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衰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有態度
2021
12/08
21:42
互聯網怪盜團
分享
評論

來源:互聯網怪盜團

本文原作于 2020 年 2 月,是我作為一個豆瓣老用戶,獻給這個小眾網站的一曲挽歌。我一直認為,豆瓣的衰落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系列錯誤操作的結果。當時寫這篇文章就是為了總結教訓,希望能為后來人起到一些借鑒作用。

昨天,在豆瓣被罰款之后,關于 “豆瓣竟然還活著” 的文章一時刷爆了全網。諸多跟我一樣的文藝青年(或文藝中年)們,都在緬懷豆瓣多年前的好時光,感嘆豆瓣怎么落到了今天的地步,同時慶幸豆瓣還沒有垮掉、還留給了大家一方凈土。可是,與其做廉價的感嘆,倒不如探討一下豆瓣衰落的真實原因。所以,我決定將本文再發一遍,供大家參考。

本文的核心觀點很明確:豆瓣的衰落,不是因為底線太高、曲高和寡,也不是因為輕視商業化,更不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豆瓣的產品經理犯了嚴重錯誤(阿北本人也包括在內),熱衷于與用戶賭氣、教用戶使用網站,而不是滿足用戶的真實需求。結果,本來應該最在乎用戶體驗的豆瓣,用戶體驗卻不斷下滑,這才讓豆瓣走到了今天的窘境。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嗎?

以下為正文。

2007 年 12 月底,我第一次使用一個叫 “豆瓣” 的網站,那里有很多書影音條目,還有日記、相冊等功能,我很快喜歡上了。接下來的兩年多,我在豆瓣寫過一些內容,加入過許多小組,認識了一些朋友并加了 MSN(暴露年齡了)。后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幾乎不再拜訪豆瓣了。

幾天前,我又瀏覽了一下豆瓣:首頁推薦內容還是在大量更新,小組還是有很多帖子,但是人氣已經與巔峰時期不能比了;現在,外界最關心的是豆瓣的 “電影評分”,因為它比較公正(不能花錢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票房。僅此而已。豆瓣的影響力不僅不能與微博、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百度貼吧這種超級內容平臺相提并論,也無法與 B 站、知乎、TapTap 這樣的垂直或興趣社區相提并論了。

當然,豆瓣一時半會垮不了,很可能過幾年也垮不了。創始人阿北說過,豆瓣能夠盈利(我相信盈利數字很小);它沒怎么買量,也沒做燒錢的生意,現金流應該尚能維持。作為一個小眾社區維持下去,也未嘗不可;但是,真可惜啊,當年的豆瓣曾經那么接近成功……

(現在豆瓣人氣最高的可能還是復活之后的鵝組?)

豆瓣的衰落有很多理由。我個人認為,豆瓣錯過了太多太多的成功機會;有些風口幾乎是被送到了它的產品經理面前,卻被活生生地錯過了。一言以蔽之:豆瓣的管理者,太執拗、太清高了,太喜歡跟用戶賭氣了。作為公司創始人也好,產品經理也好,技術人員也好,運營人員也好,必須牢記:你可以有原則,可以有信仰,可以力排眾議,這些都是可以通向成功的;但是千萬、千萬不要跟用戶賭氣。

最近十年,在全球游戲行業久負盛名的暴雪公司(注:不是動視暴雪母公司,因為動視表現的還不錯)處于漫長的下行軌道之中,新產品數量少、生命周期短,老 IP 的炒冷飯則越來越不被玩家欣賞。暴雪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 “教玩家玩游戲”—— 它希望讓玩家徹底按照他的規矩來,對每個細節都要控制,無視玩家自己的創造力,甚至視玩家的自由發揮為 “漏洞”“BUG”。

豆瓣犯下的錯誤與此類似 —— 在它最火的時候,它太熱衷于 “教用戶使用豆瓣”;教他們讀書看電影聽音樂,教他們交朋友,教他們聊天灌水。對于用戶的一些正常的(而且能賺錢的)訴求,它完全無視;對于用戶的一些自發探索行為,它急不可耐地撲滅(還找各種借口);它不是在滿足用戶日新月異的需求,而是按照自己既定的打法不緊不慢地走下去。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用戶不高興,豆瓣沒長大,坐看新的平臺一飛沖天。

因為新的平臺不跟用戶賭氣。跟用戶過不去就是跟錢過不去,也是跟影響力過不去。就像球星跟球迷賭氣、影星跟影迷賭氣一樣,是最不可取的。

(豆瓣電影評分比較公正,現在是外界最關注的功能)

舉幾個 “豆瓣產品經理跟客戶賭氣” 的典型案例吧:

豆瓣的內容條目,一開始只有 “書影音”。我們都知道,喜歡書影音的年輕人,有很大一部分也喜歡游戲。從 2007 年開始,無數用戶反復呼吁豆瓣增加 “游戲” 條目,被豆瓣官方反復拒絕。游戲迷不得不把心愛的游戲 “偽裝” 成電影或書籍,予以登錄評分;豆瓣的態度是 “發現一起刪除一起”。這真是毫無意義的賭氣!從 2010 年開始,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游戲行業一飛沖天,游戲渠道、游戲媒體、游戲周邊等產業環節也跟著蓬勃發展。最后,豆瓣還是羞答答地增加了游戲條目,但是太晚了。今天,TapTap、機核網這些游戲專業社區的估值很可能遠遠超過了豆瓣。

在早期,豆瓣首頁推薦條目主要是書評、影評、樂評。有些作者為了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文章,往往選擇將文章 “掛靠” 在某一個熱門書影音條目下。例如,你想對美國政局發表看法,可以選擇在《華氏 911》或《白宮風云》發表影評。對于這種 “擦邊球” 行為,豆瓣的態度依然是 “發現一起處理一起”,轉為個人日記甚至直接刪除。問題在于:豆瓣是一個 Web 2.0 社區,用戶才是做最終決定的人;它完全可以讓用戶以投票的方式把 “無關內容” 清除出書影音區。進一步說,它還可以改變首頁推薦規則和算法,讓原創作者沒有必要去打 “擦邊球”。但是它寧可選擇賭氣,以至于氣走了大批原創作者。

豆瓣小組功能誕生之后,迅速超越書影音成為流量擔當;到了 2010 年,小組討論已經占據了豆瓣全部內容的 70% 以上。對于這種意外驚喜,正常互聯網公司應該高興還來不及。豆瓣卻如臨大敵,因為小組功能不是它 “預設” 的主要功能,而且伴隨著一些運營和監管風險。結果,豆瓣既沒有管好小組,也沒有讓小組持續熱下去;它刪也刪了,封也封了,分流也分流了,限流也限流了,背了所有的黑鍋,沒有撈到任何好處。所謂 “豆瓣小組因為監管而衰敗” 純粹是鬼扯淡 —— 同期的百度貼吧、新浪微博的內容比豆瓣小組還多,但是人家的運營力量更強,就沒衰落。

(我曾經是豆瓣 FM 的忠實用戶,現在早就叛逃了)

有人認為,豆瓣的創始人阿北和產品經理們,可能從一開始就只想做個小眾網站,無心做大、無心賺錢、無心主流化…… 不好意思,這也是鬼扯淡。阿北的野心大得很,他嘗試過無數新概念、新功能,只是大部分都沒得到用戶認可,小部分得到認可的也沒堅持下來而已。

例如,2008 年豆瓣推出過在線虛擬社區 “阿爾法城”,用戶可以在城里建設虛擬住宅、展開虛擬社交。不知道為什么,“阿爾法城” 沒過多久就關閉了,可能是因為用戶在里面沒事可做吧。豆瓣后來還嘗試過幾次 “虛擬社區”,用戶反饋如何我不了解,關鍵是每次都沒堅持下來。

2010-11 年新浪微博走紅之后,豆瓣也押注 “類微博” 功能,推出了 “豆瓣說”,后來似乎改名 “豆瓣說說”—— 具體的時間線我記不清了,反正就是類微博的社交媒體,名字改來改去,功能改來改去,關注機制也是改來改去。當時的豆瓣本來就已經開始遠離主流了,這么改來改去就更沒人用了。

豆瓣還推出了 “同城” 功能,讓人一眼就想到大麥網;還有 “閱讀” 功能,讓人想到閱文集團或微信讀書;還有 “時間” 功能,也就是知識付費;還有我個人比較喜歡的 FM 功能。說實話,這些功能還可以,至少是能用的,但是并不極致。它們注定只能成為豆瓣的補充或次要功能,而此時豆瓣的 “主要功能” 已經邊緣化了。

有趣的是,從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啟以來,豆瓣用戶就在反復要求強化 “豆郵” 功能,把它做成即時通信工具。可是豆瓣的動作一直很慢,直到今天 “豆郵” 的 BUG 還是很多、用戶體驗平平。豆瓣愛好者甚至自己開發過基于豆郵的 “豆瓣聊” 應用。哎,無數互聯網巨頭在尋求開發微信和 QQ 的競品,豆瓣卻眼睜睜地看著機會錯過了。

(豆瓣把太多精力放在了無關緊要的次要功能上)

我能理解,一個內容社區的開發者 / 運營者,在某些方面是很有權力的:他們可以決定社區流量分配,可以決定哪些作者、哪些內容得到關注,可以刪文封人,可以隨意調整用戶界面,可以一聲令下就開展大型活動…… 這些 “權力” 給了他們一種虛偽的滿足感,讓他們以為自己就是老大。

錯了。任何內容社區的產品經理或運營經理都不是老大。任何游戲的制作方或運營費也不是老大。任何電商平臺的任何方面的負責人仍然不是老大。因為在互聯網行業,或者任何消費行業,真正的老大只有一個 —— 用戶。

任何創業者或管理者,在開始一個新產品,或者為老產品增加新功能時,都會面臨一個矛盾:“我的思路” 和 “用戶的需求” 可能是矛盾的,大量用戶的行為可能將產品導向完全未知的發展方向。這一點在游戲里表現的尤其充分:你開發了一個新英雄,把他定義為坦克,可是高階玩家很快拿他當刺客用了,而低階玩家又熱衷于讓他補 C 位。這里沒有什么 “對” 和 “錯” 的問題,關鍵問題在于:游戲還平衡嗎?用戶自創的玩法和策劃腦海中的玩法到底有什么區別?哪一種更能給用戶帶來最多的樂趣?

非游戲類的產品也是如此。豆瓣的產品經理認為自己是 “書影音” 平臺,但是用戶非常想增加游戲條目;用戶還明顯更喜歡小組功能;用戶又強烈要求強化豆郵功能。與此同時,豆瓣的產品經理擬定的擴張方向,卻與用戶訴求不一致。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到第一線去傾聽用戶的實際想法、與用戶溝通,心平氣和地權衡所有選擇。豆瓣是因為用戶而存在的,用戶并不因為豆瓣而存在。

豆瓣選擇了跟用戶賭氣,結果它就衰落了。當然,這不是它衰落的唯一原因,不過我們在此只討論這個原因。

(賭氣不但會失去用戶,還會失去愛情)

我衷心希望豆瓣能夠復興,畢竟它承載了我以及許多 “文藝青年 / 中年” 用戶的回憶。我也衷心希望其他的內容社區不要重蹈覆轍。當然,在內容社區擴張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從 “垂直 / 小眾” 擴張到 “水平 / 大眾” 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很多挑戰,“不跟用戶賭氣” 只是一個最低需求。

例如,你必須擁有一個效率極高、反應速度很快的團隊。你必須擁有結果導向、對現實高度敏感的企業文化。你可以依靠一群文藝青年或技術宅去建立垂直社區,但是你必須依靠一群鐵血戰士去打贏商業競爭。

在這方面,面臨挑戰的產品 / 平臺很多,名字就不點了。我希望它們都能熬出來,熬到修成正果的那一天。畢竟,為了達到今天的量級,它們已經吃了那么多苦、付出了那么多犧牲、做出了那么多正確的決策;如果倒在黎明之前就太可惜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美好愿望而已。

THE END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擊這里 尋求合作
深度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砍柴網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熱點

有不少網友認為,蘋果A系列芯片性能提升一年不如一年,是因為5nm制程工藝的鍋。換句話來說,就是以后制程工藝提升至3nm、2nm、1nm等,也不會給手機芯片性能帶來大幅度的提升。
態度
《掃黑風暴》都看了嗎?
態度
互聯網的增長紅利耗盡了。
態度
有贊可謂是 " 成也 SaaS,敗也 SaaS"。
態度
被網友心疼而一夜爆紅的鴻星爾克,還在“野性消費”著。
態度

相關推薦

1
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jizzjlzzjlzz性欧美| 成年福利片120秒体验区| 亚洲沟沟美女亚洲沟沟| 青青草91视频| 在线视频观看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粗喘撞吟np文古代| 国产欧美亚洲一区在线电影| 99re九精品视频在线视频|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污污动漫在线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 久草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视频| 99精品偷自拍| 日本SM极度另类视频| 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图片| 北条麻妃在线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下载| 欧美同性videos视频| 出包王女第四季op| 成人免费小视频|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麻豆|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杨幂被c原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性一级理论片在线观看| 深夜在线观看网站| 免费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含羞草影院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yuojizz|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 91福利国产在线观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