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首席娛樂官
目前,《大黃蜂》在內地累計的分賬票房順利跨過7億元關口,也正式超過北美市場,成為《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的全球最高票倉;《“大”人物》以超1.3億元的超預期開畫成績迅速占據周票房榜單亞軍,并繼續保持了不錯的發展趨勢;《白蛇:緣起》口碑不俗,有望打破追光人動畫之前《小門神》保持的分賬票房7850萬元的最高紀錄。
從上周五(1月11日)開始接下來的8天時間里,院線上映的影片多達21部,像是積壓了一年的片子扎堆上映。這其中多半為進口片,能夠扛起票房的影片并不多,但國產片也并未有過多的對抗之心。
距離春節只剩下了不足半月的時間,相較卯足勁沖春節檔的影片,目前定檔1月的影片大批來襲,仍舊給人一種片荒的感覺。舉目四望,整個1月除了《大黃蜂》,只有火線救援的《死侍2:我愛我家》能夠繼續扛起市場票房。
1月50部影片鏖戰,最激烈賽段8天21部、101家公司對壘
相比年底賀歲檔和春節檔兩個大的檔期扎堆上線眾多頭部影片,以及春節檔基本為國產片戰場,年底賀歲檔與春節檔之間的1個多月空檔便成了其他國產片以及進口片進軍的領域。
根據貓眼專業版的上映日歷顯示,選擇在1月定檔的影片共有50部。其中,最激烈的時間段即1月11日到1月18日期間,8天上映21部影片。
目前,1月已經過去一半,進口片主要以《大黃蜂》為代表領跑,國產片則主要集中在《“大”人物》《白蛇:緣起》幾部。現在看來,1月上映的影片中暫無爆款出現,其他定檔影片也沒有顯現出爆款的潛力,當然并不排除未來出現翻盤的可能性。
即使1月已定檔的影片多達50部,但相較早早在春節檔布下戰局的13部電影以及近70部影片在年底賀歲檔的混戰,1月的電影就顯得有些冷清,國產片則更甚。
接下來,首席娛樂官將從1月11日到1月18日這個1月最擁擠的賽段來分析1月的電影市場。
從目前這8天已定檔的21部影片來看,已涉及了共計101家公司布局這一賽段。明顯的是,無論是傳統“五大”公司,還是行業新秀影視公司以及互聯網影視公司,基本均未在這一場鏖戰中過多參與。
其中,傳統“五大”公司中僅有博納一家參與混戰,美國影片《一條狗的回家路》有博納參與出品;行業新秀中僅有耳東影業出品了國產喜劇片《家和萬事驚》;而互聯網影視公司暫時沒有布局動作。
此外,在這些定檔影片的背后,出品方、發行方的名單越來越長。除了越來越多的公司參與檔期的競爭,這一變化也意味著影視公司開始尋求其他方式分攤風險。
比如,《靈魂的救贖》背后有深圳金薔薇等17家影視公司參與,《養家之人》《鋼鐵飛龍之奧特曼崛起》背后則有9家影視公司參與。
總體來看,無論是傳統“五大”,還是新興影視公司以及互聯網影視公司,都沒有過多重視春節檔前的這一個月空檔。其他影視公司選擇在這一競爭力較小的時間段上線中小成本影片,或者引進多部外國批片,或許是想再沖一波業績?
對此,知名科技文娛投資人曹海濤分享了自己的觀點:“2018年的電影市場不樂觀,更多的是慣性增長,有限的頭部影片都集中在四大檔期,而電影的財務收入賭性很強,對天時地利人和依賴性高,”中小體量影片無法擠入春節檔等重要檔期、卻又想以黑馬之勢突出重圍獲得回報,只能退而求其次。
8天上映9部進口片,國產頭部影片退出“春運檔”
除了影視公司上的排兵布陣,定檔上映的影片也呈現出其他規律,比如“老外”的身影頻頻出現,進口片的規模有所增加。
根據上述表格顯示,1月11日至1月18日這8天時間里,21部定檔的影片中共有9部進口片。其中,來自日本、美國的影片占了絕大多數。
具體來看,日本影片仍以動畫影片見長,日本安尼普株式會社出品的《命運之夜——天之杯:惡兆之花》和《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兩部動畫影片,均布局此賽段。
美國影片的類型豐富了許多,運動、懸疑、犯罪、動作、奇幻等類型均有涉獵,其中環球影片攜手《指環王》《霍比特人》系列的導演彼得·杰克遜打造的《掠食城市》,再開啟一段奇幻之旅,備受關注。
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的進口片體量較小,稍欠火候,不夠“能打”,估計將會淪為“一日游”。
而總體來看,大部分進口片都不具備絕對獨當一面的票房吸引力,好在影片的類型足夠豐富。
對比進口片的大規模,國產片似乎并不重視今年春節前的“春運檔”,比去年更甚。從目前定檔的國產片來看,基本都是中小成本的影片,能夠達到2000萬元票房體量以上的新片并不多。
因為每年春節檔都會是國產新片火熱的競技賽場,所有老片都會自動下架,為新片讓路。這導致了不少對于票房有一定期待值的影片都不愿意選擇春節前的幾周上映,也造成了春節前的“春運檔”缺乏重點影片維持住票房大盤的局面。
實際上,對于大多數中小體量的國產片而言,除了個別影片憑借口碑發酵盤活票房后期發勁之外,上映進入第三周也就意味著進入了票房收尾期。
而“春運檔”競爭對手較少,外加春節前的特殊環境,影片更易獲得超出預期的票房成績,例如去年2月1日上映的《南極之戀》就取得了超過2億元的票房。
此外,1月18日之后的檔期現階段并沒有任何2000萬元體量以上的新片定檔,這可能將出現到春節前,國內電影市場將陷入連續多日的票房低迷時期。
而看準了這一好機會,PG-13版《死侍2》確定將在中國內地上映,定檔1月25日,將在內地收獲一波票房業績,也將助力春運檔順利過渡到春節檔,頗有“救市”意味。
制片人葉某認為,多而不強的電影市場格局已經展現出來了,“目前《大黃蜂》進入票房后半段,在《死侍2》上線前,非檔期連續4天低于5000萬元票房的真空期將再度出現,檔期分化嚴重”。
動畫片占1/3、劇情、喜劇、動作仍是主流
相較于一年當中收割票房能力最強的年底賀歲檔和春節檔兩大檔期,1月定檔的影片雖然數量不少,但影片類型的多元化略不足。從8天定檔的影片類型來看,喜劇、動作、劇情、動畫仍是幾大主要題材。
具體來看,這21部影片中,定檔的動畫影片共計7部,占了1/3;喜劇、劇情和動作三大穩妥類型仍然是大主流,僅有3部跳脫出這三種類型之外;冒險、奇幻、懸疑、愛情等題材則保持了較穩定的勢頭。
除此之外,在傳統的題材之外,犯罪題材的《22年后的自白》《汝海風云》、運動題材的《德魯大叔》、紀錄片《燃點》等不同類型題材的影片也已入局,帶給觀眾更多的選擇。這也說明了國內電影市場的發展更加成熟。
現階段來看,這21部影片中動畫影片的潛力最好:從具體的票房表現來看,無論是7部動畫影片,還是已上映的影片,目前《白蛇:緣起》的表現最好;而其他定檔剛上映的影片中,日本動畫影片《我想吃掉你的胰臟》的貓眼想看人數最多,但不及《死侍2》。
而總體來看,這21部影片中“能打”的影片并不多,稍欠火候,票房成績或許還得依靠之前已經上映的《大黃蜂》和《“大”人物》,以及之后即將上映的《死侍2》等影片來引領。
制片人葉某表示,2018年年底賀歲檔至今并沒有名導+一線演員坐鎮,基本被進口片搶走了風頭,“這說明多部中小體量的國產片疊加在一起,也沒有達到能夠撐起大檔期的體量,影市發展空間還很大”。
一位院線經理透露,影院的客流量明顯不如12月,除了給備受關注的幾部影片排片之外, “我們現在更多的是鉚足勁兒準備春節檔的預售以及上映”。
而根據公開資料,2018年1月總票房為49.52億元;截至1月17日,2019年1月票房累計19.44億元。按照目前影片的票房預測,2019年1月的總票房預計只能落到35億元+的體量,或將打破近三年來的最低記錄。
【來源:鈦媒體】