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作者丨王噸噸,編輯丨紫蘇
2020 年 3 月,喜茶公布 C 輪融資時,估值 160 億元;今年 7 月,喜茶再獲新一輪融資,估值暴漲至 600 億元;同期的喜茶上市傳聞中,將喜茶明年上市時的估值再度拉高到千億以上。
"600 億值不值 " 的問題背后,隱藏著新式茶飲行業是否面臨資本捧殺的爭議,以及網紅勢能見頂、同質化競爭加劇和下沉市場的反向圍剿。
作為當仁不讓的頭部品牌,喜茶從最初那家門可羅雀的小店到橫掃一線城市寫字樓,見證并參與了新式茶飲市場的十年變遷。
然而伴隨著創新乏力、成本高昂、壟斷原料市場、創始人聶云宸的 " 敏感 " 等等,也暴露出喜茶不少問題。品牌戰一直在持續,洗牌中的新式茶飲也進入了新的里程碑。
01、二次創業
喜茶創始人聶云宸出生于江西,在讀初中時跟隨父母移居廣東,高中畢業后進入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人文學院的行政管理專業。
2010 年,19 歲的聶云宸專科畢業,并沒有和同學一樣去找工作,而是決定創業。
當時,喬布斯的蘋果手機剛剛進入中國市場,聶云宸 " 抓住 " 了最火熱的智能手機風口,在廣州開了一家手機專賣店。
由于起步資金有限,那家店面的地理位置太過偏僻,售賣智能手機和相關配件的生意非常冷淡。
為了吸引顧客上門,聶云宸免費幫客戶進行刷機、越獄等軟件類服務,這在別的店里都是賺錢的業務,客流量的提升給店里的生意帶來了起色。
但好景不長,智能手機剛剛興起于中國市場的年代里,山寨機橫行霸市、占領線下,品牌方開始向線上電商渠道發力," 網購 " 成為了線下門店的最大對手。
與此同時,經過一兩輪換代后,熟悉智能手機的人也多了起來,軟件服務不再是手機專賣店的壁壘。
帶著 " 第一桶金 " 的 20 萬元,聶云宸關閉了那家恢復冷清的手機店,也為第一次創業的試水畫上了句號。
2012 年,經過半年的籌備,聶云宸開啟了第二次創業,一家名為皇茶 Royaltea 的奶茶店在江門市九中街開業。
在聶云宸看來,奶茶是一個可大可小的事業,往小做可以從一個小檔口做起,往大了看就是中國的年輕茶飲行業。
在籌備第二次創業的時候,聶云宸嘗試過市場上所有品牌的奶茶,皇茶的第一家門店里,不僅投入了初次創業的 20 萬積蓄,從徽標設計到裝潢布置全部是他自己完成的,都是顯而易見的心血。
但付出不一定就有回報。
奶茶店看似成本低、門檻低、利潤高,講究薄利多銷,但如何 " 多 " 起來往往是新品牌最頭疼的事情。
與當年手機店相似的場景復現,門可羅雀,甚至有過一天盈利不超過 20 塊的困境。
這一次,聶云宸不再用邊緣化業務免費的方式來吸引顧客上門,而是抓住了 " 酒香不怕巷子深 " 的精髓。據說,他每天至少要將茶的配方修改六次以上,嚴格而耐心地調整原料的比例。
一年后,聶云宸在廣東江門陸陸續續開了三家分店。除了堅持飲品口味的調制,店面裝修和菜單設計等大大小小的事務都要參與,身兼數職。
但產品始終是奶茶店的核心。每隔一段時間,聶云宸會在網上展開調查,收集顧客對自己奶茶味道和質量的反饋。
在不斷更新菜單的過程中,逐漸摸索出芝士茶系列等小爆品,小店門外逐漸有了排隊的跡象,生意漸好。
從 2014 年的中山小欖的店開始,皇茶的店面擴大到 100 多平米,效果立刻顯現,新店的營業額超過了之前所有門店。
2016 年,皇茶的門店數量已經發展到 40 余家,據其在官方品牌描述中提到的," 已經是排隊的代名詞 "。
打響名氣之后,一些帶有 " 皇茶 " 相關字樣的山寨茶接連出現,甚至在聶云宸去注冊商標的時候," 皇茶 ROYALTEA" 都被人注冊了。
" 長痛不如短痛," 聶云宸談到此事時表示,他們綜合考慮了各種情況,甚至愿意承擔一段時間內的營業額下降的損失和風險,也要解決品牌長久發展的最大障礙。
2016 年,聶云宸買下了已經成功注冊的商標喜茶,隨后的 1 個月里,50 多家 " 皇茶 " 直營門店全部更名為喜茶。
聶云宸在總結創業經歷時曾說," 創業,首先應該把錢以外的事情全部做完,資金往往是創業中的最后一環。作為創業者,把不用花錢的部分全部做好,整個項目也就差不多了。"
改名之后,喜茶 " 差不多了 ",很快獲得了 IDG 資本和樂百氏創始人 1 億元的 A 輪投資,完成第一次跳躍。隨著資本的介入和媒體的曝光,喜茶開始走向更大的市場。
02、網紅退燒
2017 年初,喜茶紅遍全網。
排隊 7 小時、黃牛加價 250% 倒賣、每人限購 3 杯,一系列自帶傳播屬性的數字,讓喜茶成為霸占朋友圈的第一杯網紅奶茶。
網紅氣質,過猶不及。對于喜茶的 " 自發宣傳 " 很快就帶上了些許魔幻色彩。
比如,一天可以賣出 3000 杯,杯子疊起來有廣州塔那么高;全國超過 50 家分店,單店最高月營業額 300 萬,超過星巴克;排隊 6 小時買到一杯喜茶成為常態。
站在聚光燈下的喜茶,開始成為網紅茶飲行業的經典案例。成功者的一句夢話都能被解讀為天機泄露,喜茶的每一個細節都被放大為必不可少的成功因素。
聶云宸曾提到他的偶像是喬布斯,崇尚簡約而又實用的設計。他的兩次創業也確實與喬布斯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第一次是產品,第二次則體現在產品和門店設計。
那個喝奶茶的小男孩漫畫形象,可調節式杯蓋,極簡式包裝與門店設計,被總結為時尚文化,作為必不可少的儀式感元素,積累出消費體驗的質變。
任何網紅品牌的背后都不能缺少社交元素,因為 " 網紅 " 一詞本身就帶有社交屬性。因此,喜茶的門店布局受到熱捧,其大型門店中開辟出的第三空間,被推崇到與星巴克 " 辦公區 " 同樣的高度,好在當時還沒有氣氛組的說法。
以此延伸,高端寫字樓、大型商城的選址,貼合了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遠高于平均價格的售價也不再突兀,反而是因為精準地將目標用戶定位于 20-30 歲的精英白領,引領了高品質的消費習慣。
目標用戶消費能力高,價格自然水漲船高,貴不是產品的缺點,而是順利登陸一線城市的利器。
這些精心而巧妙的設計,集成于喜茶的門店,記錄于每一位排隊或參觀別人排隊的人,放大于朋友圈等社交媒體,進而撩撥更多人的好奇心,形成網紅屬性的 " 良性循環 "。
但這個循環被一篇 " 不合時宜 " 的報道打破。
同年 6 月,有媒體報道稱,網紅店排隊的人群中有職業黃牛。" 喜茶的投資很大,第一天一共聘請了 300 多個人假排隊。黃牛們每天都會在朋友圈里招人排隊,排隊一趟報酬 30 塊。甚至有些阿姨,給 15 塊、20 塊就愿意來排。"
喜茶方面辟謠稱,當時正在嚴厲打擊黃牛,希望為顧客創造好的排隊環境,自始至終沒有聘請過人假排隊。
但人民日報、財經網、新浪、中新網的微博都曾轉載關于黃牛排隊的爆料內容。
從輿論層面看,這場社交媒體上的隔空斗法最終不了了之,但網紅奶茶的競爭仍在繼續。
雖然喜茶官方辟謠曾聘請黃牛排隊,但在喜茶 " 打擊黃牛 " 之后,排隊的現象也逐漸消失于喜茶的門店。
根據聶云宸在 2018 年 7 月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所透露,其門店平均出杯量近 2000 杯 / 天,這比 2017 年巔峰期的 5000 杯 / 天的出杯量,直降一半多。
此外,以奶蓋茶和鮮果茶為代表的新式茶飲,從 2016 年開始逐漸取代以粉末沖調的初代奶茶,成為奶茶市場的主流。資本追逐風口、爭相入局,新品牌如雨后春筍般順勢而起,新茶飲行業的競爭也愈發激烈。
比如,奈雪的茶在 2018 年完成天圖投資數億元 A+ 輪融資,此輪投后估值達 60 億元,成為獨角獸,而談妥這筆融資只用了一頓午飯的時間。
幾乎同時,答案茶、鹿角巷火于短視頻平臺," 網紅奶茶 " 遍地開花之后,消費者后知后覺,新媒體營銷、年輕化設計與爆款產品,都不是新式茶飲市場難以跨過的門檻,憑借顏值和營銷占領用戶心智,也不是哪個品牌的專利。
新式茶飲市場迅速進入同質化競爭階段,喜茶與競爭對手一起完成了第二次跳躍。
2018 年 11 月,奈雪的茶創始人在朋友圈公開點名喜茶抄襲:" 新式茶飲業剛剛開始,需要更多的產品思考與產品創意,抄襲是最容易的,但是不斷創新和有自己的清晰的定位才是品牌企業的長久之道。"
聶云宸馬上回懟:" 你對市場競爭、抄襲、創新這三個詞的理解和我有巨大的差異,同時也能看出你對喬布斯和蘋果知之甚少。"
聶云宸的話并不多,在不少媒體報道中,他似乎喜歡藏著掖著,并不樂于分享。每次的「發聲」,都伴隨著行業和他自己的 " 敏感 "。
隔空互懟的戲份喂飽了吃瓜群眾,精彩程度只有當時的手機行業和近期的娛樂圈可以媲美,而這些都是同質化競爭程度極高的行業。
在新品牌 " 做大做強 " 的時期,網紅化能夠幫助品牌迅速獲取關注和流量,對于消費品牌而言,是低成本高轉化的獲客方式。然而,很多餐飲類網紅都難逃 " 曇花一現 " 的宿命。
有媒體統計,網紅品牌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 6 個月至 1 年的時間,甚至更短。其根源在于品類的單一性和制作的高度可復制性。
但進入了同質化競爭階段的新式茶飲已經進入了精細化運營時期,網紅品牌已經不再是喜茶們的唯一定義。
03、" 吹 " 泡沫
2021 年 7 月 13 日,喜茶完成 5 億美元融資,刷新茶飲界融資紀錄,估值翻了接近 3 倍,在一年半的時間里,從 160 億元瘋長到 600 億元。
與此同時,關于喜茶上市的傳聞開始發酵。連線 Insight 獨家報道稱,喜茶或選擇明年赴港上市,目標估值為 1500 億港元。
作為對比,已經搶跑 " 奶茶第一股 " 的奈雪的茶,今年 6 月 30 日上市時的開盤市值是 324 億港元,目前最新市值已跌落至 167 億港元,喜茶的估值約等于 4-9 個奈雪的茶?
前瞻經濟學人最新報告數據顯示,茶飲行業中,喜茶的市場份額為 27.7%,奈雪的茶以 17.7% 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二者之間的差距不到 2 倍。
另據雙方各自公布的數據,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喜茶在海內外 61 個城市已開有 695 家門店,奈雪的茶門店總數截至 2021 年 2 月 5 日也已達到了 507 家,門店數量的差距也維持在量變的范圍內。
根據奈雪的茶招股書中公布的數據,2020 年其單店日平均銷售額約為 2.02 萬元,同期喜茶的單店日平均銷售額約為 2.62 萬元,單店銷售額的差距乘以門店數量,依然不足以引發質變。
在 " 喜茶值不值 600 億估值 " 的討論聲中,又傳出了 " 收購樂樂茶 " 的爭議。
7 月底,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曾報道喜茶欲收購新式茶飲品牌樂樂茶,并在《》一文中分析新式茶飲進入并購時代的跡象。
而聶云宸表示 " 徹底、完全、堅決放棄 " 收購樂樂茶,3 天后喜茶宣布投資咖啡運營品牌 SeesawCoffee。這筆閃電投資被媒體報道為 " 只打了一個電話 ",效率極高。
顯然,喜茶的高估值需要新的支撐。
近兩年,喜茶一直在維持主品牌優勢的同時加快多維度業務的布局,比如嘗試子品牌和跨品類產品的策略。
喜茶的子品牌喜小茶,產品平均每杯單價為 13 元,定位中端主打下沉市場,意在收割主品牌之外的增量市場。
對喬布斯知之不少的喜茶主品牌定位高端,喜小茶顯然瞄準了主品牌錯失的下沉市場。正如營銷公司華與華老板華衫所說," 所謂 B 格,就是把自己逼進一個小格子里。像喜茶這樣,400 多家店,只有頭部品牌二十分之一。都排隊,也做不了多大生意。"
有人說,小鎮青年是新式茶飲的下一個必爭之地,但新式茶飲是典型的梨形身材,中腰部相當豐滿。
coco、一點點、書亦燒仙草、益和堂、滬上阿姨……數十家茶飲品牌各自發力,競爭激烈,何況五環外還有個門店數量 12000 家的蜜雪冰城。
喜小茶不但面臨著下沉市場其他品牌的競爭,同樣面臨自身的取舍問題。其定價是主品牌產品的一半以下,需要在保持主品牌調性的同時避免分流喜茶的消費群體。
600 億的估值之中,包含了資本對于喜茶整體產品矩陣的期待,奈雪的茶上市破發是前車之鑒,相比于如何支撐估值的問題,喜茶更應該思考如何避免成為資本游戲的棋子,解題思路仍在于產品本身。
在缺少技術壁壘難以構成護城河的新茶飲紅海中,唯新不破、唯快不破,誰先推出占領消費者認知的新品,誰就能在短期內維持優勢。但同樣受限于技術門檻低,新品的優勢期非常短暫。
今年 3 月,奈雪上新 " 霸氣玉油柑 ",5 月,喜茶上新王榨油柑等三款油柑飲品。6 月,喜茶上新 " 黃皮仙露 "、" 多肉黃皮仙露 ",奈雪的茶推出了霸氣金玉黃皮。但即使找來了油柑、黃皮這種小眾的水果,品牌們也避免不了同質化的現象。
相比于當初的互懟,這些相似新品并未引起雙方在輿論層面的交鋒,顯然小眾水果的新品開發只能暫時緩解,并不是長久之計。產品之外,所有的新式茶飲品牌都需要新的增量空間。
無論喜茶是否真的在籌備上市,這顯然將是喜茶的第三次跳躍。可跳板是向上還是一縱三跌而下?
04、結語
三里屯熱鬧的 introlemons 在這個夏天因手打檸檬茶火出圈,主打的「原諒檸檬茶」也頗受好評。但這款明星產品卻下架了好幾個月,與之成為鮮明對比的是喜茶推出的相似爆檸茶。
在 introlemons 店員的口中,下架主要因為原料——香水檸檬缺貨。飲品從業人士對觀潮新消費表示,不少用香水檸檬的產品都多少缺貨,主要原因是喜茶不光抬高了上游香水檸檬等原料的價格,還直接從貨源上壟斷了。
消費賽道少有永遠的第一名,每個品牌都想成為同領域的茅臺,但還沒有哪個品牌能夠收割壟斷福利。即使喜茶現在坐上了頭把交椅,但依然無法杜絕蜜雪冰城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資本涌入消費市場大行其道,燒錢圈粉、上市圈錢的玩法相當熟稔,市場競爭冷酷無情,但流量營銷花樣百出。消費者看不懂瑞幸的財務報表,也看不到吳亦凡的聊天記錄。
第一次創業時免費為顧客安裝軟件的聶云宸,如今已經完全明白了 " 酒香不怕巷子深 " 的真義。但在 " 喜茶值不值 600 億 " 的爭議中,怎么很少有人真的去討論這杯茶好不好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