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極客公園
Android 也許不是最好的操作系統(tǒng),但一定是最受歡迎的。
今年以來,華為 HarmonyOS、微軟的 Windows 11、還有一些 Linux 發(fā)行版陸續(xù)宣布支持 Android app,而在此之前,谷歌自家的 ChromeOS 也早已能運行 Android app。
Android 仿佛成了一塊任人宰割的肥肉,但作為主導 Android 的 Google,并沒有對此做出任何表態(tài),難不成 Google 愿意放任不管,順便當個大慈善家?
Android 被薅羊毛合情合理
Android 被薅羊毛的命運,也許從它開源那天起就注定了。
Android 早在 1.0 版本發(fā)布前就被 Google 收購,它基于 Linux 內核開發(fā),必須遵照 GPL 協(xié)議進行開源,這個開源項目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 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AOSP 具備 Android app 的運行環(huán)境,不過它并不等于 Android,只能算是「半成品」,而 HarmonyOS、Windows 11、Linux 發(fā)行版之所以兼容 Android app,就是因為它們基于或內置了 AOSP,同樣的,這也不能算作 Android 系統(tǒng)。
Android 與 AOSP 最大的不同,即 Android 集成了 GMS 服務,AOSP 則不具備。
Google 收購 Android 時,看中了其在移動平臺上無窮的商業(yè)潛力,之后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Android 很快成為全球第一大操作系統(tǒng),這讓 Google 得到了數(shù)十億用戶,商業(yè)潛力不言而喻。
在 Android 普及過程中,Google 通過其在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上強大的優(yōu)勢,將 Chrome、Gmail、Maps、Play Store、YouTube 等國民應用服務打包成「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集成到系統(tǒng)中,如果想要使用 GMS,最好的體驗就是購買一部 Android 手機,可以說 GMS 與 Android 是相輔相成的。
因此,在華為和微軟們看來,Android 其實算不上一塊「肥肉」,它們看中的也不是 Android 系統(tǒng),而是背后豐富的應用生態(tài),所以用「薅 Android 的羊毛」來表述或許更合適一些。而對于 Google 來說,像 Windows 11 和一些 Linux 發(fā)行版雖然支持 Android app,但脫離了 GMS 服務,所以說 Google 管不著,也沒有權利管。不過受到政策限制的華為是個例外,HarmonyOS 用自有的 HMS 代替了 GMS,但 Google 對此也只能表示無奈。
AAB 替換 APK 并非加強應用管控
雖然從系統(tǒng)層面無權管控,但 Google 還能在應用層面進行限制。最近一段時間,Google 宣布從 8 月份起,Play Store 規(guī)定用 AAB 格式取代 APK 格式作為新的應用安裝包,這看起來只是簡單的格式變化,不過聯(lián)想到 HarmonyOS、Windows 11 等系統(tǒng)剛剛兼容 Android APK,而 Google 的此舉,似乎堵上了這些第三方系統(tǒng)薅 Android 羊毛的途徑。
這樣的做法與華為 HarmonyOS 看起來很像,HarmonyOS 手機系統(tǒng)同時兼容兩種格式的應用,一種是 Android 原有的 APK,另一種則是鴻蒙的 HAP 應用,HAP 應用可以部署到不同硬件條件的智能終端上,但最重要的是,華為出于構建鴻蒙生態(tài)的需要,希望用 HAP 應用逐步替代 APK。因此 HAP 只兼容 HarmonyOS,并不兼容 Android。
不過 Google 與華為不同,前面我們說過,Google 只在乎 GMS,對于 Android 應用生態(tài)則一向秉持著開放態(tài)度,這也是 Android 生態(tài)枝繁葉茂的根本原因,而至于 AAB 格式,實際上是一種更先進的應用封裝形式。由于 Android 設備數(shù)量眾多,配置各不相同,所以我們下載到的 APK 其實包括了針對不同機型的資源文件,這樣會造成許多資源浪費。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Google 從 2018 年開始推行 AAB 格式,AAB 只作為開發(fā)者上傳至應用商店的格式,用戶下載到的依舊是 APK。區(qū)別在于,AAB 格式安裝部署更加靈活,可以針對不同配置、不同分辨率的機型提供對應的 APK 版本,因此用戶下載到的 APK 文件會是專屬的,體積更小,也更節(jié)省資源。這才是 Google 推行 AAB 的主要目的,而并非加強應用管控。
Google 急需下一個 Android
實際上,Google 并不需要對 Android 應用生態(tài)進行過分管控,相比于此,更大的問題是 Android 系統(tǒng)本身帶來的。
在未來,多端融合、萬物互聯(lián)將成為硬件發(fā)展的主題,同樣也會是操作系統(tǒng)的迭代方向,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未來的操作系統(tǒng)多會朝著華為鴻蒙的方向發(fā)展,即全場景操作系統(tǒng),一套系統(tǒng)將面對多套終端。
而彼時 Android 則會失去優(yōu)勢,在我們印象中,Android 更適用于手機和平板這種相對高性能的設備,但由于其先天的限制條件(最小運行內存不得低于 512MB),卻不適合智能音箱、智能手表和汽車這些算力相對較弱硬件平臺。此外,Android 作為基于 Linux 內核開發(fā)的操作系統(tǒng),維護和管控的難度也很高,由此衍生出的版本碎片化問題直到如今也讓 Google 頭痛不已。
Google 并不是沒有準備,它早在 2016 年就開始了 Fuchsia OS 的計劃,F(xiàn)uchsia OS 的理念與 HarmonyOS 極為相似,一樣采用微內核和模塊化設計,可以部署到手機、汽車、音響、手表等不同的硬件設備上,當然 Fuchsia OS 的手機系統(tǒng)一樣兼容 Android app,只是 Google 的研發(fā)進度實在太慢,直到現(xiàn)在還沒什么太大進展,它作為 Google 的下一個 Android,距離用戶似乎還有很遠。
技術變遷總是很快,僅擁有十余年歷史的 Android 也將不再適應未來的硬件發(fā)展趨勢,不能滿足 Google 的需要了。它唯一留下來的,也許就是豐富的應用生態(tài),被薅羊毛是 Android 最好的歸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