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過年,又加上租房合同即將到期,我只能加把勁,將東西收拾收拾。于是在一堆雜物里,找到了幾個VR手機殼子。包裝盒是全新的,上面印著“XX魔鏡”,包裝袋上蒙著一層淺灰。
實際上,我們這類入行幾年的編輯,對于VR手機殼子的親近度并不太高。以我個人為例,幾乎早在2016年就拒絕使用或評測這種產品了,非特定情況,我甚至不想多看它一眼,這算是一種特殊情感。
再加上前些日子,暴風集團被列入被執行人名單的消息不脛而走。相較于過去的輝煌歲月,現在訴訟纏身的暴風令人唏噓不已。
同樣,我手里這一堆沒有拆封的產品,也有著自己的輝煌歲月。
時間回到幾年前,以暴風魔鏡為代表的VR手機殼子支配著消費者的時代,手機VR是那么繁盛,幾乎每年數百萬VR手機殼子的銷量,為第一批用戶帶來了螃蟹,盡管這只螃蟹可能沒肉,也算是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
人們討論著那個出現在眼前的虛擬大屏,分享著一些看片心得。在保持高度好奇心的時候,大家似乎也不太去計較用戶體驗到底如何,更多地是從殼子里掏出一個滾燙的手機時的詫異。
短短幾年后的今天,大家似乎都快忘記VR手機殼子這個東西。事實上,是它從我們的世界里逐漸消失了。
像谷歌、Facebook、三星等大公司都先后推出過相關VR手機殼子產品,現在這類產品基本失敗了,不知道他們是否能從中吸取足夠的教訓。
VR本身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概念,通過優質的VR內容,用戶可以身臨其境感受VR的魅力,配合上HTC VIVE、Oculus Rift、PSVR時,它可以發揮出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優質的內容無法在VR手機殼子上使用,即使是最為高端的Gear VR,也不行。
VR市場處于初級階段,它需要好的東西來吸引用戶,顯然VR手機殼子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沒有高質量的體驗,它注定要被遺忘。另一方面,如此龐大的銷量背后,是用戶高預期和VR手機殼子低質量的碰撞。結果就是,大多數用戶被其傷害,從此留下來了,VR就是暈,VR不過如此,辣雞VR的印象。
銷量上百萬,用戶群體上千萬,有大廠入局,有技術支持,價格實惠,諸多條件加起來讓VR手機殼子看起來充滿優勢,但是最終還是被遺忘了。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兩點,一是VR手機殼子性能較差,二是缺少高質量游戲開發者。
這兩點其實是連鎖反應。VR手機殼子的鏡片從來不太講究,大多數畸變嚴重。分辨率和性能就不用說了,智能手機的各種參數本就參差不齊,沒有可以統一的標準。如此一來,游戲開發者只能自下往上去打造內容,想要有高質量的VR游戲,幾乎沒有可能。
廠商想要在VR行業里賺錢,游戲體驗是比較容易的一塊領域。在PC VR方面,VR游戲雖然還沒有殺手級的產品出來,但是3A級大作已經不少了。相比之下你會發現,VR手機殼子上從來沒有優秀的VR游戲誕生過。那些曾被吹上天的手機殼子里的VR游戲現在都沒了聲音。帶著它們眾多“首款”、“第一”的頭銜消失在大眾視野里。
開發者還是想在最好的平臺上打造最好的VR游戲。VR手機殼子不是這樣的平臺。
實際上,在一段較短的時間里,智能手機還被用在的AR手機殼子里,它可以帶來一些不錯的AR交互,如Mirage AR。但隨后,這樣的產品設計似乎也被拋棄了,廠商們更傾向于打造獨立的AR眼鏡。
可能有人還是會說,手機殼子在電商平臺上不是賣得好好的嗎,偶爾還會殺入到銷量榜單。怎么能說它死了呢!但是你要是看看用戶的評價你就知道,不少用戶購買到的是退換貨以及次貨,這說明不少VR手機殼子的生產早已停止,商家只是在努力去庫存,減少自己的損失罷了。
我從行業的角度來解釋VR手機殼子的死去,那就是當一個產品與從業者的思維漸行漸遠的時候,這個產品便失去了作用。
VR手機殼子的案例,對這個行業來說,算是一件好事。作為一位從業者的我,也已經度過了對著一眾VR手機盒子發愁的日子。今年行業值得期待的產品和內容還有很多,至于VR手機殼子,就讓它快去死吧,這個行業需要一次自我凈化。
來源:新浪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