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最新的 iPhone 和 iPad Pro 系列產品中,蘋果并沒有將 Touch ID 引入其中作為生物特征認證的方法,但蘋果仍在考慮通過在顯示屏上使用聲波成像技術,以實現在其移動設備上增加指紋識別功能的可能性。
目前,Face ID 面部識別技術已經成功地取代了 Touch ID,前者的誤報率比更具物理生物特征的 Touch ID 要低,而且使用起來仍然很快。雖然它帶來了一些好處,但是在部分使用場景中,Touch ID 還是比 Face ID 更有優勢,比如在不謹慎的情況下使用 Face ID,或者在 iPhone 還在用戶口袋里的時候解鎖等等。
即便如此,Touch ID 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它要么要求移動設備的前部有一部分用于指紋識別傳感器,這樣會縮小屏幕的尺寸,要么將它安裝在設備的背面,這是蘋果尚未做出的設計選擇?;谧罱@得的一項專利,蘋果公司想出了一種可以實現 Touch ID 指紋識別的方法,同時不會犧牲 iPhone 本身的外觀。
這項名為 " 用于成像輸入設備的聲脈沖編碼 " 的專利描述了如何將聲音應用于設備的表面,以檢測另一個物體如何與之接觸。簡而言之,當用戶的手指按在顯示屏幕上時,指紋就可以被讀取。
根據該專利,一組聲波傳感器被放置屏幕的表面,可以在感應到觸摸輸入的時候發送編碼脈沖信號。通過監測多個編碼信號的反射,圖像解析器可以接收到反射數據并根據輸入生成圖像。
與現有的指紋讀取技術相比,這種技術將提供許多好處,包括減少所需元件的厚度,因為傳感器可以放置在屏幕的邊緣,遠離其他元件。此外,通過這種技術,蘋果還不需要在顯示屏幕上放置電極,這不僅降低了顯示屏幕生產的復雜性,還意味著首先執行用戶身份驗證的速度可能會提高,因為蘋果認為這需要更少的處理能力。由于這項技術是基于聲音的透射率,它還可以讓指紋讀取在設備顯示屏幕的任何地方進行,而不僅僅是一個特定的點。
需要提到的是,蘋果每周都會提交大量專利申請,雖然他們會就公司感興趣的領域提供建議,但這并不一定意味著蘋果所披露的想法會出現在未來的產品或服務中。
事實上,這并不是蘋果公司唯一一次考慮在無需使用 Home 鍵作為載體,通過顯示屏進行指紋生物識別的替代方法。早在 2017 年 2 月,一份關于 " 聲波成像系統架構 " 的文件提出了一種類似的方法,這種方法利用傳感器發出的聲脈沖和波對與屏幕表面接觸的物體進行類似的基于反射的分析。
2017 年 8 月,蘋果公司獲得了一項使用聲成像技術的子顯示屏指紋識別技術的專利。為了解決與高壓要求相關的結構缺陷,這項專利再次使用傳感器來傳輸脈沖并分析反射,但是不是的是,該專利采用了一個集成的傳感器控制器系統,能夠在不同的模式下工作。
【來源:威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