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近年來,人工智能成為名副其實的熱詞:各大企業言必稱AI、兩會熱議“智能+”、幾近以假亂真的AI合成主播……業內人士認為,人工智能涉及自動駕駛、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安防監控等多個領域,市場有望在未來兩年提速,進入實際應用和部署的快速增長期。
當前,我國已將發展人工智能上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2017年發布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分三步走的要求,提出到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進入國際第一方陣,實現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1500億,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萬億,2018年工信部信軟司在中國電子報撰文稱,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
“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在浩浩蕩蕩的時代大潮下,各省市也紛紛推出各項扶持政策,以搶搭人工智能這輛高速列車。智能硬件、算法、大數據是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據IDC和浪潮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浙江、廣東、北京、湖北等盤踞諸多安防企業的省市,分別占據各自區域人工智能計算力綜合實力領頭羊位置。那么,這些省市在人工智能領域優勢何在?近兩年又有哪些大動作?今天小編就為您解答。
浙江是虎踞龍盤之地,安防龍頭企業“海大宇”均位于杭州。2019年2月,浙江省發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提出:加快研發并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芯片、智能傳感器等核心基礎硬件;支持開源開放平臺建設,夯實人工智能發展的軟硬件基礎;加強產學研合作,集中力量做好智能安防、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等關鍵智能產品研究、生產和市場推廣工作;布局一批產業基地,形成以杭州、寧波為核心,嘉興、紹興、湖州等其他地區特色化發展的“2+X”產業格局。
廣東基礎軟硬件支撐實力較強,體現在:擁有高水平的云計算支撐平臺,廣州和深圳各有1家國家超級計算中心,中科院云計算中心則位于東莞市;智能傳感器技術水平居全國前列;廣州、深圳、珠海三大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其中的“制造之都”深圳,既坐擁瑞為技術、大疆科技、優必選等AI初創企業,又有華為、中興、騰訊等布局安防的巨頭。2019年5月,《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3年)》發布,提出到2023年,打造10個重點產業集群,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深圳灣科技生態園和龍華人工智能產業核心區這兩大人工智能產業園是重點打造的對象。
“帝都”北京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政策環境優良、研發基礎雄厚、技術優勢突出、產業發展蓬勃等特點,擁有漢王科技、千方科技、漢邦高科、格靈深瞳、以薩技術等大批安防企業。2018 年 11 月,北京發布智源行動計劃,成立了新型研發機構 ——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2019年2月,北京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正式成立。
為響應和落實“智能+”,湖北省充分利用包括華為武研所等在內的一些重大平臺,加快推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創新和產業應用,并實施“一芯驅動、兩帶支撐、三區協同”的戰略布局,促進智能制造的發展。工信部網站對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的公示結果中,湖北共有5家企業的5個項目在列,涉及智聯網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大型無人船智控系統、無人機智能作業系統等領域。值得一提的是,武漢已形成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創新型企業“第二總部”扎堆現象,科大訊飛、中興通訊、海康威視、依圖科技、曠視科技第二總部均位于此,聯合光電則擬在武漢設第二總部,研發生產新型激光顯示成像產品、紅外熱成像產品、VR/AR 產品、智慧機器人這四大類產品。
結語:“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人工智能在安防產業的落地,不僅推動安防智能化進一步升級,還帶來產業邊緣的對外延伸。據艾瑞咨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人工智能安防核心市場規模將達350億元。不過,暗流涌動的人工智能市場,地區格局仍存在變數,如何使思維與產品走在行業前沿,是一個引人深思的話題。
【來源:安防展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