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3D對象近來成為了移動AR應用的基本交互任務。IKEA Place和AR Measure等應都序允許用戶與AR進行交互。選擇,移動,旋轉和縮放迅速成為了常見功能。為了支持用戶自然平穩地執行交互任務,你需要提供直觀的控制。
1. 觸控屏操作和設備移動
AR中的交互任務通常是通過觸控屏操作或通過設備移動來完成。現有指南和最佳實踐都詳細描述了所述的交互技術。谷歌建議你移動手機本身并定位一個對象,然后再通過觸控屏執行拖動手勢。 蘋果的設計指南則建議使用觸控屏選擇對象,然后將其拖動到新的位置,并促使對象在其所在的表面移動。但是,幾乎沒有一分指南有說明哪種交互技術最為有效,或者易于新手的學習掌握。
2. 測試控制:哪一種交互最適合你的AR應用
為了幫助給出答案,3D美術師Ben Neuteboom就AR交互進行了一次用戶調查,其中的問題包括:
哪種交互技術可以讓對象移動得最快?哪種交互技術最能精確地放置對象?用戶更喜歡哪種交互方式?與新用戶相比,老用戶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效率?哪種交互方法對新手用戶來說最為直觀?經過數分鐘的連續操作后,AR會后變得累人嗎?
Neuteboom同時希望知道哪一種交互方式更適合新手,以及具體的原因。
Aaron Cammarata先前對AR選擇方法的研究表明,用戶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學習移動控制。AR對大多人來說都是新事物,所以相關的應用程序應該易于使用,不能只考慮熟悉3D控件交互的人員。
3. 用戶測試
首先,Neuteboom為測試應用程序復刻了這兩種交互技術,并通過三星Galaxy S7進行實驗。他將觸控屏方法稱為Surface。另一種方法是通過移動智能手機來移動光標,他將其稱之為Pointing。
接下來, Neuteboom進行了用戶研究并比較兩者在簡單交互任務中的效率。任務涉及將紅色立方體盡可能精確地移動到藍色標記區域。這個簡單的交互任務意味著將對象移動到新的位置,而它在AR中十分常見。
被試同時需要盡可能精確和快速地移動立方體。屏幕中的計時器和計分器提醒著他們需要繼續移動立方體。當被試將一個立方體放到藍色區域時,附近會出現一個新的立方體。在以這種方式放置了一百個立方體時,任務就宣告結束。
4. 結果
在效率方面,兩種技術都可用于放置任務。對于Surface,用戶放置對象的速度最快,平均快111秒。但是,Pointing的對象放置精度比Surface高,前者與目標的距離要比后者近1厘米。這可能是因為Surface會出現手指遮擋一部分屏幕的情況,而Potinting則不然。
從上圖可以看出,有經驗的用戶比初學者更快完成任務。但這只是使用Pointing時的情況,Surface則有所不同。當然,在今天這個智能手機時代,大多數用戶都十分熟悉觸控屏的操作,而移動設備是一種更為新穎的交互方式。
結果表明,對于需要掌握控制的游戲應用而言,移動設備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對于Surface,新用戶和老用戶的任務結果沒有顯著差異。
5. 用戶反饋
被試在用戶研究期間評論道,Pointing“更多是一種體驗”,“感覺就像舉起一個物品”。總體而言,用戶稍稍更傾向于Surface。諸如“我不必大幅度地移動屏幕”和“(Surface)無需我移位”這樣的評論表明移動設備并不總是首選的交互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兩種交互方法都可以使用十分鐘或更長時間。你可以想象,長時間握住手機會變得煩人,但在研究期間這種情況并沒有發生,即便是Pointing方法也是如此。這表明用戶能夠并愿意為AR應用程序的交互操作投入時間和精力。
6. 關于用戶交互的思考
兩種交互技術都可用于任務執行,而且都直觀易用。研究結果表明,新用戶和老用戶在AR在放置任務中取得了不同的結果,而這取決于他們使用的交互方法。基于設備移動的交互技術為老用戶提供了更好的結果,使其成為AR游戲應用中的優秀選擇。
AR是一項令人興奮的媒介,并且正在快速發展,而用戶界面和交互方式同樣在不斷變化。希望這篇博文能啟發開發者嘗試更多的用戶交互選項。
原文鏈接:https://yivian.com/news/62649.html
來源:映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