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經 116°、北緯 39°。
110 年前,一列火車從遠方向這里徐徐駛來,隆隆的汽笛聲將這片土地喚醒,一個全新的名字由此誕生。
后來,它變成了人們熟知的 " 民間硅谷 " 和 " 宇宙中心 ";再后來,當初見證過它繁華的那些人又親眼目睹了這顆新星的隕落,它就是京包鐵路的第五個道口——五道口。
南有知春路、北靠西二旗、西臨中關村、東邊八大學院環繞,絕佳的地理位置和優質資源,讓五道口在早些年獲得 " 宇宙中心 " 的稱號一點都不為過。
十幾年前,清華北大的學子從這里啟航,在華清嘉園擁擠又不透風的塔樓里將代碼敲擊成夢想,隨后又在夢想發芽之際將其移植到更為廣闊的清華科技園,讓它們恣意生長。
他們在樓下的咖啡館里約見投資人,偶爾偷懶發呆一小時;他們很久才會進一次每天經過的酒吧,將創業的壓力和焦慮在音樂和酒精的碰撞中震得粉碎;一夜放縱至凌晨六點,天還未亮的北京,他們終于可以吃到地鐵口不用排隊的棗糕王 ......
十幾年后,曾經的學子夢想成真,但不斷加碼的估值和日漸響亮的名聲卻抵抗不了這里高房價的 " 驅逐 "。他們只能揮手告別,帶著幾千名員工和上千萬的年租金,浩浩蕩蕩地離開了這個 " 生我養我卻容不下我 " 的地方。
從升起到隕落,高企的房價,似乎成為了五道口最后的 " 絕唱 "。
華清嘉園——無處安放的夢想
" 宿華還在我手上買過兩套房。"
李基言語淡定,似乎已經見慣了這種與名人打交道的場面。能夠 " 結識 " 眾多名人,與他所從事的職業以及公司的地理位置不無關系。
作為一名房產中介,李基有機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租房者和買房者。在這些人當中,遇到一些名人或者 " 潛在名人 " 的概率并不算小。而由于他所負責區域的特殊性,這一概率又大了不少。
特殊緣于其公司門店所在的小區——全中國曾經離天使投資人最近的地方——素有 " 民間硅谷 " 之稱的華清嘉園。
攝影 /Autumn,圖片版權歸子彈財經所有
華清嘉園能獲此殊榮,全因它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全部優勢。
天時,始于本世紀初那場互聯網泡沫的破裂;在那之后 ,整個創投圈又開始迎來新一輪的繁榮。
彼時,王興放棄了美國特拉華大學的博士學位,于 2004 年回國創業。清華畢業的他在師兄唐陽同時也是他第一位天使投資人的建議下,將辦公室從學院路海豐園的一個 " 小黑屋 " 搬到了距離母校千米不到的華清嘉園。
在那間著名的 6 號樓 803 室里,王興帶著一個小十人的團隊,經過近十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不斷嘗試,終于在這個不足百平的居民房里打造出了校內網、飯否、海內網等響徹一時的明星產品,直到十年前美團誕生。
" 他們當初選擇這里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地理位置好,而租金卻非常便宜。"
在房地產行業已經 " 摸爬滾打 " 了十多年的李基,對房市的第一手消息十分敏感,也十分熟悉北京地區尤其是五道口一帶的房源房價等信息及其歷史發展。
根據他介紹,華清嘉園第一期于 2000 年開盤,當時每平米的價格僅為 4500(元,后同),三年后隨著五道口地鐵站的開通,它的均價也沒過萬。
" 那時候,你要是想租對面(華聯大廈)一間 100 平米左右的辦公室,每個月至少要花 25000 以上,而華清嘉園一套相同面積的兩居室才不到 4000。"
回憶起當時創業者們的窘境,李基不無感嘆," 他們大多是附近畢業的學生,早期都沒什么錢而且團隊也不大,所以居民樓相對而言是最好的選擇。"
除了地理位置和租金成本的優勢之外,五道口濃厚的學術環境和火熱的商業氛圍也是吸引創業者們駐足停留的重要原因。
清華、北大、地大、林大、農大、北語、北航等多所著名高校聚集于此,世界前沿的科技成果和思維方式在這里落地生根、相互碰撞,創業的種子也在莘莘學子的心里發了芽。
此外,中國金融系統的" 黃埔軍校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也誕生于此,全國頂尖的金融人才由此源源不斷地向外輸出,成為這一領域的中流砥柱和靈魂驕傲。
攝影 /Autumn,圖片版權歸子彈財經所有
憑借如此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華清嘉園成了年輕人們的 " 創業圣地 " 也就不足為奇了。
除了王興和他的美團,吳世春和陳華也在這里成立了酷訊,網易副總裁周楓和幾個清華畢業生在這里搭建了最初的有道搜索平臺架構,還有林應明和段暉的一見互動,徐易容和諶振宇的美麗說、抓蝦網,曹煒斌和李金波的即時通訊哈達網,馮鑫的暴風影音 ...
這些多年以前還籍籍無名的創業者,因著性價比的優勢搬進了這座擁擠狹長的居民樓里。從那時起,華清嘉園便在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清華科技園——留不住人的悲哀
如果把華清嘉園看作是一個 " 民間孵化器 " 的話,那清華科技園就是名副其實的 " 正規軍 ",也是 " 民間隊伍 " 發展壯大之后的聚集地。
從華清嘉園到清華科技園,既是團隊擴大的因素使然,也是不得已而為的無奈之舉。
" 他們其實是被逼走的。" 李基總結道," 主要是租金越來越高,而且還不讓商用。"
「子彈財經」了解到,從 2000 年到現在,華清嘉園的房價已由 4500 漲到超過十萬每平,一間 100 平方米的兩居室租金也由不過千元漲到了 15000。漲幅驚人的房價和租金,令已經入駐的創業者們不得不另謀出路,而本想進去的創業者們也只能望而卻步。
雪上加霜的是,相關政策的出臺也是他們無法邁過的一道坎。2012 年,根據《公司法》規定,所有民用住宅一律不能再用作商業注冊地址。
與華清嘉園隔路相望的清華科技園成了創業者們的最佳選擇。
" 快手就是從那邊(華清嘉園)搬到我們這里來的。" 虎哥是清華科技園的一名物業人員,對于在這幾棟大樓里進進出出的公司和團隊早已銘記于心。
2013 年底,宿華帶著十來個人擠在華清嘉園的一套小三居里,中國短視頻行業里程碑式的產品——快手在這里橫空出世。
僅僅過去了一年,快手的日活已經超過 1000 萬,小小的民宅里已經容納不了日漸壯大的團隊,清華科技園成了下一站大本營。
" 當時他們來的時候租下了 B 座的一層樓,大概七八十人的樣子;沒過多久又把樓上的一層給租了下來,團隊也擴大了兩倍;再后來,三層四層 … 直到整棟樓都是他們的了;最后,連旁邊的同方科技、文津酒店都有他們的團隊,不同的地方還要用班車接送。"
快手的迅速崛起讓虎哥驚嘆不已,來來往往的各輪融資和各種參觀好不熱鬧。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他還為有一次因為輪休錯過了見到馬化騰的機會至今仍懊惱不已。
" 不過我見過宿華好多回,但他實在太低調了,每次我跟他打招呼,他馬上就把頭低下去了,然后小聲地回應一句。"
除了快手,入駐過清華科技園的還有 2004 年搬進來的搜狐、同年誕生的搜狗、2006 年入駐的谷歌,以及微軟、網易等互聯網知名企業,大樓外面不斷更換的各大公司的 logo 見證了這個園區昔日的輝煌。
但眼看著一家家獨角獸公司不斷成長、壯大,清華科技園卻似乎難以逃脫和華清嘉園一樣的宿命:引人容易留人難。
" 去年年底開始,快手的人已經開始慢慢都搬走了,今年春節一過,基本上就已經全搬空了。" 談到快手的撤離,虎哥言語之間難掩一股失望之情。" 其實主要還是租金太高了,留不住人。"
和華清嘉園一樣,日益高企的租金成了各個企業 " 逃離 " 此地的主要導火索。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清華科技園每平米的日租金高達近 8 元,是附近西二旗寫字樓的兩倍還多。
因地而來,隨風而去。
昔日給這座園區增光添彩的 " 明星 " 企業們紛紛離開,選擇了性價比更高的后廠村、望京等地,留下的都是離不開這片土地的技術和教育公司,如商湯和各類培訓企業,以及唯一一家互聯網老牌企業——搜狐大廈孤零零地屹立在園區的一旁。
" 那搜狐為什么不搬走?"
" 因為人家早些年就把那棟樓買下來了。"
隕落的宇宙中心
五道口高校林立,全國最頂級的教育資源吸引著國內外眾多的優秀學子蜂擁而至,周邊的房價也跟著水漲船高,而與華清嘉園一街之隔的中關村二小更是為房價的瘋狂飆升 " 加了一把火。"
" 可以這么說,華清嘉園現在只有三分之一房子是居民自住,有三分之一是周邊的老師和老板在搞投資,剩下的三分之一基本上都是二小陪讀的。"
李基所說的中關村二小在北京重點小學的各種排名中常年盤踞前十,吸引著無數的家長前來購房入籍。盡管今年元旦當天,海淀區官方已經宣布取消學區房,但望子成龍的家長并沒有因此停下腳步。
" 畢竟資源都在這里呢。" 李基一語中的。
就是李基口中的 " 資源 ",導致華清嘉園從交盤到現在,二十年不到的時間里房價已經翻了二十多倍。而日益增長甚至畸形的高房價,似乎已經把五道口推進了一種奇怪的惡性循環。
" 這兩年我帶著看房的客戶幾乎沒有說是要來創業的,如今這個小區里還剩的創業者估計都可以以個位數來計算了。"
而清華科技園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雖然迎來了日益壯大的團隊,卻終因不可企及的高租金又將他們一步步 " 逼 " 出了這棟大樓。
連周邊的商業配套也受到了牽連。
作為創業者們約人見面或者偷懶發呆的兩個去處,橋咖啡和雕刻時光一路見證了五道口的發展和成長,但兩家店鋪最終還是沒能逃過高額租金的壓力,分別于去年 6 月和今年 1 月相繼關閉。
" 甚至連有些名氣的品牌都活不下去。你看,那邊原來有一個童裝品牌 balabala,但開了不到一年就倒閉了,現在這里活的時間最長的就是麥當勞和肯德基這兩個世界品牌了。"
順著李基手指的方向看去,作為五道口主干道的成府路上,幾間商鋪的大門緊閉,上面 " 轉讓 "" 招租 " 的幾個大字顯得格外醒目,空蕩蕩的門前只剩下下班高峰期的人來人往。
甚至連之前最熱鬧的酒吧夜店都開始慢慢陷入沉寂了。
入夜十一點,本應是五道口夜生活的開始,但在這里最有名的酒吧—— GLOBAL CLUB 門前,已經沒有了往日的喧囂,只有幾個酒吧的工作人員坐在門口的臺階上,百無聊賴地低頭玩著手機。
" 前幾年早上上班的時候還經常可以’撿尸’,店門口的花壇上總會躺著幾個喝得不省人世的姑娘,但現在這種情況基本已經看不到了。"
李基一再強調,除了政策和經濟的因素外,造成這一現象最大的原因就是房價太高,留不住人。
采訪結束的第二天,李基在朋友圈發出 " 第一手消息 ":中關村一小和三小招生無變化,向家長們昭告著高價降不了,房子依然俏。
依然堅挺的高房價,似乎成了五道口最后的絕唱。
結語
" 年輕 ",曾經是五道口最引以為傲的標簽。
無數的大學生從全國頂尖的象牙塔里魚貫而出,他們懷揣著夢想走進昏暗的居民樓,在代碼的敲擊聲中與自己的野心跳舞;短短數年,夢想成真的他們搬進了對面寬敞明亮的高檔寫字樓,卻又很快被高昂的租金無情 " 驅逐 "。
幾十年過去,被標榜為 " 年輕人的天堂 " 的五道口也不可避免地老去,曾經那群熱血的年輕人也已人至中年,在被 " 驅逐 " 的歲月里不斷發光發熱,五道口成了一個遙遠的記憶。
很久以后,功成名就的他們 " 衣錦還鄉 ",看著破舊的民房、冷清的寫字樓和消失不見的夜店,心中的無奈或許在這一刻釋然——這里雖然容不下他們,卻承載過他們的青春和夢想。
這一刻,五道口終于在多年的失落中獲得了一絲安慰。
來源:子彈財經 Aut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