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備受關注的小派5K PLUS在某電商平臺上開啟預售,并計劃于3月26-27日完成發貨。截止于目前,共有318名用戶進行預定,預計銷售額已達到160多萬。在單頭顯5399元的高價之下,能夠擁有這樣的成績已經算得上是相當出色。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款售價6999元的產品5K XR也已經有100人預定。
在上周,我們拿到了其中的一款產品——小派5K Plus。雖然不是傳聞已久的小派8K,但在一周的深入體驗之后,筆者認為小派的產品還是值得聊一聊的。
一、關于小派
在測評這款產品之前,筆者先來和大家聊一聊小派這個牌子,談談自己的想法。一提起小派,筆者腦海中就浮現出了三個關鍵詞——‘8K’、‘眾籌’以及‘延遲發貨’。
第一個關鍵詞是‘8K’。2017年9月,小派在IFA展會上低調展出了自家的8K頭顯產品,成為了全球首家推出8K VR頭顯的廠商。這一舉動不僅為小派貼上了雙眼‘8K’的標簽,也讓小派在頭顯分辨率領域上再一次領先于其他的競爭對手。
2016年初,小派在北京舉辦發布會,推出了全球首款4K分辨率的VR設備——小派4K。在當年主流高端頭顯處于2K級別的時候,小派的產品一鳴驚人,從此奠定了“VR頭顯分辨率老大”的稱號。
在筆者看來,這是一條燒錢且充滿困難的路,但這又是小派能夠立足于現在的關鍵所在。在市場充斥著各種VR硬件的2016年,小派使用了將分辨率提升一倍的做法才立足了腳跟。其實往往消費者在購買產品之前會將硬件參數作為選擇的標準之一,這樣的宣傳方式又未嘗不可呢。但這條路需要小派最少都要在分辨率參數上保持領先,所以‘8K’產品應運而生。
而在營銷策略上,小派從一開始就采用了與當年Oculus一樣的套路:‘眾籌’。小派4K公布之初,就首發登陸京東眾籌。時隔一年之后,小派8K登陸Kickstarter,創造了1小時完成眾籌目標的的記錄。可以說,‘眾籌’是小派的第二個關鍵詞,是打開小派品牌的關鍵所在。
選擇眾籌對于小派來說是很聰明的做法,因為很多公司都驗證了眾籌的有效性。在一次采訪中,小派創始人翁志彬說到:將首發放在Kickstarter全球眾籌,是希望讓全球的極客玩家和開發者們,更早將小派8K拿到手開始體驗。簡單翻譯過來就是:我們想要更多的用戶。無論是新鮮事物的接受度、還是對于新科技產品的購買欲望,海外用戶永遠都是不容忽視的。像最開始的Oculus,以及后來的NOLO等廠商都曾選擇過眾籌。事實證明,對于VR企業來說眾籌可以算是一條可以走得通的路。(在之前我們也曾寫過關于VR眾籌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這里。)
最后一個關鍵詞是‘延遲發貨’。雖然‘眾籌’創造了這樣的神話,但眾籌之后的結果并沒能讓支持者們滿意。按照原定的計劃,小派8K計劃于18年1月向支持者發放產品,但由于種種說辭,小派一直宣布延期,直到18年10月才決定發貨。2019年1月初,小派仍然存在發貨慢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小派在其官方論壇上致歉并說明了原因。但從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從最初產能爬坡到達到規模量產,小派基本上達成了眾籌產品交付的目標。據了解在3月15日,小派已經完成了全部已經確認訂單信息的眾籌用戶的發貨工作。
筆者認為,在VR行業中的許多問題并不是說解決就能解決的,整個行業從產品開發到生產供應鏈仍然有不少荊棘需要跨越,小派8K的案例充分說明了這點,最終的交付也說明了用戶所有的等待也是值得的。
三個關鍵詞,成了小派產品的發展史中的關注點。‘8K’奠定了小派的產品基調、‘眾籌’讓小派獲得第一批深度用戶,‘延遲發貨’則暴露出VR行業硬件廠商的困難所在。我們不能評判小派是否成功了,但至少他們在成長的路上努力地汲取了經驗和教訓,創造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線。
二、外觀及參數
廢話這么多,我們回到正題。此次測評的小派5K Plus可以說是小派產品線上的最平民化的一款產品。話雖如此,5399元的價格也并不便宜。接下來,我們就從外觀、參數等多個角度入手,詳盡的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款產品。
外觀:
外觀上,小派產品線的幾款產品基本上相同,乍一看有些像《守望先鋒》中源式的頭盔。但不同的是,小派5K Plus的正面非常寬,相比于一般的VR頭顯來說要寬出不少,佩戴之后甚至比臉的寬度還要多出一些。這樣設計的原因主要是為了保證其產品的分辨率以及FOV。
整個機身看起來很大,但實際拿在手中卻不會顯得十分笨拙。看似很大的機身可以特別是機身線條的設計較為硬朗,配合著正面閃爍的LED燈,很有一種科技感的感覺。
在底部鼻槽部分,還是高鼻梁的設計風格。這也主要是因為小派90%的眾籌用戶在海外,所以主要設計上也針對海外用戶,當然小派也承諾后續將對亞洲人進行改動。在設計上感覺是參考了Oculus Rift的設計,所以都預留了比較大的空隙,不過在大FOV和高分辨率的作用下,你很快就會忽略掉這一點。在機身上側具有開關、音量調節按鈕,機身下方具有瞳距調節按鈕。側面還有耳機插孔。基礎按鍵很齊全。
單從外觀來看,小派5K Plus是一款設計獨樹一幟的產品,但面向中國消費者,還有細節需要進行改良。
參數:
小派5K Plus在硬件參數上有這么幾項值得說的。在這里,我們和VIVE Pro做一下對比,方便大家來理解。
第一是它的屏幕。官網宣稱小派5K Plus采用的是CLPL屏幕,那么這個CLPL屏幕到底是什么?據官方所說,CLPL屏幕是小派和開發商合作研發的一種新型專利顯示技術,其具有低響應時間和高刷新率的特點。不過這款屏幕的底層技術仍為一塊LCD屏幕,相比于VIVE Pro所使用的AMOLED屏幕來講既有優勢也有劣勢,這里不再贅述。
第二點就是其分辨率,這也是小派5K Plus的最大賣點之一。官方數據稱,這款產品的分辨率為2*2560*1440。相比于VIVE Pro的3K分辨率(2880x1600)提升了不少,整個過程中明顯感到畫面更為細膩,顆粒感降低很多。在實際體驗之前,筆者在期待之余,也會擔心出現電腦跑不動、或者游戲不兼容等等問題,在下面的體驗環節我會詳細的說到。
第三點是FOV。小派5K Plus的對角線FOV高達200度,接近人眼的FOV,也超過了市面上幾乎所有的VR頭顯。VIVE Pro僅有110度,小派至少超越VIVE Pro 兩代產品,也應該是下一代VR頭盔的標配,戴上后就沒有“望遠鏡”的黑框感覺,沉浸感確實不錯。感覺在使用過程中邊緣會有輕微畸變,不確定通過軟件調試是否可以改善。
第四點是重量。小派官方給出的數據為機身470g,和VIVE重量接近。實際拿在手上重量因材質的原因還是感覺很輕。
總結來看,小派5K Plus在分辨率、FOV等環節上遠遠領先VIVE Pro和絕大多數高端VR頭顯,在屏幕和視覺觀感上我們還會做更深入的體驗測評。
三:使用體驗與佩戴體驗
在正式使用之前,我們需要進行電腦端軟件的安裝。下載,一路下一步,安裝沒有什么難度。
軟件共分有4個內容,在‘連接’中可以進行房間設定,手柄配對。由于小派5K Plus零售版不包含定位器和手柄,所以需要用戶自行準備。5K Plus支持VIVE的1.0及2.0定位。
‘我的游戲’及‘幫助’沒有什么可以說的。重點是在于‘設定’。在設定中有一個Brainwarp選項,在運行個別Steam VR游戲的時候,需要開啟智能補幀,及兼容使用平行投影的游戲。在我們測試《Bullet Sorrow VR》這款作品的時候,就出現了幀數過低的情況,打開智能補幀幀數恢復。
電腦端的設定就到此為止,下面談談佩戴的感受。
整個機身雖然很大,但470g的重量佩戴起來并不會顯得很沉,主要是由于其寬機身設計平衡了整個受力。同時,頭顯的束帶還是比較簡單,據說今年小派會出一個帶耳機的頭帶,希望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方案。
另外,因為顯示鏡片的原因,5K Plus的內部空間相比于其他頭顯有一點窄,對于佩戴大框眼鏡的小伙伴們來說有一點點困難。
四:觀感體驗&內容體驗
接下來,我們正式進入游戲。小派5K Plus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清晰度確實有所提升。如果你是一名VIVE用戶,那么確實能夠感受到區別。整體畫面變得更加細膩,特別是打開虛擬桌面的時候,Word上的文字也依然能夠清晰可見。但即使在解析度上進化很大,但仔細看畫面還是有晶格感,只不過相比于VIVE來說小了很多。
清晰度的提升,讓玩家也可以看得清楚游戲中的一些細節。比如說在《子彈之殤》中的一些細小建模也不再模糊。
但不得不說,CLPL屏幕在色彩的表現上不如OLED。相比于VIVE畫面偏暗,在游戲的體驗過程中尤其顯著。不過這和LCD本身有關系,屬于硬件層次的通病,只能盡可能的通過軟件進行優化。小派的工作人員給我們演示另外一款5K XR的時候,整體色彩飽和度就上升了很多。不過5K XR有輕微晶格感,有機會的話會為大家進行一下對比。
將軟件中的FOV參數調至最到最高,進入游戲之后,FOV表現確實很出色。總體來看,高達200度的FOV讓筆者的視野變得非常寬廣,沉浸感要比其他的頭顯好上很多。
小派在宣傳中,還提到了另外一個很關鍵的地方就是輸入延遲。小派公布的數據是小于15ms。低延遲可以為用戶降低眩暈感。在我們的測試過程中,這項參數筆者認為并沒有感受的特別明顯。畢竟對于某些游戲來說,造成眩暈的最重要問題不只于此。
在前文中,筆者曾經說過幀數的問題。在默認沒有打開的補幀的情況下,幀數一堆可以跌至10-20。在打開選項之后,整體運行平穩,平均幀數能夠達到30-40左右。在游玩的過程中沒有感覺到很嚴重的掉幀問題。(筆者的電腦配置:GTX1080ti+6770k)
其他幾款游戲的幀數也相對保持正常,具體可以看下面的表。(均打開智能補幀)
《Cave Digger》 :40-50FPS
《Beat saber》:穩定90FPS
《Bullet Sorrow VR》:30-40FPS
但在游戲的過程中,我們出現了幾次閃退現象。例如在運行《Beat saber》的過程中突然閃退。我們猜測這可能是和Steam產生了一些兼容性上的問題。不過無傷大雅。
觀影方面,由于小派的200度FOV,整體的觀影效果相對提升不少,目前也兼容市面上的主流分辨率內容,并且即便是開1K分辨率內容,也基本能實現4K的顯示效果。這可能跟產品本身的差值算法相關。
總結來看,在視覺方面,小派5K Plus給人的最初印象還是不錯,晶格化和紗窗效應相比已有的其他品牌產品來說已經得到極大改進,但略微存在。在屏幕的色彩飽和度上,5K XR的OLED屏的效果好于LCD屏幕,我們之后也會做更深入的對比評測。不過高FOV可以為用戶提供更真實的沉浸感,也給觀影帶來了加成。
五、購買意見
那么到底,用戶有必要購買這款設備嗎?筆者認為這要分幾種情況。
第一種,如果你沒有任何的VR設備,想要體驗高端的VR頭顯,并且不差錢的話,購買小派5K Plus再加上一套定位器、手柄可能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可以說,如果你是一個VR硬核玩家,5K Plus 是個不錯的選擇。另外,對于行業用戶來說,高清晰度、超大視場角,還是有很大優勢的。
第二種,如果你沒有任何VR設備的小白用戶,想要體驗高端的VR頭顯,但預算不足,筆者認為你可以等一等,等待今年第二季度或下半年推出的其他品牌的新產品。
第三種,已經擁有了VIVE,是否需要升級。小派5K Plus相對于VIVE而言升級明顯,如果你不差錢的話可以考慮升級,但如果你不是一名天天游玩VR的玩家,升級什么的可以暫且緩一緩。
六、結語
今年年初,VIVE發布了具備眼球跟蹤技術的VIVE Pro Eye,相信過不了幾年,這項技術就會成為消費者級別產品的默認選項。單憑顯示效果的小派或許會失去它的優勢。當然,筆者也不認為小派會坐以待斃。無論是研發新技術,還是轉變產品方向,聰明的小派都會找到自己的一條路。
但在眼下,小派一定會把幾款產品線上的產品做好。
小派的一名工作人員和我們聊到:對我們來說,產品研發仍然是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好的產品才能讓用戶買單,5K Plus在海外用戶反饋很不錯。目前5K Plus的預訂量不錯,但相對國外C端市場更為成熟的情況來說,針對國內用戶,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小派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在國內要走的路也許會更長。畢竟做VR硬件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來源:新浪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