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海底撈、西貝、九毛九、喜茶等餐飲頭部品牌,搞了一堆新品牌出來搶食市場,讓大批中小餐企坐立難安。
其實,面對這些大牌的 " 親兒子 ",警惕是應當的,恐懼倒不至于,因為這么多年來,大牌做副牌,成功的并不多。
前幾天,姐弟倆土豆粉的創始人宋寶民說了一段話,其中有兩句很硬氣:" 海底撈一進場,就能把我打死,說明我該死 "。
這兩句話,是針對海底撈在鄭州布局的快餐子品牌說的。2020 年,海底撈在鄭州推出了新品牌 " 喬喬的粉 ",主打土豆粉品類。而土豆粉,正是姐弟倆在全國發展出 500 多家店的看家單品。
大企業做副牌,一直都很熱鬧,西貝、九毛九、外婆家、王品集團等都有很多嘗試。大牌們的副牌面世時,也總會激起一些餐飲老板的擔心:大牌進入這個賽道,我會不會被干掉。
但幾年下來,我們發現,大品牌的副牌能成功存活且規?;l展的,極少。
△王品集團旗下副牌
餐飲市場到了存量競爭的階段,即使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新品牌,也可能因為思維問題,打不開成功的那扇門。
01 大餐企布局副牌的邏輯
當下,餐企打造多品牌群已見怪不怪。分析大牌開副牌的策略,主要有以下 3 種:
一種是根據市場走向,圍繞行業趨勢、產品趨勢做 " 爆品品牌集群 "。換句話說,就是切入熱門賽道或細分品類,搶占流量。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在賽道或細分品類的選擇上,偏愛受眾廣、市場成熟且大、容易復制的類型。海底撈、九毛九、西貝、何勇集團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海底撈在近幾年嘗試了多個快餐品牌,除了喬喬的粉,還包括秦小賢、撈派有面兒、十八汆、佰麩私房面、孟小將、駱大嫂、飯飯林、制茶樂園等。這些副牌對應的品類,就是時下最熱、市場也廣闊的快餐小吃和茶飲。
第二種是根據主打品類進行全域布局,向上延伸,或向下打深打透,用不同價位的子品牌占領不同的客群市場,比如喜茶、王品集團、點都德、陶陶居、呷哺呷哺等。
喜茶旗下的喜小茶,目前已經開出了十多家門店,其主打的品類依然是茶飲,但在定價、選址、門店模式上,卻主打大眾化和平價路線,和喜茶 " 背道而行 ",形成互補。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最后一種是,全業態覆蓋,擴大生態圈和商業版圖,這類型的餐企子品牌大都覆蓋各個業態,比如一直在摸索的外婆家、美心集團以及日本的鉆石集團。
鉆石集團是 " 一百家店、一百種業態 " 最好的詮釋,旗下有 100 多個品牌,每一個品牌的業態都不同。
這就是大企業做副牌的一些基本邏輯。
依托于已經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品牌的議價能力和勢能、信息化系統、人才隊等,大企業孵化新品牌,相比一些新成立的團隊而言,天生就有優勢。
這在一些餐飲老板看來是 " 降維打擊 ",但其實,大牌做副牌,成功的并不多。
02 那些推出又退場的餐飲副牌
據統計,截至目前,外婆家推出的子品牌包括外婆家、指福門、第二樂章、運動會、速堡、金牌外婆家、爐魚、鍋小二、宴西湖、你別走、穿越、杭兒風、豬爸、老鴨集等。
△圖片來源:品牌供圖
西貝有西貝燕麥工坊、麥香村、超級肉夾饃、西貝 express、西貝酸奶屋、弓長張、賈國龍功夫菜。
九毛九則有椰語堂、咧嘴、太二、慫 · 現煮串串、那未大叔是大廚、2 顆雞蛋煎餅等品牌,2020 年又將 " 慫 " 品牌延伸成重慶火鍋店。
如上文所述,這些大企業推出新品牌都有邏輯可循,但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們卻發現,大牌有大牌出招的邏輯,其運營能力是否匹配、市場是不是認可,乃至品牌最后能不能成功,都要另說。
觀察西貝、外婆家、九毛九,我們可以發現,過往幾年里他們推出過但又退場的品牌,著實不少。
這里所指的退場,主要依據是該品牌有沒有展示在集團的官方網站上,因為有些品牌的門店雖然尚在經營,但經營主體已不是該集團,比如:
西貝:西貝燕麥面、麥香村、超級肉夾饃、西貝 express……
外婆家:指福門、第二樂章、運動會、速堡、你別走、uncle5……
九毛九:咧嘴、不怕虎牛腩、椰語堂 ……
△圖片來源:品牌供圖
幾年前,海底撈也曾打造過 U 鼎冒菜,但這一類火鍋品類,并沒有取得成功?,F在,U 鼎冒菜已經鮮少被業內討論。
03 餐企做副牌,需要換一個思維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退場不意味著就是失敗,大企業本身有試錯的機制,更有抵抗試錯風險的能力。
列舉上述幾個餐飲集團,是因為在最近幾年的餐飲市場中,不管是品牌影響還是經營水平,它們都是名列前茅的,尤其是海底撈和九毛九,都已經上市成功。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博
但即便是這些強大的餐飲集團,也都有一些不愉快的餐飲副牌經歷,這更容易引發我們的思考:明明已經這么成功的餐飲集團,為什么做不好一個小店?
供應鏈是齊整且數字化的,人是受過培訓且經過實戰的,資金也是雄厚的,把這些因素都排除掉,原因主要指向了兩個——品類不同、經營者思維僵化。
成功的經驗是財富,但一定程度也會形成一種禁錮。西貝的快餐嘗試,經歷了多次失敗,對此,西貝創始人賈國龍也曾坦言,很大的原因在于,正餐思維像一堵墻,擋著西貝人,也擋著自己。
與西貝相似,九毛九也有不成功的嘗試,但最后,卻打造出太二這一發展極快的品牌,為什么?
也許是因為,在九毛九內部,每個品牌孵化都有獨立的負責人,項目制的創新模式激發了員工的創造力,也一定程度避免了過往成功思維的 " 陷阱 "。
當然,不管是海底撈還是西貝、九毛九,有時候,新品牌的成功就是需要一些運氣。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市場的細分愈發精細,消費者的喜好變化越來越快,也更容易發生在細枝末節里。他們極有可能因為一個愛豆、一部網劇,就突然愛上某種單品,啤酒炸雞的熱度就是這么來的,而這種突然的變化是難以預測的。若幸運地撞上了潮流風口,豬都能飛起來,何況是靠山厚實的副牌。
04 用對手磨刀,市場是干出來的
回到文章開頭的擔憂,當大牌切入自己的賽道時,餐企該怎么辦?
2019 年,海底撈上市成功,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就在多個場合說過,哪一天海底撈開在了隔壁,我們應該怎么辦。
事實證明,這兩個總是被拿來比較的火鍋品牌,如今各自安好。海底撈突破了一千家店,巴奴在河南省外的版圖也越擴越大,且客單價提升、口碑不降。
近兩年,海底撈密集推出小吃小喝副牌,可能很多餐飲老板也和姐弟倆土豆粉創始人宋寶民一樣在思考,海底撈把重兵放在了我所在的品類,我要怎么做。
△圖片來源:姐弟倆官微
其實,在宋寶民講出這番話時," 喬喬的粉 " 在大眾點評上的綜合評價為三星半,而姐弟倆在鄭州的大部分門店,都在四星以上,差距尚存。
近 20 年里,姐弟倆從一個小街邊店發展出 500 多家店,其背后當然有強大的運營體系。
因此,宋寶民對于海底撈在鄭州的布局其實很坦然,他說,競爭對手其實是最好的磨刀石,厲害的對手會使自己變得更強大," 我始終相信市場是干出來的 "。
大牌的強大當然會形成壓力,但是相比賽道上的 " 原住民 ",他們也要花更多時間來搞清楚這個賽道是否平整、彎道在哪里,消失的那些大企業副牌便是吃了這方面的虧。
因此," 海底撈們 " 的進擊應當引起一些老板們的警惕,但還沒到害怕的地步,因為這些品牌能發展成什么樣還存疑。
對廣大餐飲人來說,更需要警惕的是,大牌餐飲公司可能會變成投資公司,他們直接拿錢放在你的直接競爭對手身上,以此作為副牌。這樣,可能才更需要有緊迫感。
來源:紅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