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興斌(微信公眾號ID:bangmangtuan)
隨著現代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愿意為孩子的智力發展買單,市面上各種各樣的益智玩具也如雨后春筍一般層出不窮。雖然大部分玩具廠商都宣稱自己既能討孩子們喜歡,又能鍛煉思維,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但事實上,對大部分玩具來說,所宣稱的功能可能僅僅是商家宣傳的噱頭,其實也只是利用了新一代家長們對孩子教育的焦慮來賺錢。
就比如市面上一直流流行的樂高拼搭玩具,商家的宣稱一直都是深受兒童喜愛,既能鍛煉動手能力,又能培養注意力、創造性思維等,但從科學的角度看,真的是這樣嗎?
沉迷絕非專注,玩具選擇還需理性思考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層精辟地指出:“注意力是我們心靈唯一的窗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他才能進來”。
從科學的角度看,注意力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意注意力,一種是無意注意力。無意注意是一種自然而然發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而有意注意是一種有自覺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上努力的注意。
具體來說,有意注意指的是我正在看書,聽見別人正在討論我感興趣的話題,然后一般人就會不由自主地轉向他們的討論,甚至加入當中,這稱之位無意注意。但如果在當時想到必須要堅持學習,專心于當下的工作,仍舊把注意力集中到書本上,這就是有意注意。
所以,孩子們玩游戲時是無意注意,思想十分放松,十分隨意地注意力可以持續很久。但這樣的思想集中對于注意力的訓練絲毫沒有幫助,僅僅是人性使然。而學習時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則是主動調配自己的精神,使其專注于需要專注的事情,所以一段時間后就會很累,意志力不強的孩子就會容易分心、走神,而這一種注意力的訓練,恰恰是日后學習、生活最需要的。
而在對孩子專注力與創造性的培養,則是對有意注意力的訓練。就是通過專業的訓練,讓孩子的注意力有意識的高度集中,隨時隨地能夠專注于任何一件需要專注的事情。否則的話,只給孩子一個游戲機,也許就能訓練專注力了。
事實上,很多大人玩樂高也只是為了減壓或者平靜心態,從這個角度看,搭樂高只是一種簡單動作的不斷重復,并沒有真正的動腦。要不然的話,也不會有那么多成年人有壓力的時候喜歡來玩樂高來放松自己。
從這個角度看,長期專注于樂高這樣的玩具當中其實和能夠長時間沉浸在網絡游戲當中沒有任何區別。正如一位心理專家所說的那樣:“孩子注意力是否缺失,不能靠玩游戲的表現來評估,真正注意力的評估,需要排除不可以專注的活動,比如游戲、看電視、甚至運動、畫畫”。
童心制物,讓孩子享受創造的樂趣
了解了人腦的工作機制,我們就可以知道孩子沉迷于樂高,其實和玩游戲沒什么區別,也只能算得上是重復性的拼搭上癮,并沒有真正的鍛煉孩子的動腦能力,就如一遍一遍的刷短視頻,這種重復性的過程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那么什么類型的玩具才能夠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呢?在筆者看來,一個好的玩具并不應該簡單的滿足人類“玩”的本性,而是應該接近實際工程、培養孩子解決問題以及探索世界的能力。比如最近比較火熱的童心制物,既能夠讓孩子接觸最先進的信息技術,又能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5月21日,童心制物(Make Block)2019年新品發布會在京召開,發布會以“創•出格”為主題,隆重發布了兩款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編程教育的新品:童心制物編程造物盒與童小點思維啟蒙機器人,用先進的產品設計及獨特的教育理念向大眾展示了世界領先的科技教育實力。
作為一家致力于steam教育解決方案提供商,童心制物始終致力通過輸出優質的產品與內容,通過游戲的方式,鍛煉孩子邏輯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拿本次發布的童心制物編程造物盒來說,就是基于這一設計理念的創造。
首先,在知識體系的打造上,本次發布的童心制物的編程造物盒的網狀知識體系涵蓋編程及科學、數學、工程等學科,進一步提升了孩子的綜合能力,使孩子從編程入門到科技達人。
在教學模式上,為了激發孩子的成就感,采用了闖關式的設計理念,孩子一個人在家就可以完成,家長省心省力,而線下編程班,家長接送累,孩子也難以堅持,可以說是事倍功半。更為重要的是,孩子完成學習后會得到相應的勛章,成就感得到巨大提升,進一步刺激孩子的學習動力。
如果孩子遇到有疑問或者不太懂的地方,內含豐富有趣的動畫講解知識點,生動形象、淺顯易懂,最大程度的掃清了孩子學習路上的障礙,并且家長也能通過手機實時查看孩子的學習進度,而在線下編程課在這樣的方面,則是集體學習、進度難跟。
童心制物的創始人兼CEO王建軍所說的那樣:“當前教育領域存在的最大矛盾在于,落后的教育內容和教學體制無法匹配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對人才的需求”。先進的教育應該推崇探索創新、鼓勵孩子動手創造、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學習和適應能力。
立足于此,在編程造物盒內容的設計上,童心制物設計團隊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力求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造力、抗挫折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比如在創新+課程體系的設計上,不止編程教育,更是在趣味中融入了科學、數學、人工智能、萬物互聯等主題。
這樣多學科思維的轟炸下,孩子的成長思維、創新思維、邏輯與計算思維都可以得到有效地鍛煉。比如,孩子能夠學會并使用身邊的材料來制作出創意的產品,并且掌握最新的科技。隨著課程的逐步深入,孩子可以制作出從智能硬件到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科技的產品,這是線上或者線下編程課單一的游戲制作所難以企業的優勢。
本次發布會另一大新品就是童小點思維啟蒙機器人,作為一款基于皮亞杰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的產品,它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以獨創的點讀地圖交互體驗,結合高互動和趣味性的游戲玩法,全面開發低幼齡兒童的邏輯思維、藝術創造、各學科知識等綜合素養。
眾所周知,當前孩子的時間大多被手機屏幕占據,童小點無需任何手機或平板電腦,通過點讀筆的交互操作即可輕松編程,在各類實體闖關式游戲過程中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自主探索和學習,學會觀察分析,提升多種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啟蒙孩子邏輯思維。孩子與童小點共同探索和成長,有效解決了低幼齡兒童長期面對電子屏幕帶來的隱患,充分調動孩子的眼耳手心,鍛煉和激發專注力和想象力。
而這樣的設計,則是融合了美國steam教育及信息科學教育標準。據了解,童心制物的設計團隊集聚了國際化多元背景的資深一線教研集團,深耕steam行業多年。
在現代的教育體系中,動手環節的缺失一直被教育界所詬病,因此童心制物尤其加大了孩子動手能力的鍛煉。據了解,童心制物的一年十二期盒子,提供超過10個電子模塊以及30余種材料和工具,旨在通過親自動手實踐來幫助孩子養成成長性的思維模式。
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浪潮之下,及早的讓孩子接觸這些,不僅親手制作出了簡易的前沿科技產品,更是從小就培養出了孩子的科技細胞,對未來科學的嗅覺,在未來的學習與生活中無疑更有競爭力。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童心制物在玩具的設計思路上擺脫了以往玩具設計上僅僅去迎合孩子的思路,而是站在時代發展前沿,即讓孩子在動手、動腦中獲得邏輯思維上的鍛煉,心理上的自我成就感,更是培養了孩子孩子對人工智能對科技、編程敏銳的感覺。
正如童心制物創始人及CEO王建軍強調的那樣,童心制物(Makeblock)堅持軟硬件結合,思維鍛煉和動手創造并重的教育原則,通過“編程+造物”讓思維能力和動手培養雙核驅動,不僅僅是在數字世界中創造,也是在物理世界中創造。
作者:周興斌,系資深媒體人、知名科技自媒體。2017年度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自媒體。關注電商新零售、人工智能、移動互聯、數碼家電等相關互聯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