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被網友戲稱“打車界拼多多”的花小豬以滴滴旗下的新品牌身份正式亮相,主打年輕用戶市場。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該業務僅上線了一個月,就遭遇了多地被叫停的危機,合規問題也是花小豬當下繞不過的一道門檻。
網約車江湖,正因“花小豬”的加入再次掀起了波瀾。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出行場景越來越多樣化,網約車已成為大眾出行的重要選擇方式。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自2015以來,中國網約車用戶規模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017年中國網約車用戶規模為2.36億人,2018年用戶規模為2.85億人,2019年網約車用戶規模突破3億,達到3.4億人。
打車市場的巨大利潤潛力促使更多的行業加入,美團打車、哈啰出行的加入使得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同時,隨著汽車制造商的營業利潤近年不斷下滑,眾多車企也開始借助自身的汽車低成本優勢以及品牌知名度進入網約車市場。
隨著越來越多“跨界者”的入局,老玩家滴滴出行的利益和市場份額均被瓜分,在此種受人威脅挑釁的情況之下,花小豬順利誕生,而滴滴最初的目的就是想利用花小豬直擊下沉市場,打開三、四線市場。
花小豬作為滴滴下沉市場的“課代表”并非毫無根據,來自CNNIC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網約車滲透率最高的一線城市約為4成,二線城市大約只有兩成,三、四線城市則更低。但三、四線城市的人口基數非常大,約占全國總人口的50%以上,未來出行需求持續釋放的空間大。
在網約車競爭已然十分白熱化的當下,花小豬打車這款新產品一經面世就引發業界高度關注,也讓網約車江湖再次掀起了波瀾。
花小豬的發展策略似乎在復刻滴滴的“發家史”。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花小豬的運營公司為北京鴻易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趙意波,而趙意波正是滴滴的副總裁。
據了解,“花小豬”的前身其實是“途途網約車”。今年3月份,北京鴻易博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收購遼寧途途網約車運營服務有限公司,對App改名為“花小豬”,并且獲得了百余座城市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營牌照。
花小豬打車官方的定位是“致力打造實惠出行的新品牌”,并打出了“全網超低一口價”以及“百億補貼計劃”的口號。據其官方解釋,一口價是以預估里程及時長,并按照計價規則,計算預估價為基準,再根據供需等因素做一定幅度內調整的價格。
今年3月起在貴州遵義、山東臨沂等地開始測試運營。而比較令人意外的是,7月底正式宣布上線后,花小豬突然對一、二線城市發起了猛攻。8月17日,花小豬在北京、廣州、杭州等9個城市發起了補貼大戰。
顯然,花小豬品牌的推出似乎不僅僅是下沉策略這么簡單。滴滴出行曾表示,下沉市場是“花小豬”的目標市場之一,花小豬瞄準的是市場增量,低線城市的打車需求是一部分,一二線城市也是目標用戶。
花小豬拓展市場和補貼力度之猛,讓不少人都看到了曾經滴滴的身影。為了迅速搶占市場,花小豬打出了"0元打車"的宣傳標語,新用戶可以享受0元乘坐,邀請新人還可獲得幾十元至上百元不等的獎勵。回想當初,滴滴也是靠著燒錢的打法,闖出了這一番天地。
同時,花小豬還模仿起了拼多多的社交裂變營銷手段,即用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完成任務,領取獎勵。例如,將相關鏈接發送給微信好友,獲得2人“助力”,即可領取打車優惠券;邀請微信好友注冊后,被邀請人在注冊、7日內完成1單、7日內完成2單等不同階段,邀請人都可獲得相應獎勵。
在一系列裂變式營銷、撒錢補貼之下,花小豬打車快速攻城略地,成功地站上了風口。
不過,曾經讓滴滴頭疼的,現在也成為了花小豬的“緊箍咒”。
最近,花小豬卻接連幾盆冷水澆頭,面臨多地運管部門的查處和約談。
“天津交通運輸”官方微信號曾發布消息稱,7月13日,天津市道路運輸局會同市交通運輸行政執法總隊對“花小豬”平臺企業經營資質,以及近期在該市開展前期活動涉嫌違規宣傳等問題進行了問詢約談。同時,明確要求花小豬暫停線下宣傳及違規招募活動、叫停平臺在津網約車業務,責令企業履行主體責任。
8月初,該平臺直接在深圳被全面叫停。花小豬在未取得深圳網約車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開展網約車業務,深圳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責令其立即停止網約車業務,并在取得許可證前不得上線運營。
8月18日,青島交通運輸微博提示,“花小豬打車”平臺未在青島取得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不具備網約車經營資質。但其卻擅自從事或者變相從事網約車經營活動。對上述行為,青島市交通運輸執法支隊將對花小豬打車給予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移交相關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8月20日,合肥市運管處正式約談滴滴出行合肥分公司負責人,要求立即停止滴滴平臺在合肥與花小豬平臺之間的合作。合肥市交通運輸局在合肥市人民政府“12345政府服務直通車”回復網友:經市運管處了解,花小豬平臺未在合肥市取得網約車經營許可,其在合肥開展的一切網約車經營行為均屬于違法行為。
8月26日,據“南京交通”官方微信號消息,19日至25日,南京交通部門共查獲5輛掛靠“花小豬平臺”涉嫌非法營運的黑車。執法人員將依據《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有關規定,對駕駛員涉嫌未取得經營許可、擅自從事或者變相從事網約車經營活動的行為,給予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南京交通執法部門表示,在南京,只有九家網約車平臺獲得了合法經營許可。目前,可以確認的是“花小豬打車”平臺涉嫌給無資質的車輛和人員派單。另外,平臺自身是否擁有合法資質,還有待進一步調查。
8月26日上午,山東淄博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在火車南站落客區查獲2輛注冊在“花小豬打車”平臺涉嫌非法營運車輛,經調查核實,“花小豬打車”平臺并未在淄博市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不具備網約車經營資質,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
實際上,自2016年網約車新政出臺之后,網約車企業要在一個城市合規運營,就要實現“三證合一”:網約車企業要在當地獲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司機要考取《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司機駕駛車輛需獲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
對于花小豬短時間內被多地叫停,業內人士分析表示,由于該平臺對入駐司機的門檻要求較低,且不強制司機辦理網約車運輸證和網約車駕駛證“雙證”,再加上設置沖單、拉客獎勵刺激下,讓眾多良莠不齊的運力資源爭先涌入,甚至不合規的一些車輛也蜂擁而至。
值得注意的是,在黑貓投訴等網絡平臺上,關于花小豬的吐槽聲也是不絕于耳。
艾媒網注意到,集中吐槽的問題包括:司機態度差、客服不作為、優惠券無法使用、司機頻繁取消訂單等。其中,詬病最多的就是司機多次取消訂單。可見,強勢出擊的花小豬并沒有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當前,不僅是滴滴,整個網約車行業都開始盯上下沉市場這塊蛋糕,但安全和合規才是致勝的法寶。在降低門檻吸引運力的情況下,平臺的合規運營將成為花小豬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而花小豬在一些城市的“出師不利”或許給正在開拓下沉市場的品牌一個提醒。
來源:艾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