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聯合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年度報告(2018)》(下稱《年報》)。《年報》認為,目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北京、廣東、長三角為代表的三大集聚區,頭部城市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主導引擎。
《年報》指出,我國人工智能企業主要集中在北京、廣東及長三角(上海、浙江、江蘇)地區,約占我國人工智能企業總數的86%。其中,北京人工智能企業占比40%,大幅領先其他省份。其次是上海,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占比約20%。廣東排名第三,約占16%。浙江和江蘇也擁有較多人工智能企業。另外,四川、陜西、湖北、安徽等中部省份也較為活躍。
同人工智能企業區域分布相似,北京、廣東、長三角為融資重鎮,2017—2018年上半年,融資事件數占全國90%。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其中,北京拔得頭籌,人工智能融資數量占據絕對優勢,占比達42.6%。其次是廣東,融資事件占18.7%。盡管廣東企業數量落后于上海,但得益于商湯科技、優必選等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快速發展,“吸金”能力較強,超過上海。長三角地區融資數共占29.5%,合計超過廣東。
在人工智能專利方面,東部地區也具有明顯優勢。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報告,在2017年我國人工智能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排名中,廣東分別以10158件和4777件位居全國首位。廣東、北京、江蘇、上海、浙江、山東、四川、安徽、湖北和天津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位居全國前十。
此外,《年報》還認為,目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北京、廣東、長三角為代表的三大集聚區。頭部城市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主導引擎,北京、上海、深圳占據人工智能城市實力第一梯隊的位置,杭州、廣州則依靠阿里巴巴、云從科技等當地知名企業處于第二梯隊。
【來源:安防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