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閑魚和轉轉在二手市場占據 90% 的市場份額,并對垂直領域平臺開展降維打擊的時候,二手手機 3C 回收市場的戰事,也迎來下半場。一方面,作為第三方服務機構的回收寶等平臺,不僅坐擁閑魚資本注入,更已擁有淘系流量扶持;另一方面,愛回收正在不斷通過收縮調整度過難關,求得新生。
9 月 22 日,愛回收宣布完成超 1 億美元 E+ 輪融資。與此同時,集團品牌由愛回收升級為 " 萬物新生 ",宣稱從專注手機回收的消費互聯網,轉型為深入產業鏈的產業互聯網公司。可以看出,面對二手市場雙寡頭和同一領域其他平臺的悠 " 閑 " 自得,想要生存下來的愛回收似乎也不能再局限于手機以舊換新,低收高賣的商業模式了。
△愛回收
根據《2019 年度中國二手電商發展報告》顯示,閑魚 APP 滲透份額占比 70.7%,轉轉占比為 20.2%,二者加起來的用戶占有率達 90%以上。愛回收等其他閑置交易平臺市場份額不足 10%。總體來看,閑魚和轉轉雙寡頭格局已經形成,在二手回收這一垂直領域,當回收寶擁有閑魚流量和資金扶持的時候,愛回收的運營壓力陡增。
雖然早在 2011 年就進入了考場,但愛回收似乎至今也沒有提交一份讓市場滿意的答卷。即使背后有京東這棵大樹,但資本市場沒有道理一直偏愛至今沒能得到證明的愛回收重資產模式。這個時候的戰略升級官宣,更像是轉移外界對自身運營問題的注意力。
01 披著互聯網外衣的線下門店
前面我們已經說到,按照互聯網的通識來說,老大和老二打架,消失的很可能會是老三和老四,在二手電商市場已經形成雙寡頭格局的局面下,留給二手回收這一垂直領域內的其他玩家時間不多了。
△市場前兩名
愛回收所在的二手手機回收市場,其實有著不錯的行業前景。根據工信部的預測,2018 年和 2019 年手機淘汰量將分別達到 4.61 億臺和 4.99 億臺,而在 5G 商用后,每年的廢舊手機數量將增至 5.24 億臺,保守估計這個市場容量達到萬億級了。
但行業的整體向好,通吃的往往是已經提前布局、擁有巨大資本和流量的頭部平臺。在更為垂直的回收市場,這一背景只能為企業的發展兜底一個下限,愛回收能不能抓住這樣的機會,這就是一個新的問題了。相比之下,回收寶的戰略更為清晰,拿到投資后不再一味追求線下,而是依附于閑魚獲得強勁的線上流量支持,通過提供第三方服務來獲得發展;而梳理過去幾年愛回收的發展歷程,我們直觀感受到愛回收的核心戰略明顯跑偏了,把線下擴張當成了過去幾年的重點核心。在前幾年的發展中,通過線下門店,給投資人描述了一個圍繞手機回收的高消費生活場景,獲得了多輪融資。但今年的疫情,壓垮了這個場景泡沫。
2013 年起,愛回收將重心放在打造線下門店上。愛回收在商場、CBD、地下商場等人群密集的場所開設了門店,并配置相應的工作人員以及設備,幫助用戶在現場直接完成交易。但愛回收忽視了人愛面子的另一面,大部分消費者都非常介意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下進行交易,誰都不愿意讓別人以為生活窘迫才來進行二手交易。
△愛回收門店
據其對外公開的數據,愛回收在全國擁有超過 700 家門店,幾乎涵蓋了國內大部分的大中型城市。愛回收的創始人曾算過線下成本的情況,愛回收一家簡易門店的一次性硬件投入為 7 萬元,700 家門店硬件投入約 4900 萬元。含員工公司在內每個月運營成為約 3 萬元,這個數字乘以 700 家門店,現有門店的運營成本超過了 2.5 億元,這還是不考慮房租上漲及市場推廣下的情況下,實際上,愛回收因為線下的快速擴張,承受的運營成本遠高于此。
雖然線下實體店有一定的戰略意義,但在每年超過 2.5 億現金成本的現實壓力下,這個至今沒有得到驗證的戰略意義是否真的劃算就很值得重新考量了。并且,二手手機回收并不是一個高頻的消費場景,現階段,人們似乎很難接受把 " 二手回收 " 作為日常消費場景的一部分。這里不得不提的是,回收寶就在 2018 年 9 月接受阿里巴巴戰略投資后,也迅速在 2019 年初在線下商場推出 " 閑魚小站 · 回收寶 ",但更重要的,如上文所說,回收寶有閑魚的天然流量扶持。
反觀愛回收,7 年的線下快速擴張非但沒有幫助建立更深的護城河和行業壁壘,在擁有更大體量的對手進入后,愛回收的反制手段十分匱乏甚至可以說沒有。特別是 2020 年初疫情爆發后,其在不少城市都在關店,也說明資金的緊張導致其不得不 " 回收 " 擴張的步伐,甚至采取收縮的戰略來避免更大的虧損。
02 投訴不斷、內憂外患
從商業模式來看,愛回收賺錢的邏輯可以簡單概括為 " 低買高賣 ",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優勢賺取利潤支撐平臺發展。
由于二手手機估價體系的復雜性,加之檢測流程的不透明性,消費者不可能將所有的軟硬件使用情況都了解,這自然成為平臺變相壓價的 " 借口 "。我們通過黑貓投訴看到,有很多關于愛回收回收平臺 " 各種理由壓價 "、" 人為損壞手機惡意砍價 " 的相關投訴,其中還有不少消費者是參加華為、小米等手機品牌商城的以舊換新活動,結果回收方是愛回收,導致手機被惡意壓價的情況出現。
△投訴
前面我們說過低買高賣是愛回收的商業模式,愛回收旗下的交易平臺拍機堂 " 貨不對板 "、" 以次充好 " 的投訴也比比皆是。在拍機堂的產品頁面上,我們只能看到簡單的驗機報告,并未看到售后相關舉措。買方賣方都對愛回收存在大量質疑,那么愛回收對外高調宣稱的專業質檢,很可能淪為自說自話的一紙空文。
△產品與描述不同
今年年初,脈脈上爆出愛回收沒有為員工繳納 2020 年 1 月份的五險一金,并計劃裁員 30%,并且首創 " 讓薪 " 這個詞匯—— " 如果主動讓薪 10% 到 30% 且一年內不離職,一年后可能會返還 1.1 倍 "。這一賠償方案堪比銀行理財產品。
△愛回收讓薪
去年 6 月與京東拍拍的合并,理論上可以為愛回收帶來穩定的流量入口和京東在 3C 領域的品牌背書,當時 CEO 陳雪峰宣稱,合并拍拍這一交易絕對不是外界所傳的所謂甩包袱,而是一次強強聯合的化學反應。
但這個化學反應,從數據角度來看,兩者合并沒有達到 1+1 大于 2 的效果,去年與拍拍合并后,艾瑞咨詢的移動 App 指數顯示,在宣布合并后的 2020 年 6 月,拍拍的月獨立設備數環比下降 33.7%,而愛回收自 2019 年后數據也不斷下滑,其獨立設備數 6 月僅為 1 月一半左右,為 15 萬臺,而到 2020 年 8 月僅剩 8 萬臺。
03 如何避免被 " 回收 "?
IPO 對現在的愛回收來說,可望而不可及。之前陳雪峰提出的出海戰略,且不說這幾年國內互聯網的出海歷程多數都以各種收場。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海外市場對手機回收的需求是否真的存在。
印度、非洲市場,大部分市場以低端手機為主,這類手機有沒有回收的價值需要商榷。手機是一個被摩爾定律深度影響的行業,愛回收如果不能保障收到的二手手機快速流轉,及時清理庫存,隨著二手手機的存貨價值飛速貶值,平臺必定出現虧損。
對于相對完善的歐美市場,愛回收在國內的打法能否行得通?更高昂的店面成本,和更高昂的人力成本,以及對服務更規范的法律要求。蘋果和安卓巨頭都有自己相對成熟的回收翻新機制。
尤其在今年,愛回收資金吃緊的背景下,新的融資能支持多久都不好說,出海戰略就更加遙不可及了。所以,愛回收的出海戰略,更像是一個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討好資本的話術,折射的更多是國內市場戰略的效力見頂的窘境。
互聯網 + 產業原本是為了提升效率。而愛回收偏線下的模式,并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在快魚吃慢魚的競爭中,愛回收會長期面臨巨大壓力,慢不了,也快不起來。或許,正是這種糾結中,愛回收希望找到求生的正確方法,對癥下藥以避免最終被閑魚和轉轉等巨頭 " 回收 " 的結局。
來源:深潛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