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中國人名大學舉行高瓴人工智能學院成立儀式。該學院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耶魯大學校董、人大校友張磊和高瓴公益基金會捐資3億元建成,是人大二級獨立學院。據悉,截至目前,已有35所高校設置了人工智能新專業,新增101所高校設置機器人工程專業,新增96所高校設置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50所高校把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納入“雙一流”培養方案。
人工智能的熱潮席卷了全球,國內誕生了諸如曠視科技、商湯科技、極鏈科技Video++、依圖科技、云從科技等優秀人工智能初創企業。高校也持續在相應國家號召,為培養AI人才、儲備AI力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文盤點了國內35所高校人工智能學院,排名不分先后。
1.湖北大學-機器人學院
成立時間:2016年4月26日
湖南大學機器人學院院長:王耀南
2.同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7年5月7日
3.中山大學-智能工程學院
成立時間:2017年5月11日
4.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技術學院
成立時間:2017年5月28日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所長徐波擔任院長。
5.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7年11月2日
6.蘇州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7年11月19日
凌曉峰擔任蘇州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
7.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學院
成立時間:2017年12月6日
8.北京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7年12月13日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交通數據分析與挖掘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于劍教授擔任北京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9.湖北工業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1月13日
10.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1月18日
11.重慶郵電大學&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2月7日
12.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3月6日
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周志華教授擔任院長
13.長春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4月16日
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長春理工大學副校長楊華民。
14.清華大學&南京市-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4月20日
15.山東科技大學&騰訊云-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4月21日
16.河北工業大學-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4月23日
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院長:楊鵬
17.天津師范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4月25日
是國內第一個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的師范院校。
18.哈爾濱工業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 年5月5日
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軟件學院院長王亞東教授擔任首任研究院院長。
19.天津大學/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 年5月16日
20.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騰訊云-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5月17日
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劉萬軍
21.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5月26日
22.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5月27日
人工智能學院院長:王建中教授
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林志赟教授
23.重慶理工大學-重慶兩江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6月9日
24.浙江理工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6月25日
25.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6月29日
張鈸出任首任院長,姚期智擔綱學術委員會主任。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為校級跨學科交叉科研機構。
26.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7月2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模式識別、機器學習等方向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
27.南京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7月2日
28.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7月19日
人工智能研究院負責人由郭軍副校長擔任
29.北京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7月21日
30.煙臺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7月31日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馬少平教授擔任研究院名譽院長。
31.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9月20日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岳東擔任院長
32.福州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10月14日揭牌
33.大連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大連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10月22日
34.東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9年1月4日
聯想集團首席技術官、高級副總裁芮勇出任兼職院長
35.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9年1月22日
首任院長:孫劍
小結:
中國高校在很長時間都沒有人工智能專業,而美國作為人工智能概念的誕生地,基本上各大院校都設有人工智能專業和研究方向。如何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能力,探索下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方向,也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工智能需要多學科、多領域聯合,協同創新,培養前瞻性眼光,貫通語言學、腦機制、計算機等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型復合人才,才能從根源上領跑。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