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汽車維基
當筆者看到前4月累計銷量僅達2萬輛的奔騰立下2023年實現30萬輛、2025年保底超60萬輛、挑戰100萬輛的雄心壯志時,著實被震撼到了。上一次能讓筆者有這種感覺還是恒大許老板的“大大大、買買買、合合合”。
5月18日,生于2006年的奔騰迎來了品牌15周年的里程碑,隨之帶來的還有新的品牌定位、新的LOGO、新的設計以及剛提到的新目標。
可在“向美好生活奔騰——一汽奔騰十五周年全新品牌戰略發布”上,給人更明顯感覺的是奔騰忘我自嗨,似乎已經忘記了自己的位置。
遙不可及的數字
2023年實現30萬輛、2025年達到60萬輛、挑戰100萬輛。
在2021年內,完成SUV、轎車等6款傳統能源車型的產品布局。在新能源方面,布局E01和NAT車型,實現To C與To B市場的雙軌覆蓋。
在2024年到2025年戰略成長期間,以每年兩款以上全新車型的推出速度,完成8款傳統能源產品,以及5款新能源產品的布局,覆蓋A00到B級的主流乘用車市場。
筆者不忍打擊奔騰的信心,畢竟這是自主品牌,更是最根正苗紅的自主品牌之一。但考慮到奔騰去年不到10萬輛的銷量成績以及今年前4個月僅2萬輛的成績,我們也不由的得回歸理性。
30萬、60萬、100萬,這是一個多么遙不可及的數字。
并且按照官方的說法,奔騰新的品牌定位是:“中國主流汽車市場的中高端品牌”,目標則是“成為優秀主流的中國汽車品牌”。言外之意就是看齊吉利、長城、比亞迪這樣的等一線自主品牌。
為此,奔騰還再一次更換了品牌LOGO,截止目前這是奔騰第四屆LOGO。新LOGO由原“世界之窗”LOGO升級而來,造型由之前的豎置變成了橫置,內部進行了細節調整。
與此同時,隨著新品牌戰略的發布,奔騰還特意為主力車型奔騰B70推出了15周年紀念版,售價12.19萬。新車不僅增加了專屬的裝飾設計,還在配置上進行了升級。
而根據規劃,今年奔騰還將推出T77和T99的年度改款車型,第四季度還將推出一款全新車型,代號為D359。
當然了,現場還有兩款炫酷的概念車??瓷先ゲ捎昧吮简v全新的“躍馬彎弓”的形體和“連橫”設計語言,不過有槽點的是,兩款概念車內飾都未開放,且在2023年后才會上市。如此看來,想必對那百萬的目標增量也不會起決定性作用。
畢竟,百萬輛如果真有那么簡單,十幾年來的奔騰也就不至于淪落至此了。
更該回歸理性
要知道,奔騰是2006年成立的品牌,在一汽集團內部的位置處于核心地帶,一度承擔著一汽自主品牌老大的角色。但是無奈一直銷量沒有明顯的增量。
2017年,徐留平調到一汽任掌門人之后大力發展紅旗品牌,因此近兩年奔騰失速更為嚴重,品牌也逐漸開始邊緣化。
可奔騰畢竟是一汽集團自主板塊里的核心品牌之一,從2018年發布第三屆新LOGO并發布新品牌戰略,再到成為一汽股份的非上市全資子公司從而獲得更高自主權,不難看出一汽從未放棄有意奔騰且還在努力對其復興。
但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慘淡的銷量已經如眾人所知。于是在歷經品牌、架構一系列優化之后,奔騰經歷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免。
去年5月,僅在任約兩年的柳長慶被調往一汽集團戰略管理及商業規劃部,主管營銷工作的一汽奔騰轎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大勇也被調往馬自達營銷事業部。
柳長慶和楊大勇調離后,相關工作由隋忠劍和王勝利分別接任,而此時距王勝利出任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大眾品牌執行總監僅僅過去1個月時間。
倉促且混亂的內部體系,在營銷方面也開始無厘頭。奔騰T77牽引坦克、奔騰X40空投翻滾試驗、奔騰T99蹭《中國機長》熱度等等。
而在產品方面,奔騰也問題頻發。此前的產品更迭緩慢以及新能源轉型失利筆者不過多贅述,但就質量不過關這一事,奔騰的確有些過失。
在網上,你可以看到眾多車主關于奔騰質量的吐槽,同樣也可以看到大篇幅關于發動機、車身附件及電器等方面投訴。
有意思的是,就在4月27日奔騰全新SUV T55上市同一天,奔騰旗下的X40也因質量問題宣布將召回共計43087輛,要知道,奔騰去年總銷量也不到10萬輛。
就這樣的現狀,奔騰卻讓我們看到了5年挑戰100萬輛的目標。
有美好愿景是好的,仰望星空固然美好,但更重要的是回歸理性,真正的面對現實。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存量市場中,任何一家企業都有這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同樣,誰也不能保住自己的鐵飯碗,更不能忘乎所以的制定盲目夸大的目標。幾十年前犯過的錯,當下更不能走,身為共和國的長子,更應為國家民族的汽車事業做榜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