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自行車興起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太多針對共享單車的惡意破壞行為,由此給運營企業帶來了高昂的成本,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這些大公司飆升的估值和雄心壯志可能隨時會崩塌。
中國著名的共享單車明星企業OFO,在快速擴張過程中遇到了資金問題。粗放的不加節制的投放也給時政管理造成了新的難題。既然有了前車之鑒,那么共享滑板車當然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當全球最大的電動滑板車制造商賽格威- 納恩博在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Las Vegas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發布其最新車型時,該公司全球業務發展主管Tony Ho承認,許多公司的商業模式是“不可持續的”。他表示:“在這個領域,總有人會失敗,不過這只是自然選擇過程的一部分。滑板車公司可能需要更大的合作伙伴的支持,或者一種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來保障生存。”
這樣的伙伴關系已經開始顯現了,去年年底,位于舊金山的滑板車公司Spin被福特以一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去年4月份,電動自行車公司Jump被優步以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還有其他公司之間交易的傳言一直不絕于耳。Lime和Bird作為行業中的兩個大玩家,正在考慮新融資以達到更高的估值。
這是一個年輕的行業,很多人認為硬件是阻礙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Silicon Valley site提供的一份Bird向投資者的信息報告顯示,單一的滑板車需要大概3個月的時間才能實現盈利,行業認為目前的模式能夠存活30-60天。而風險投資人認為,企業如果想獲得盈利,滑板車的使用壽命必須比目前長得多才可以。
賽格威-納恩博占據了共享滑板車50%-60%的市場份額,Tony Ho也坦言,該公司在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聲譽將會穩固其市場份額,但是這并不容易。
批量購入的滑板車本身成本要比自行車便宜,當然更低于電動自行車,但是業內人士也認為,其使用壽命也要短的多,不僅因為全天候的街頭運轉導致的自然磨損,也因為更容易遭到破壞和盜竊。企業則認為,隨著新奇感的消退,不正當競爭會減少,但是硬件密集型企業所面臨的后勤管理、維護成本問題依然無法避免。
優步的前業務發展總監Dmitry Shevelenko表示,目前許多滑板車的設計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制造商不知道維修一輛可以快速行駛的滑板車需要多長時間,他們不知道實際運營成本。他說:“定制化生產滑板車的公司有一個優勢,他們能讓車輛更安全,更耐氣候,也更容易充電。”
共享自行車、共享滑板車幾乎是第一個擁有如此龐大的硬件產品的行業,ofo的前首席產品官Michelle Chen表示,所有的硬件都在街上需要維護,而且存在安全隱患,對于產品時速達到15英里的公司來說,還要考慮保險成本。
蓬勃發展的滑板車行業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與競爭對手區分開,品牌的忠誠度并不高,大多數公司也在使用同樣的車型,這使得運營公司很難向監管機構或者用戶來說明為何自己的產品比同行的更好。
不過,有跡象表明行業內有些企業已經開始嘗試超越標準模式,比如一些公司開始嘗試不同的設計,推出了帶有座椅、儲物箱和遮陽傘的滑板車,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實現如此大規模的運營,Jump目前使用的滑板車是賽格威-納恩博生產的,該公司也正在考慮轉向定制化設計。
政府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美國的很多地方政府對滑板車開始采取更加嚴格的監管或者被禁止,或者是在城市的覆蓋范圍受限,或者是限制投放數量,這會推高運營成本降低盈利。自動誕生以來,這項業務一直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發展,現在,每個參與者都希望能夠與當局進行合作,公司如果想要在這個行業里繼續生存,通過魅力攻勢和區別化的產品來贏得政府的青睞,可能才是關鍵。
【來源:環球網 作者: 張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