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極客之選
看似無情,實際上是一種無奈之舉。
距離 Windows 11 發布已經過去一周,雖然比起蘋果發布會,Windows 11 連熱搜榜都沒能登上,但這并不代表沒人關注,相反,在過去一周里,很多數碼愛好者圍繞其對 Android 應用的支持、對老機型的升級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與以往不同的是,在這次大版本升級中,微軟對老電腦的態度與以往截然不同,這也引發了很多爭議。
微軟終于拋棄了老電腦
對于很多人來說,第一次使用電腦接觸到的就是 Windows 系統,這也是很多人最熟悉的操作系統。時至今日,盡管面臨著蘋果和谷歌的強力競爭,但 Windows 還能把握住全球 75% 左右的市場份額,這背后的原因,除了出色的兼容性外,也離不開海量老機型所奠定的堅實基礎。舉個有點夸張但又很真實的例子,有些人把一臺電腦從 WinXP 一路用到了 Win10,如果換作其他系統應該很難做到。然而,隨著 Windows 11 的發布,這種「好事」也許不會再延續下去了。
Windows 11 發布后,微軟一改往常對老機型開放的態度,只是在發布會上并沒有特別說明,直到很多用戶升級時才發現各種問題。有意思的是,如果單看官方給出的要求,其 1GHz 處理器、4GB 內存、64GB 硬盤容量的最低配置標準并不過分,但大多數用戶不了解的是,這次還要求電腦具備 TPM 2.0 模塊,而這也是老機型面臨的最大阻礙。TPM 2.0 標準于 2016 年制定,近兩年才被大范圍應用到產品上,據微軟稱,TPM 2.0 可以提供硬件級的隔離和加密,在安全性方面相比之前可以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除了 TPM 2.0 外,微軟還對 CPU 提出了更嚴苛的條件,在官方給出的支持列表中,8 代酷睿和 2 代銳龍之前的型號均未出現,再加上 TPM 2.0 的限制,也就是說只有 2017 年后發布的電腦才能完美運行 Windows 11,但實際上單從性能角度來講,很多 2017 年之前的產品也能夠完美運行,只是微軟并沒有給出明確支持的態度。
更有意思的是,在預覽版系統推送后,很多 2017 年前老電腦通過「民間破解」方法得以升級,于是微軟又補充道,盡管這些老型號支持升級,但并不符合 Windows 11 對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總之,Windows 11 對老機型的支持標準模糊不清,但確實可以感覺到,這次微軟想要擺脫老機型的束縛。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對微軟而言,支持老機型能夠維持其龐大的用戶體量,但從另一個角度講,當一個新系統面對海量老硬件時,無疑也加大了適配難度和維護成本。近幾年來,Windows 系統的口碑相比 WinXP 和 Win7 時期下降了很多,不少用戶傳來了抱怨聲,吐槽藍屏、死機、字體模糊、廣告彈窗等現象的越來越多,但實際上這些問題中,Windows 自身原因造成的并不多,就拿藍屏來說,除了微軟偶爾推送「咖喱味」補丁導致全球用戶大批量藍屏,更多的應該是老硬件不適配、或者驅動程序不兼容這種個性化問題,而老機型往往更容易出現這種現象。
因此,微軟提高「最低配置」也是一種無奈之舉,雖然很多老硬件因此被淘汰,短時間內也會遭到不少用戶的不滿,但至少,微軟之后可以把精力放在近幾年和未來的新硬件上,以此來提升 Windows 電腦的體驗,當然,前提是在微軟給力的情況下,否則只是美好的空想。目前,Windows 11 在老硬件適配上依然躊躇不定,用戶可以通過修改注冊表、或者是替換 dll 文件等方法強制進行更新,但等到秋季正式版面市時,微軟很可能加大限制力度。
有意思的是,當我們上手 Windows 11 預覽版時,發現系統版本號為「21H2」,即延續了 Win10 時期的命名規則,聯想到此前微軟曾表示 Windows 10 將是最后一版 Windows,不妨假想如今的 Win11 其實就是 Win10 21H2 版本,只是出于對「升級換代」的渴求,微軟做出了重命名這種「違背祖訓」的決定。實際上從功能方面講,除了支持 Android 應用,你很難再找出能夠稱之為「代際升級」的改變了,從這一角度來說,改名 Windows 11 也許是為了增強用戶的換機動力,畢竟歷代大版本更新也許讓微軟明白了「科技以換名為本」。
不破不立,有舍有得
除去提升「最低配置」,Windows 11 也對更進階的「推薦配置」做出了更高的硬件要求,比如 5G 網絡、HDR 顯示器、更好的收錄音設備、更多的交互傳感器、更大更快的固態硬盤,這些功能在基礎之外可以提供更好的體驗。實際上每代 Windows 大版本更新都會推動未來幾年內的硬件升級,Windows 11 也不例外。
未來幾年,隨著 Windows 11 裝機量的提升,PC 產品可能會迎來更大的變化,尤其是觸控很可能會得到率先普及。微軟從 Windows 7 開始支持多點觸控,Windows 8 更是為觸控操作單獨設計了 Modern UI,但多年來 Windows 的觸控卻始終處于一個尷尬境地,畢竟在桌面應用中,鍵鼠的效率遠比觸控更高。但從 Windows 11 開始,隨著 Android 應用的引入,觸控功能肯定會得到更大的發揮。事實上在 Windows 預覽版中,很多 UI 設計也更傾向于觸控操作了,例如菜單間距明顯變寬,控制中心的控件、資源管理器中常用的復制、粘貼、重命名等操作也被設計為更適合點按的圖標形式。
除去新功能的加入,還有一些曾經很重要的功能終被棄用,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擁有二十多年歷史的 IE 瀏覽器,這次 IE 瀏覽器將從 Windows 11 中徹底消失,曾經的它與 Windows 深度捆綁,甚至登上了 Windows 95 的開機畫面,微軟還因此被扣上了「壟斷」的帽子,直到今天,還有不少網銀需要依賴于 IE 瀏覽器才能運行,但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迭代,基于 Chromium 內核、性能更出色的 Edge 代替了它。
就像極力甩掉 IE 瀏覽器一樣,微軟如今對于老電腦同樣也表現出了相同的態度,只是 IE 有了更好的替代品,但未來 Windows 11 能否達到我們的預期還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