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浪VR
因一句“大陸人吃不起榨菜”意外“走紅”的黃世聰這兩天對國產大飛機C919和用來造飛機的聯想AR技術吹起了“彩虹屁”:在臺灣財經節目中黃世聰談到,大陸將AR技術用在國產大飛機C919的制造和維修上,并稱之為“黑科技”,“這個技術和我們在這方面已經不相上下,甚至更具優勢,雖然臺灣也在發展AR、VR這類產品,但是中國大陸具有價格優勢,現在商用化之后,對臺灣的AR公司來說,壓力會相對比較大。”
"榨菜哥"談國產大飛機AR方案 自動播放視頻-臺灣榨菜哥:大陸AR技術已用在制造大飛機上
那么,榨菜哥所提到的國產大飛機C919AR維修方案是誰做出來的呢?經過業務詢問,我們找到了正主:聯想研究院上海分院的晨星AR。
2019年聯想宣布中標國產大飛機全流程的AR輔助裝配與檢測系統項目,未來將用AR技術加速國產大飛機生產和檢測效率,進而提升整個行業的智能化水平。據悉,早在去年11月底,聯想研究院便與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公司建立起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晨星AR對國產大飛機方案的介紹
作為國之重器,大飛機在生產、組裝、監測等各個環節都存在著一系列的技術難題。以C919為例,在最基礎的線纜和連接器裝配環節,便涉及約15000根線纜、500多根線束,且線纜跟連接器之間的連接極為復雜。往往一個零部件的偏差可能就會造成無法想象的嚴重后果,是一項對技術的頂級考驗。
在聯想AR輔助裝配解決方案應用前,龐大且繁瑣的工作往往需要三個人來做,一個人負責根據設計表查找孔的編號,一個人負責實際執行,拿著插頭找到這個孔并插入線纜,第三個人則要檢查和監督整個過程,以至于一個插座的組裝便需要耗費三個人3個工人大約半天的時間。
而當工人們戴上聯想提供的AR眼睛后,不僅能自動識別線纜,還可根據線纜編號自動精準查找到連接器編號及孔位位置。在此基礎上,原本三個人三四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現在一個人三四十分鐘就能完成,效率陡然間提高了數十倍。
而到了實際裝配環節,由于飛機設計的精準與復雜性,遇到問題時只能請工程師親自到現場解決,加之手工裝配較多,以至于整體裝配效率遲遲無法提升。為此,聯想在中國聯通和中國商飛合作的5G網絡基礎上,開發出了晨星AR遠程指導技術。在5G網絡的配合下,該技術具有畫面質量高、傳輸速度快、方便易操作等一系列優點。
通過聯想提供的AR眼鏡,前端工作人員可將第一視角畫面即時傳輸給專家,然后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排故和裝配。與此同時,專家也可以推送文檔、圖片或三維模型給前端工人,幫助工人解決技術問題。此外,AR眼鏡不僅能夠記錄工作的過程,同時方便了后臺查看,甚至能在零件順序錯誤時自動提醒工人,極大地提升了裝配工作的整體效率。
在繁瑣復雜、費時費力的檢測環節,晨星AR眼鏡更是能夠大顯身手。通過晨星AR眼鏡,工作人員可以根據系統的提醒有序地做指示性的測試,然后比對到智能識別屏幕上顯示的圖像,來判斷相應的環節是否符合標準。如此一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便能夠大幅降低,整體檢測工作也得以更快地進行。
可以說,聯想研究所在2018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發布的晨星AR平臺及開發者套件,對國產大飛機生產、裝備、檢測等各個環節都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而憑借5G低延遲、高帶寬等一系列優勢,晨星AR平臺更是大大加速了AR技術商用化在智能制造領域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