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鋅刻度
" 看 " 電視,到 " 玩 " 電視?
撰文/ 楊皓然
編輯/ 黎文婕
在前不久京東 "6 · 18" 電商節上,游戲電視銷售火熱,成交額同比上漲超過十倍,索尼游戲電視新品 X91J1 的成交額更是在一小時內突破了千萬元," 年輕人的第一臺游戲電視 " 再次成為了熱門話題。
事實上,由于游戲機解禁、游戲產品精品化、疫情隔離等一系列原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電子游戲,尤其是主機游戲,作為自己主要的休閑娛樂方式,并且開始逐步變得 " 硬核 ",追求更加舒適的影音和游戲體驗。
有這樣一群游戲受眾,自然也使市場對電視機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 " 看 " 電視的時代," 玩 " 電視,也許能成為消費者購買電視機的新理由。
昔日客廳王者,今日為何落灰?
電視機產業的處境一直很微妙。
隨著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的普及,傳統電視開機率逐年下降,電視機已經失去了過去 " 一戶一臺 " 的家電霸主地位,國內電視機廠商幾乎一直處在在探尋產業革新和轉型的路上,和忽冷忽熱的市場做著長期的角力。
而最近這幾年,由于需求不旺、成本上升等等原因,國內彩電市場再度遇冷,2020 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疫情沖擊,更是令本不景氣的產業雪上加霜。
據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2019 年全年彩電零售量為 4772 萬臺,同比下降 2.0%;零售額為 1340 億元,同比下降 11.2%。2020 年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達 4450 萬臺,同比下降 9.1%;零售額規模 1209 億元,同比下降 11.7%,創下近六年新低。
而奧維云網預計,2021 年彩電市場零售量還會繼續下降,跌破 4396 萬臺。
數據來源:奧維云網
這樣的數據也從側面透露出一個現實——國內消費者對于電視機的購買需求似乎越來越低了。
時代變遷,竟然有消費者開始質疑起 " 家電王者 " 電視機的必要性,甚至拒絕電視機,不禁令人感慨萬千。
然而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雖說人們對于影音娛樂的熱情從未消退,但隨著技術迭代更新,承載影音娛樂的載體也愈發豐富,越來越多的影視劇、電影上線視頻網站和手機 APP,而功能相對單一的電視機在人們家庭中的地位被不斷削弱。
27 歲的于佳誠家里的老電視壞了,原本下意識決定購置新電視機的他,在一番考慮后還是放棄了自己的打算,據他表示,電視機在自己人生過程中留下過許多美好的記憶。
但到了當下,他卻怎么也找不到購買一臺電視機的理由," 倒也不是嫌棄電視啥的,主要就是沒機會用。現在手機又能看劇,還能玩游戲,而且體積也小,拿著躺床上玩又方便又舒服,我現在下了班之后回家就玩手機,電視機完全就是吃灰的狀態,上次如果不是因為我媽來看我的時候用了電視,我都不知道電視壞掉了。這我要換臺新的,總覺得有些浪費錢。"
事實上,在強調個性化的年輕人當中,有于佳誠這樣放棄電視機的人也越來越多。像是 26 歲的郭小楊,在新房裝修時就堅持拒絕了父母讓他購買電視的要求。而比起只是單純覺得 " 電視用不上 " 的于佳誠而言,郭小楊對于電視機的怨言就要多出不少。
在他看來,電視機缺點多多:價格貴,不常用,藍光傷眼睛,又占地方,還沉,也沒什么獨有的功能,打開之后各種廣告令人煩躁,除了情結之外一無是處。
" 我想看電影電視劇拿面墻上投影就行了,屏幕大小還碾壓電視機,而且幕布隨時都能收起來。不買電視機,把被電視墻占據的空間拿出來放書架放書、放展示柜放手辦模型不香嗎?" 郭小楊吐槽道。
顯然,在投影儀一類的代替品出現之后,僅用于觀看電視節目的電視機,其地位還將進一步被動搖。
主機游戲,能否帶領電視重返主場?
不過,有年輕人拒絕電視機,也有大把的年輕人對電視機愛不釋手,而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后疫情時代處于增長階段的國內主機玩家群體。
電視機這一物件在主機游戲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大部分的主機游戲的游玩場景之中,電視機總會肩負起顯示屏的重要責任,以至于主機游戲也有電視游戲的別稱。
但事實上,主機游戲并非天生為電視而生,最初的主機游戲所使用的顯示屏也并非電視,而是一塊電子儀表屏幕。直到 1972 年 9 月,歷史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商品化電視游戲主機 Magnavox Odyssey 發售后,電視機才開始正式接手家用游戲機顯示屏的使命,并相伴至今。
隨著技術發展,個人電腦開始普及,主機游戲也可以通過電腦顯示屏呈現了,在投影儀成為客廳新貴后,也有不少玩家使用投影儀游玩主機游戲。
不過,電腦顯示屏受到尺寸問題限制,而便宜的投影儀有畫面較暗、清晰度不高、延時明顯、拖影大等各種問題,導致玩家的游戲體驗大幅下降,而解決了上述問題的投影儀價格也不會特別美麗,性價比不會很高,因此,對比下來,電視機仍是玩家游玩主機游戲的首選。
而在 2014 年游戲機禁令正式解除后,主機游戲的藍海向著國內市場奔涌而來,令游戲市場萌生新的商機。而與此同時,國內智能電視方興未艾,被視作是未來電視發展的主要方向,不少互聯網企業紛紛向智能電視市場進軍,而傳統電視企業也不甘落后,紛紛推出智能電視產品。
根據 DisplaySearch Strategy Analytics 的統計,2014 年智能電視機的全球出貨量滲透率為 36%,而 2019 年時這一數字達到了 70%,智能電視正在漸漸主導電視市場。
數據來源:DisplaySearch Strategy Analytics
和傳統電視相比,智能電視擁有開放式平臺,可以聯網,能夠安裝一些軟件,功能更加豐富,而游戲也算是其主推的功能之一。
只不過,智能電視上提供的游戲大多是些從手機端移植上去的輕度游戲,平時家庭聚會用于消遣還行,但對硬核玩家而言始終還是差點意思。
然而,雖說智能電視配套的游戲功能并不能讓玩家滿意,但這些擁有更大屏幕、更高清晰度的電視機,還是成了不少游戲玩家的心頭好,而國內智能電視的開機率也是因此穩步提升。
根據酷云互動統計,2019 年,國內智能電視的日開機率已經達到了 51%,日開機時長長達 348 分鐘,足以和有龐大 App 陣列支持的智能手機進行較量,而隨著智能電視繼續擴展游戲等娛樂功能,重返客廳 C 位,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玩游戲更爽,割錢包更痛
游戲機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但游戲電視在國內其實是一個很新的概念,當然,這并不代表著玩家就沒有對專業化的大屏電視的需求,只不過過去技術限制了產品形態的想象空間,而游戲機禁令的存在也使得其受眾的需求一直沒能進入廠商視野。
而如今,泛娛樂風口持續,游戲市場熱度漸升,解禁后的主機市場開始釋放潛能,玩家們在游戲方面對電視機的需求才被廣泛認知到,不少國內互聯網企業趁此機會主動出擊," 游戲電視 " 隨之被推上流行前沿。
既然冠名 " 游戲電視 ",這類產品的賣點自然是圍繞游戲展開的,從玩家的角度來看,他們對于游戲用的電視機無非是以下幾點需求:
首先是接口,接口的數據傳輸速度會影響到游戲過程的流暢程度,不少熱衷于 FPS 等強調競技性游戲的玩家就很看重這一點,特別是在次時代游戲主機問世后,畫質的升級對于接口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有無具有 48Gbps 傳輸速度的 HDMI 2.1 接口,已經成為了左右玩家選購游戲電視的一個重要因素。畢竟,4K120Hz 的游戲畫面確實絲滑,令人心動。
其次是畫質,對于畫質,玩家們的口味可謂是相當刁鉆,要求電視能支持 HDR(高動態光照渲染)效果以保障畫面的光照色彩和細節表現;要有 120Hz 的屏幕刷新率讓畫面流暢一點;要有 ALLM(自動低延遲模式)、VRR(可變刷新率)功能減少畫面的延遲、卡頓、撕裂等現象 …… 總之,就是要畫面更為流暢,不卡頓,不拖影,細節表現豐富,為玩家帶去更好的視覺體驗。
HDR 效果對比
再次是音質,相比畫質,玩家對于電視機音質的需求會小一些,因為如果電視機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還有外接音箱的選擇,但如果一定要對電視機的音效有要求,當然還是最好搭載杜比音效系統,使玩家在游玩游戲時更有沉浸感。
而至于游戲電視名號里自帶的游戲功能,就如前文所言,雖說對玩家而言并不算一無是處,但就目前看來,各大游戲電視廠商還沒有特別驚艷的獨占游戲內容,作為噱頭的各種小游戲著實不夠吸引人。不過,隨著云游戲技術繼續推進,游戲電視作為載體,倒也算未來可期。
而在知道了玩家想要什么以后,廠商們的行動倒也十分積極,國內消費者熟悉的幾位彩電巨頭也開始紛紛布局游戲電視產品。
2020 年 3 月左右的時候,和電競產業一直走得很近的 TCL 發布了游戲智屏 C9,搶先友商們一步沖出賽道,而到了 5 月,海信也不甘落后地推出了 E75 系列游戲電視,之后有過了兩個月,創維也推出了首款游戲電視 S81 Pro,開始講起 " 高端游戲裝備 " 的故事。
不過,廠商們雖然玩得開心,玩家們卻是有些焦慮。電視機在加入大量提升畫質、降低延遲的新功能后,價格自然也是水漲船高。同樣尺寸的電視機,因為 " 游戲 " 的名號而價格瘋漲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并且因為這樣的 " 暴利 ",也導致市面上出現了一些沒有 HDMI2.1 接口、沒有 HDR 和 ALLM 功能的 " 游戲電視 ",成為了市場上妥妥的 " 智商稅 " 產品,考驗著玩家的判斷能力。
而隨著游戲電視的風潮繼續上揚,如何避免諸如此類的亂象繼續出現,如何避免游戲電視不會一步步走進同質化陷阱 …… 擺在國內電視機廠商面前的,除了機遇,更有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