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智能制造網
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目前,我國各地都在積極防控疫情蔓延,都在想法設法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除了兢兢業業堅守在崗位上的醫護人員外,科技工作者也奮發努力,力求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工智能助力疫情防控 展現科技硬實力
作為一項較有代表性的科技成果,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遠程醫療、精準農業等多個領域被廣泛提及,其所具備的應用價值也逐步釋放。在醫療領域,人工智能也為疾病防控、疾病治療提供著有力的技術支撐。
為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信部科技司于2020年2月4日發布了《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 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議書。倡議進一步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組織科研和生產力量,把加快有效支撐疫情防控的相關產品攻關和應用作為優先工作。
該倡議書指出,充分挖掘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診療以及疫情防控的應用場景,攻關并批量生產一批輔助診斷、快速測試、智能化設備、精準測溫與目標識別等產品,助力疫病智能診治,降低醫護人員感染風險,提高管控工作效率。
那么,在幫助遏制疫情蔓延、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過程中,人工智能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
AI系統在地鐵站口測“高溫”、人工智能語音助手給人們打電話提供在家隔離的建議、清潔機器人在隔離病房噴灑消毒液等,正從不同側面展現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價值。例如,2月4日,在北京牡丹園地鐵站,一套用于發熱及潛在被感染對象識別、篩查與分析的AI系統正式布設。借助該系統,既能有效篩查疑似高熱人員,又能減少對公眾的干擾,提高通行效率。
除了在機場、地鐵、火車站、集中辦公區等人流量較大區域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快速、高效、精準地識別出高溫人群外,運用機器人在醫療場所進行清潔消毒、配送藥物、測溫巡查也成為了疫情防控的新舉措。
拿送藥機器人來說,使用機器人送藥可以避免醫護人員和病患的過多接觸。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除了查房和必要的問診環節,機器人可以代替醫護人員完成簡單的配送工作,較大程度的降低感染風險。1月底,廣東省人民醫院引進了兩臺送藥機器人“平平”和“安安”,為患者進行病房送藥。
此外,在疫苗科研研發上,人工智能技術也可以發揮相應作用。有分析人士指出,通過AI技術的深度學習處理,能夠為科研人員進行數據分析、快速篩選文獻以及相應的測試工作提供便利。值得注意的是,AI還可以應用于建立模型以觀察疫情傳播。
眼下,阿里巴巴、科大訊飛、百度等數10家企業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利用自身的技術支持,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價值的釋放。例如,百度成立總規模3億元的疫情及公共衛生安全攻堅專項基金,并提供人工智能技術支持,配套億級計算資源,助力疾控機構、科研院所等研究單位進行疫苗研發提速。
今時今日,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攻關進步、人工智能的出現及應用,都將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助力。而要想讓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實處,離不開每一個人的配合。如今我們要做的,就是認真對待疫情,遵守相關政策規定,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支持。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之下,我們一定能夠戰勝這次疫情,并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