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 Google I/O,今年 Google ARCore 依然帶來新功能的發布, 一年多以前,我們首次推出 ARCore by Google,這個幫助開發者打造的增強現實的開發平臺。我們持續深耕技術,每六周都帶給開發者們一些新的功能。
基于 ARCore,開發者們也不負眾望,創造了數以千計的 AR 應用,為大家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創造了便利,不管是幫助你修理你的洗碗機、購買新的太陽鏡,或繪制美麗的夜空,都給足了你驚喜。2018 年 I/O 以來到如今,ARCore 支持的設備提升了四倍達到了 4 億。
今年 Google I/O 2019,我們也帶來誠意滿滿的更新,有增強圖像、光估測等功能,這些功能都能夠幫助你打造充滿互動樂趣、真實感十足的體驗。更棒的是,為了讓更多人都能體驗 AR,我們推出了場景查看器 (Scene Viewer),讓每個人從網頁上以 AR 模式查看 3D 模型。
增強圖像(Augmented Images)
增強圖像主要是運用圖像識別和姿態評估算法來完成,過去只能追蹤靜態的圖像,但我們知道,現實世界中物體其實不會待著不動,所以這次我們更新了視覺的算法,可以實現同時追蹤運動中的圖像,以及多圖像檢測,比之前提高了 30% 的精準度,15% 更快的檢測召回率。
用戶只需使用攝像頭對準 2D 圖像(如海報、圖標等),就能實現內容可視化,讓平面物體更真實地活起來。這項能力賦予了開發者創造動態交互的可能性,可以解鎖多個圖像動態的各種玩法。
比如本次的案例中,JD.com 正是使用了 ARCore 這一新能力,創造了寓教于樂的拼單詞玩法。多張卡片檢測輕松而穩定,從靜態卡片衍生出 3D 字母,然后還可以拼單詞,解鎖妙趣橫生的動畫,這讓背單詞變得前所未有的好玩。
光估測( Light Estimation)
一個物體到底為什么真實呢?很大程度是因為光照。在現實中,光源的方向、色溫、高光等條件,會改變物體的外觀,有光感明暗交錯,有陰影,一個物體才能看上去真實。因此模擬現實環境中的光照感覺,可以讓 AR 虛擬物體看起來更真實。
去年我們介紹過光估測的概念,就是提供一個環境光強度,將現實世界的光照感覺拓展到數字場景中。為了實現更逼真的光照,我們在光估測的 API 中增加了一個新的模式,環境 HDR 光照效果(Environmental HDR)。從下面這兩個自然光照中的模型來看,你能分清誰是真的模特,誰是虛擬的模特嗎?
Environmental HDR 利用機器學習分析單個相機畫面來理解 360 度環境中的高動態范圍光照。它分析可用的光照數據,將現實光照擴展至虛擬場景之中,提供精確的陰影、高光、反射等信息。當激活 Environmental HDR 時,數字對象將如同實體對象一樣被點亮。即使光源移動,兩者仍然無縫融合,栩栩如生。
Environmental HDR 為開發者提供了三個用于重現現實世界光照的 API:
Main Directional Light:有助于以正確方向擺放陰影
Ambient Spherical Harmonics:有助于模擬來自各個方向的環境光
HDR Cubemap:提供鏡面反射高光和反射
場景查看器 (Scene Viewer)
Google 希望可以幫助用戶更輕松體驗 AR,所以 Scene Viewer 就應運而生啦。用戶將能直接在網頁端體驗 AR,無需下載單獨的應用程序。
要確保 Scene Viewer 能夠訪問你的物體,你首先需要用 <model-viewer> Web 組建 來將 glTF 3D asset 添加至網站,然后為這個 Markup 添加“ar”屬性。從今年晚些時候開始,Scene Viewer 體驗將出現在 Google 搜索結果中。
增強臉部(Augmented Faces)
說起增強臉部(Augmented Faces)功能, 也是賺足眼球的一項。眾所周知,美顏自拍、自我展現是現在越來越流行的主流趨勢,想打造更多元化、更有趣的效果,離不開技術的支持,本次針對面部的 AR 體驗,ARCore 可以提供支持針對前置攝像頭支持 468 個點的 3D 網格,使用這項功能,你可以隨時變臉,比如美圖的 Beauty Plus, 就使用此功能創造了有趣的臉部互動。
慶祝生日或一些特殊日子的時候,想砸蛋糕玩一玩,但又不想浪費或者弄臟衣服,現在不用擔心啦,打開攝像頭,對著平面張張嘴,蛋糕瞬間就砸在你的臉上,是不是又滑稽又可愛?
這個功能在 2 月份的時候已經隨著 ARCore 1.7 出現在 Android 平臺;本次 I/O 大會上,我們宣布這個功能將會支持 iOS,并且會覆蓋是所有的支持 ARKit 的設備,包括那些沒有深度攝像頭的設備。
這些就是 2019 年 I/O 上新鮮出爐的更新解讀,ARCore 最新的 1.9 已經在中國各大應用商店上線啦,快快應用起來,創造更有趣、更真實的 AR 體驗吧!
來源:新浪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