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差評
最近,關注科技圈兒的差友可能都聽說了,那就是紫光集團破產重整一事終于有了新的進展。
而在此前深受債務問題,在國內芯片領域有 “ 航母 ” 之稱的紫光集團,也終于迎來了 “ 接盤俠 ” 。
只不過呢,最后的勝出者并不是大伙們瘋傳的浙江國資委和阿里巴巴,而是多數人都沒聽過的智路資本和建廣資產。
相信大伙們也都很好奇,能擊敗阿里巴巴的這樣的大集團,智路資產和建廣資產到底是何方神圣?
他們又能給債務纏身的紫光集團帶來什么呢?
別急,別急,今天差評君這就給大家更新一波紫光集團破產重整的續集。
首先呢,先給不了解此事的差友來個前情提要啊。
紫光集團差評君就不多做介紹了,靠著掃描儀、紫光華宇輸入法、紫光 U 盤、紫光 MP4 等玩意兒成名的他,曾在大伙們的面前怒刷過不少存在感。
有些甚至還成為了不少人童年的記憶。
但在今年的 7 月 9 號,紫光集團就發布了公告。
簡單地說就是有債主來要錢了,然后公司還不上,債主便向法院提交了申請,希望對紫光集團進行一波破產重整,債主也好要回點東西止點損。
當事人紫光集團則也表示,錢我暫時還不了,但會一切聽從組織的安排,會配合法院的調查。
而背靠清華的它,之所以會走到破產重整的境地,則都和紫光集團自己 “ 奇葩 ” 的戰略相關。
因為除了華為、龍芯等走自研道路的企業外,紫光集團認為芯片領域的落后,還要配合 “ 買買買 ” 來追趕,用資本來換技術。
在 2013 年,紫光集團就貸了 9 億美元的款,以近 18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展訊通信。( 當年的山寨機市場,可是聯發科和展訊的天下。 )
在一年之后,就又花了 9 億多美元,收購了銳迪科。
而且人家還把展訊和銳迪科合并了一波,這兩家公司,都是著名的芯片設計公司。而紫光展銳就是這么合體合出來的。榮耀平價機,用的便是紫光展銳的芯片。
2015 年,紫光集團又狂撒 25 億美元,買下了惠普旗下公司新華三過半數的股份,并且在三年之后,又花了 22.6 億美元,收購了法國芯片組件商 Linxens 。
據不完全統計,就在這十幾年的時間里,紫光集團的并購數量就在 60 起以上。就像網友們所說的,紫光集團想要涉足芯片制造的每個角落,它想成為的是中國的三星。
而人家紫光自己也是絲毫不謙虛,在官網的 banner 上,直接寫著從 “ 芯 ” 到 “ 云 ” 人家都干。
就靠著這樣一路的買買買,紫光集團的體量也越來越大。總資產也從 2012 年底的 70 億不到,漲到了如今的近 3000 億。
但是呢,其中不少的錢都是紫光借來的,所以與此同時,自己的負債也直接飆到了今年的上千億。。。
用借來的錢放長線釣大魚,結果魚還沒等到,債主先找上門了,這就是紫光集團的處境。
后來的故事大伙們可能也都聽說了,那就是紫光集團確實進入了破產重整階段。
只不過有趣的是,紫光當時 “ 無腦買買買 ” 的資產們,卻在此時救了它。
因為靠著到處撒錢收購,儼然已經成為了國內芯片領域 “ 航母 ” 的紫光集團,雖然一時半會兒拿不出現金,但是旗下的公司卻都極具價值。
這可不,一聽到紫光集團要破產重整,不用吆喝,資本們就紛紛跳了出來,都說自己愿意成為那個接盤俠!
據說啊,立馬就有十多家企業伸出了援手,表示都愿意幫助紫光集團度過難關,并且都提交了相關的方案和報價,像是什么美的集團、碧桂園創投、海康威視等公司都是其中一員。
而一場名為 “ 誰來接盤紫光 ” 的大型 “ 選秀比賽 ” ,也正式開始。
首先經過第一輪的選拔,就立馬淘汰了一大半的公司。
僅僅剩下的 5 家公司,它們都愿意整體接盤紫光集團,出價也都是在五六百億之間。
它們分別是代表廣東國資委的廣東恒健、代表了北京國資的北京電控、代表無錫國資的無錫產業發展集團、阿里和浙江國資組成的聯合體,還有同樣有國資背景的智路建廣聯合體。
再加上中途插隊的上海國資的聯合體,和央企中國電子,一共 7 位 “ 候選人 ” 爭著一個接盤名額。
當然啦,各個 “ 候選人 ” 也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例如廣東恒健就希望紫光能把工廠遷到廣東,而北京電控則希望紫光的總部能留在北京。。。
經過又一輪的廝殺和比拼之后,最后晉級決賽的,是浙江國資委和阿里巴巴聯合體,和來自北京的智路建廣聯合體。
結局呢差評君已經在文章開頭劇透了,最后的勝者是同樣有國資背景的智路和建廣聯合體。
選擇智路建廣聯合體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紫光很看重半導體行業整合與運營的經驗。
就這么說吧,雖然阿里巴巴的名氣較大,但在半導體領域,智路資本和建廣資產才是真正悶聲發大財的隱形冠軍,而且它們在這個領域的經驗,還真是阿里巴巴比不了的。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要數智路和建廣主導的對安世半導體的收購了,花了大約 180 億人民幣。
而僅僅在兩年之后,他們就以 300 多億的價格把安世半導體賣給了聞泰科技。
兩年一百多億的回報,我就問還有誰?
除此之外,瓴盛科技、思比科、瑞士富巴、奧地利半導體等等,也都有著它們的影子。
這么說吧,從 2015 年至今,國內半導體的十億以上的并購合作共 30 起左右,其中半數以上都有著智路建廣的身影。
而且就在不久前,他們又從全球最大的封測企業日月光控股手中,買下了其在內地的四家工廠。
可以說從芯片設計到最后的封裝測試,智路建廣全產業鏈都要買齊了。
換句話說,智路建廣就是個有國資背景、不差錢版的紫光集團。
毫無疑問,投入智路建廣的環抱,加入智路建廣大家庭,更可能整合上下游,并把自己做大做強。
相比之下,雖然阿里巴巴芯片在設計領域還是有一定的實力( 設計了如倚天、含光、玄鐵等等芯片 ),但比起智路建廣的全鏈路,差的可不是一點點啦。
當然啦,坊間呢還有另外一種不選擇阿里巴巴的說法,說是因為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了。
而這段時間美國對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監管越來越嚴格,選擇阿里之后,紫光的核心信息有泄露的風險。
這只是一種網友們的一種猜測啊,不一定對啊。
而如今,智路建廣的到來,讓紫光集團的破產重整之路迎來了新的階段。
而且智路建廣也在不久前給出了三種清償方案,幫助紫光集團還債。
只能說對于紫光集團來說,一切都好起來了。
最后也希望紫光集團在度過這次債務危機之后,能越做越強,能和那些國內半導體企業一起,真正挺起國產芯片的脊梁。
只能說一手的好牌,可別打臭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