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的一份報告稱,像Alexa和Siri這樣的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助長了女性“順從”的刻板印象。
這份146頁的報告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發布,題為《如果我能,我會臉紅》(I 'd if I could)。報告強調,這個市場由女性語音助理主導。
據研究人員稱,女性語音助手幾乎是獨家使用,這助長了人們對女性“樂于助人、溫順、樂于取悅他人”的刻板印象。
研究人員還認為,缺乏與當前虛擬助理交談所需的習慣也是一個問題。他們聲稱,虛擬助理無論如何都會回應請求,這一事實強化了這樣一種觀念:在某些社區,女性是“順從和容忍惡劣待遇的”。
類似地,虛擬助理只需“輕觸按鈕或發出‘嘿’或‘好’等生硬的語音命令”,就能被召喚,這讓虛擬助理看起來像是隨時待命的女性。
大多數虛擬助理默認使用女性聲音,但提供男性選項。亞馬遜(Amazon)和蘋果(Apple)等科技巨頭過去曾表示,消費者更喜歡女性聲音作為他們的助手,亞馬遜的一位發言人最近將這些聲音歸因于更具“同情心和愉悅感”的特征。
報告強調,虛擬助理主要由男性工程團隊創建。一些案例甚至發現,助理“感謝用戶的性騷擾”,男性用戶的性侵犯行為比女性用戶更容易被容忍。
研究發現,Siri會對男性用戶的“性偏好做出挑釁性的回應”,比如:“如果我能做到,我會臉紅的。”,但不會對女性這么做。
該報告稱,女性語音助手缺乏抵御性別歧視和敵意侮辱的能力,“可能會凸顯出她的無能為力”。這種編碼“投射出一種數字加密的‘男孩就是男孩’態度”,“可能有助于偏見的形成和傳播”。
為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聯合國認為應該使用中性和非人類的聲音。研究人員以斯蒂芬·霍金著名的機器人聲音為例。
Alexa、谷歌Assistant和Cortana都默認使用女性聲音。Siri在阿拉伯語、英式英語、荷蘭語和法語中使用男性語音。
【來源:千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