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巨頭正紛紛推出增強現實產品,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始研究這項技術將如何影響人類行為。
在由人文科學學院傳播學教授杰里米·拜倫森(Jeremy Bailenson)領銜的一項全新研究中,人類被試在增強現實環境中與虛擬人物的交互將影響其在現實世界的行為表現。
例如,被試將在增強現實環境看到一位虛擬人物與自己相對而坐,而在摘除頭顯后,被試將不愿意坐在剛剛虛擬人物所坐過的椅子上。研究人員同時發現,位于增強現實環境中的被試似乎會受到虛擬人物所影響,就如同真實世界一樣。團隊已經將研究發現發布在的《Plos》期刊 。
拜倫森表示:“我們發現,增強現實技術可以改變你的行走路徑,轉頭方式,執行任務時的表現,以及你如何與房間里的其他真實人員進行社交聯系。”
實際上,關于增強現實的研究結果與拜倫森在虛擬現實方面所做的大部分研究保持一致。虛擬現實是完全由計算機生成的數字環境,而增強現實則將數字對象疊加在現實世界中。
拜倫森指出,近年來科技巨頭已經開始把重點從原來的虛擬現實調整至增強現實。另外,今天的AR頭顯可以將實際人物的真實3D版本實時投射到物理環境之中,這使得世界各地的用戶都能實現微妙的眼神交流和肢體語言,而這是傳統的視頻會議所難以實現的事情。
他解釋說:“通過實現逼真的虛擬會議,AR可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危機,因為你可以避開通勤過程。這項研究有助于引起人們對大規普及AR后的潛在社會后果的關注。”
為了探究AR將如何影響人們在社交場合中的表現方式,研究人員招募了218名被試,并展開了三項研究。在前兩個實驗中,每位被試都需要與名為克里斯的虛擬角色進行交互。克里斯將與被試相對而坐。
第一項研究復刻了名為社會性抑制的心理學發現。當有人觀察自己時,我們在完成簡單任務時總是能夠更顯自信,但在完成更具挑戰性時則更為緊張。研究發現,這個原理同樣適用于增強現實環境。當克里斯出現在視場中時,人類被試可以輕松完成一個簡單的字謎,但在解決復雜難題時則顯得更加緊張。
另一項研究測試了被試在與克里斯交互時是否會遵循約定俗成的社交線索,亦即衡量被試是否會坐在克里斯所坐過的椅子上。研究人員發現,佩戴過AR頭顯的用戶都選擇坐在旁邊的空椅子上。對于要求摘下頭顯的被試,72%的人仍然選擇了旁邊的空椅子。
拜倫森指出:“事實上,沒有一個佩戴頭顯的被試選擇坐在克里斯曾坐過的椅子,這有點令人感到意外。這些結果突出了AR內容是如何融入至物理空間之中,從而影響你的交互方式。在摘下頭顯后,AR內容的影響似乎仍然存在。”
在第三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探究了AR是如何影響正在交談的兩人之間的社交聯系。一人穿戴頭顯,另一個則不是。研究人員發現,頭顯被試對另一人所產生的社交感更少。
拜倫森指出,團隊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確認增強現實的影響。研究人員寫道:“論文只是觸及了AR應用的社交心理利弊的表面,我們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才能確定這種技術在大規模普及后的影響。”
原文鏈接:https://yivian.com/news/61200.html
來源:映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