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清華大學108周年校慶AI高峰論壇暨AI使能平臺發布活動在清華大學校園內舉辦。
承載清華大學AI科研與產業結合發展的重要載體――清華大學AI使能平臺“紫為云”在本次論壇上發布,從技術、產品、人才、知識、服務五個維度向合作伙伴輸出AI能力。這一AI使能平臺于今日正式向全社會開放。
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清華大學秘書長王希勤表示,今日發布的AI使能平臺,積累了清華電子工程系在過去幾十年積累的科研成果,清華大學樂意與將像這樣的科研成果對社會開放。
在王希勤講話后,華易智美城鎮規劃研究院院長、元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試聽產品處處長、原廈門市政府副秘書長梁峰,全國安協聯盟理事長、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會長楊金才先后發表致辭。
隨后,清華大學電子系教授、媒體大數據認知計算研究中心主任王生進,視頻圖像信息智能分析與共享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陳朝武,中國安防行業協會戰略專家組組長、廣州市安全防范行業協會會長顧友良,北極光創投AI領域投資人趙顧等嘉賓分別發表主題演講,分別就AI技術、視頻大數據融合應用、AI及半導體投資邏輯等多維度分享了獨到的見解。
一、發布綜合AI使能平臺“紫為云”
“紫為云”是一個AI全鏈使能服務的共享運營平臺,基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AI核心技術,由清華控股投資企業華云智能開發及運營。
該平臺依托清華大學媒體大數據認知計算研究中心、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度學習技術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危爆品掃描探測國家工程實驗室,提供AI技術服務及全鏈使能解決方案服務。
作為承載清華大學AI科研與產業結合發展的重要載體,“紫為云”的AI核心算法均來自清華大學媒體大數據認知計算研究中心,技術領域覆蓋到圖像、視頻、語音、機器人視覺與人機交互等多維度關鍵技術。
“紫為云”從技術、產品、人才、知識、服務五大維度為輸出,基于開放WebAPI接口、SDK、嵌入式引擎等技術引擎,通過云、端本地化部署,將AI能力全部共享給合作伙伴,幫助他們建立各自場景的AI應用,使之具備AI產品競爭力并進行聯合創新,通過AI技術持續為各行業用戶創造“智能+”價值。
據華云智能COO王延波介紹,清華大學AI使能平臺未來將著重打造“使能中心”和“社區”兩個板塊。
二、AI+在五大領域的產業機遇和挑戰
清華大學電子系教授、媒體大數據認知計算研究中心主任王生進發表了主題為《在人工智能+的機遇中讓AI更使能》的演講。
從國家領導、地方政府到企業、高校,都對AI傾注了大量資源。王生進教授主要談了AI+在五個領域的產業機遇和挑戰:
1、無人駕駛與智能輔助駕駛
在這一領域,以ADAS為代表的核心技術,如車道線檢測、路標識別、行人檢測、車輛檢測等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
同時,這一領域主要面臨四類困難:傳感器智能化程度達不到要求,技術魯棒性未得到充分證明,傳感器成本居高不下,無人車立法滯后。
2、智慧醫療和智能診斷
智慧醫療正在為廣大患者帶來福音,例如基于深度學習的眼底(人體唯一通過外部直接看到血管的地方,可診斷出50多種疾病)圖像自動精確診斷,可以輔助醫療工作者做精準預判。
這一領域的主要挑戰有:疾病的復雜性要求非常精確的AI技術,可穿戴醫療設備性能需提升,醫療大數據標注的可靠性,醫療數據的隱私問題。
3、智能制造與產業升級
各級制造工廠開始由手工生產線向自動化生產線升級,工業屆需要用AI技術進行各種安全質檢。
智能制造方面的挑戰主要由2點:亟需芯片、視覺、定位等深度學習技術的突破,亟需AI+高端制造業和綠色資源模式的進一步開發。
4、智能安防
智能安防是AI落地好的領域,包括海量視頻健康數據的智能識別、邊緣計算、視頻內容的結構化描述。
目前AI應用包括人臉檢測與識別、車輛檢測與識別等等,尤其是人臉識別,為社會帶來很好的保障作用。
這一領域主要存在4類挑戰:標清向高清和4K化,前端攝像頭的邊緣智能化,多源數據互聯互通,智能視頻分析設備的算法、SDK化、信息聯動等。
5、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互聯網+物聯化的體現,與家庭自動化相關,以網絡家電和信息家電為基礎。根據2012年4月5日中國室內裝飾協會之恩能夠化委員會智能家居分類依據,智能家居系統產品共分為20類。
同樣,智能家居領域也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產品間互聯不夠,操作繁瑣用戶體驗差,市場缺乏統一標準,信息安全存在漏洞。
三、清華電子工程系AI成果應用
隨后,王生進教授對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的AI成果進行簡單介紹。
比如,2005年,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主持集成清華大學人臉識別技術,世界上在我國出入境旅客多的深圳羅湖口岸開通“旅客自助查驗通道”,據王生進介紹,這是世界上大規模應用案例,驗放旅客人數超過數億人次。
此外,清華人臉識別技術已在多地公安安防等多個領域得到應用,其語音聲紋識別在國防、網信領域得到應用。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研發了多模態生物特征識別、視頻分析與結構化、語音識別、智能輔助駕駛,以及輿情分析、行人再識別等多種先進的AI算法。
為了把先進技術服務于社會,去年9月,清華大學發布人工智能開放平臺,提供開發者SDK調用、人工智能技術開放服務、深度學習訓練計算、AI應用解決方案、大數據數據集五大功能板塊,可部署各類AI算法框架。
今天的發布,意味著從AI開放平臺到AI使能平臺的轉換。
王生進教授表示,AI使能不是單點技術,是系統工程;
由以往中心控制、中心管理為主的AI賦能模式,向增強用戶AI能力、構建用戶AI技術中心的使能模式轉換,使用戶成為具有AI技術能力的企業。
【來源:安防展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