小理 ",還有零跑、哪吒等二線軍團,還有現在已經虎視眈眈的小米。
對李一男來說,NIUTRON 是一個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如果成功,過去種種或許會在成功的光環下淡去。但是,這注定是一場破釜沉舟的持久戰。兩天后的這個 " 亮相 ",只是一個開始。
參考資料:
《李一男另起爐灶押注造車 能否復制小牛電動的成功?》,中國經營報
《李一男造車的三大邏輯:源自小牛、接盤大乘、復制理想》, 車市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