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政策的廣泛推行與大型停車場的積極試點之下,大眾能明顯感受得到生活周邊的停車場已持續導入智慧化科技、逐漸朝智慧停車場升級。著名的案例包括:臺北車站本體地下停車場、臺北市政府地下停車場、家樂福大賣場停車場等。
除了公用、賣場等大型停車場外,企業商辦大樓對停車場智慧化的需求亦持續加溫中。以今年度某一新建的集團企業大樓為例,其停車場有4層、共150個停車位。由于該集團有意往智慧城市(Smart City)加碼布局,因此相當看重智慧停車場(Smart Parking)項目,業主希望停車場要具備實用的智能化功能,除了滿足企業本身上/下班人員停車及管理問題外,也能作為集團的展示場域(Demo Site),并企業形象加分。
「車位」監控是重點
既然是停車場,「車位」自然是主要關心點。如何實現車位的滿/缺的實時監測,該項目案例中主要采取了兩種監測方式:
1.為配合臺灣停車場多半是3車格為一區的特性,采用1臺AI IP Cam(智能網絡攝影機)看顧3車格,且AI IP Cam可以同時接3個引導燈并由IP Cam的PoE供電與控燈,節省了拉傳感器和電線的成本。聯發光電AI IP Cam不僅能辨識出汽車、重機、行人,還能做到「可疑人逗留」、「入侵區域」判斷,可說是三合一的AI IP Cam。
2.若遇到轉角畸零車位,則混搭以超音波偵測器引導燈,一個超音波兼顧一車位的方式。既然是畸零車位,用二合一的超音波引導燈即可一機兩用。更重要的是,AI IP Cam可以再接入此超音波引導燈,讓IP Cam像“小腦”一樣作為節點,同樣透過IP Cam TCP/IP將車位在席、占位的情形,回報給停車管理軟件,簡化軟件整合的復雜度,更節省施工成本。
車道與人員出入管理
再來,是解決一般停車場常會遭遇的車道擁塞與出入人員管理的問題。這里聯發光電配合知名廠商綠捷能智控的停車管理軟件,將前端AI IP Cam獲取到每個車位的信息,以TCP/IP方式通報停車管理軟件,便可一目了然空位數、通報車道LED顯示屏幕,減少車輛重復繞場。而此停車管理軟件還包含車牌識別、尋車引導等功能,用來作為車輛的進出場身份管控,可實現真正的無人化智慧停車場。
AI IP Cam和停車管理軟件協同作車牌識別主要有三種途徑:(1)AI IP Cam車輛偵測后主動發圖給后臺;(2)AI IP Cam車輛偵測后先發TCP notify給后臺,再由后臺下指令來抓圖;(3)后臺持續抓取RTSP Streaming。
▲停車場系統架構圖
而AI IP Cam發送給后臺車牌識別軟件的圖像信息也有三種規格:(1)Full HD JPEG全圖(大約300KB);(2)單張車輛小圖(大約50KB);(3)1080P RTSP Streaming(大約2000kbps)。除了停車場樓層的車輛偵測,在停車場出入口另外規劃戶外型槍型一體機,同樣內建車輛偵測(Car Detection),再打開人員偵測(Person Detection)與警戒區域(Restricted Area)。主要是考慮停車場出入口除了會有車輛進出,也會有車輛逗留在車道上過久或是突然從旁沖出來行人或自行車的意外情況。因此用AI IP Cam代替人眼,進行視頻智能分析后通報后臺軟件作處理,并及時通報到管理員手機APP、廣播警示音等等。
▲停車位以車燈顯示其狀態,「紅色」代表已有車子停 入,「綠色」代表開放。
▲在停車場出入口另外規劃戶外型槍型一體機,同樣具 有車輛、人員偵測與警戒區域功能。
效益分析
雖然這棟集團大樓新建不久,但智慧停車場效益已不斷顯現。例如,部分車主的保時捷(Porsche)跑車,因為車身較低,傳統超音波偵測方式常會偵測不到,而用聯發光電的Car Detection IP Cam,每次都能成功偵測到并亮燈管里。
此外,停車場內規劃有數個訪客專用停車區,業主希望有效率地使用。因此將訪客停車區設計為采用網絡預約制,若當天都沒有人預約,則停管軟件會主動將該停車位的車燈由代表訪客車位的「藍色」,改為開放式的「綠色」,不僅可開放給企業員工停車,未來若新增收費機制更可以開放給外部車輛停車使用,成為另一個收入來源。訪客停車位登記由以往須找總機人工登記,改為網絡預約制,不但減少人力需求與誤差,藉由主動燈號管理也可讓停車的人有更多選擇。
【來源:安防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