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的人工智能(AI)行業蓬勃發展,政府和企業都非常重視人工智能。外國媒體也普遍看好,他們認為,憑借其巨大的潛力,中國的人工智能行業甚至可能有一天會超過美國。
根據媒體報道,Future Today Institute 創始人 Amy Webb 于 2018 年 3 月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 SXSW 發布了她的年度科技趨勢報告,主要關注人工智能的影響。她在報告中稱,中國將在 2018 年 " 奠定基礎,成為世界上無可爭議的人工智能霸主 ",并提到三大中國科技巨頭,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值得關注。
許多人可能對此消息感到興奮,但又有一個問題:中國真的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領先世界嗎?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表示,中國可能會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并在該領域取得進展,但中國不會超過美國,而是排在第二位。他的評論引發了關于誰是真正的 AI 超級大國的廣泛討論。
在談到發展水平時,人工智能行業通常分為三個領域:基礎研究,創新和應用。衡量公司甚至國家競爭力的主要指標在于基礎研究水平。在當前的芯片市場,特別是在主要的 AI 芯片(CPU)市場中,英特爾占據了約 71%的市場份額,而 Nvidia 占據了 16%。換句話說,在目前的 AI 芯片領域,擁有約 90%市場份額的美國公司具有先天優勢。
根據騰訊研究院 2018 年發布的一份報告,就基礎研究層面的芯片制造商數量而言,中國有 14 家,美國有 33 家。此外,在美國,芯片 / 處理器融資總額為 315 億美元,占 31%,在人工智能全球融資中排名第一。中國在芯片 / 處理器領域的融資僅占人工智能全球融資總額的 7.55%。根據上述數據對比,中國的 AI 芯片短期內不太可能超過美國。
從人才的角度來看,在專業網站 LinkedIn 注冊的全球 190 萬人工智能專業人員中,美國排名領先,人才數達到 85 萬,中國有 5 萬名人工智能專業人士,在全球 AI 人才排名中排名第七。
此外,超過 70%的美國人工智能專業人員從事基礎研究層面工作,中國人工智能專業人員主要關注機器人、圖像識別、自動駕駛等特定領域的應用。也就是說,中國的 AI 人才更多地集中在應用領域,在基礎芯片設計和研發方面,仍落后于美國。
一些媒體過去聲稱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超過美國,理由是中國的人工智能出版物數量,自 2014 年以來排名第一。然而,考慮到加權引用,中國人工智能出版物的影響僅排在第 34 位,落后于美國的第四位。很明顯,中國對數量的追求忽視了質量。
簡而言之,雖然中國政府及相關機構和公司已經對人工智能產業進行了大量投資,但基礎研究水平的芯片公司數量,投資規模和人才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這表明整個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鏈普遍傾向于短期盈利,并專注于只會吸引市場眼球的技術和應用,避開需要大量投資并且產生利潤緩慢的 AI 芯片。如果中國企業在芯片層面沒有跟上,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幾乎不可能超越美國。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它與人工智能技術在美國的差距。
【來源: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